9月的珠海,天高云低,我国海事系统第一艘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海事巡视船“海巡31”停泊在珠海港高栏岛。
4个月前,10岁的“海巡31”完成了一次最漫长的跨国远海搜救——从马航失联当天的3月8日到4月30日,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海巡31”航行10488海里,搜救面积达127655平方公里。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随“南粤海疆行”国防教育采访团,在珠海登上“海巡31”执法船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发自珠海
跨国搜救,从北半球寻到南半球
3月8日,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传来,南海最大海事执法船“海巡31”接到调派任务,紧急奔赴指定搜救海域展开现场搜救。
自2005年2月22日正式列编以来,“海巡31”这艘被公认为“我国海事系统首艘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3000吨排水量巡视船,已经数十次完成海上应急搜救任务,成了中外船员眼中的“幸运船”“救命船”。
然而此行非同以往。前方是“海巡31”列编10年来从未到过的南半球,失联航班的线索又少而多变。
当晚,“海巡31”从茂名港水东港区出发。两架海事直升机在外执行任务无法同时出发,上级决定:“让飞机追舰船!”
从深圳到湛江到三亚军用机场再到三亚港口,飞机在次日13时赶上;16时40分,扫测救援设备、救援专家到位,搭载着包括指挥员、工作人员、媒体人员共50多人的“海巡31”启航。
3月11日,“海巡31”抵达可能出事海域泰国湾。在接下来的短短4天里,“海巡31”空中搜救面积达5100平方公里、水下探测42平方公里,探明水下金属物体1件,打捞、辨认漂浮物25件。
3月15日“海巡31”抵达马六甲海峡,17日,作为指挥船,“海巡31”与“南海救115”、海军舰艇在马六甲海峡东口附近海域集结,共计4艘船舶组成北上编队,对安达曼海目标海域进行搜救;3月21日,“海巡31”首次出现在南印度洋东部,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指令,从安达曼海南下,经马六甲海峡北口,沿印尼苏门答腊岛往东南航行,并一路沿马航客机失联推算路径开展行动。
“每一次细小的发现都给我们带来希望,虽然之后可能又是失望,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海巡31”第四任船长刘天军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每次抵达目标海域,船员们依然不离船舷,使劲盯着海面,一发现漂浮的可疑物体,便扯着嗓子冲对讲机喊,让船尾救生甲板上装备有挠钩和捞网的水手听到。
彼时的南半球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汗湿的衣衫很快漂出盐花。船员们既要抵挡烈日暴晒,又要克服船身长时间10度摇晃所带来的晕船困扰——有的船员随身带桶,一吐完立刻重新值守。
“绿叶菜吃完了就吃黄芽菜,黄芽菜吃完吃包菜,包菜吃完就只剩下土豆和洋葱,后来连烟也没有了。”刘天军说。
年纪最大的党员——飞行员崔汶金,和不少船员一样,在行动中后期也出现了食欲不振、呕吐、失眠等反应。“总算成功瘦身、成功戒烟了!”崔汶金开起自己的玩笑,但他坦言,船员们经受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煎熬,更有心理上的——不仅想青菜、想陆地,更想家。
4月30日,“海巡31”接上级命令,驶离新加坡,返航回国。
在44天的搜救中,“海巡31”航行10488海里,搜救面积达127655平方公里,协调中方船舶11艘、飞机2架,打捞、辨认漂浮物76件;实现了其巡航搜救史上多个的“第一”:第一次跨国远海搜救、第一次到公海和他国领海及专属经济区搜救、第一次跨越赤道到达南半球搜救、第一次在印度洋搜救;也创下了行动的多个“最”:难度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跨度最大、协调机构和单位最多。
忙碌年:今年已有186天在海上
然而,“海巡31”并未如原计划,一路直抵珠海高栏基地。5月2日,“海巡31”接任务,赶赴南沙、西沙附近水域进行巡航,3天后,船员们终于踏上久违的珠海陆地。
对于“海巡31”来说,今年似乎注定是个“忙碌年”。
据统计,从列编以来,“海巡31”每年的出海航行任务平均为180天左右——然而今年9月才刚开始,这个数字已经上升至186天。
中国海事局南海海巡执法总队队长吴建生介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防止海上船舶污染是“海巡31”的主要任务,每年每逢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重点时段就要在珠江口、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重要水域巡航值守,确保海上安全形势稳定。今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时,“海巡31”正在琼州海峡值守。
而对于老航海人来说,“海巡31”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在航行中和“海巡31”打个照面,能让人心安定不少——“就像保护神一样”。
今年7月18日,中心风力达16级的台风“威马逊”袭击粤西,从未爽约的“海巡31”和“南海救101”以及4架直升机早已在琼州海峡和珠江口值守待命。2个月前的5月5日,两艘商船在珠江口水域靠近香港南丫岛的东南面相撞,一艘河北籍货船沉没,船上12人落水遇险。在7级大风、3米浪高中,“海巡31”快速抵达事发海域进行搜救。
2010年12月,“宏伟”轮在巴士海峡翻沉,24名船员落水。船员们熬过8个昼夜的暴风骤雨,驾驶横摇达30度的“海巡31”船在海风10级、浪高8米中穿梭搜救生命。8天里,“海巡31”船共搜救了5000平方海里海域,任务重、时间紧,有的船员甚至只吃了两顿饭。
不仅国人感念“海巡31”的佑护,不少外籍渔民也曾得到过“海巡31”的帮助。
2006年6月,强台风“珍珠”从南向北袭击广东、福建沿海,给所经水域造成极大破坏。刘天军驾驶“海巡31”船前往东沙群岛附近海域,搜救失踪的越南渔船和渔民。连续搜救三天三夜,船员们忍住恶臭,奋力打捞。
刘天军至今记得,遗体移交时,越方表示“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援救”。“很感动,觉得自己是为国家利益在付出,展现的是中国海事的形象。”刘天军说。
搜救要“使狠劲”,防止海上船舶污染则要“借巧力”。
2007年4月,在珠江口以外的毗邻区海域,“海巡31”船员发现两艘外籍船舶正非法过驳原油,严重侵犯我国的海洋主权,还可能带来严重的海洋污染。然而在该类海域进行海事监管我国未有先例,再加上外籍船舶又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最后,“海巡31”利用船上先进的光电跟踪系统等设备,对外籍船舶非法过驳作业的行为进行取证,并拦截了其中一艘外轮登轮检查,取得了非法过驳原油83100吨的有效证据,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此举开创了我国对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海域进行海事监管的先例。
“海上证据会随时间和海流、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消失。它不像陆地证据是固化的。借助取证系统,有助于执法人员进行海上取证。”刘天军说。
海上歌声:高声唱起“爱我蓝色国土”
在“海巡31”的休闲娱乐室内,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了一台特别的机器——发球机,安装在乒乓球台的发球机,让实现轮班制、很难凑在一起的船员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打乒乓球。
海上的生活单调,“海巡31”除了配置休闲娱乐室,还定期组织活动,如钓鱼技巧培训、体能训练、乒乓球比赛、擒敌拳表演等。32岁的汉子、大副曹天贵就是在“海巡31”上学会包一手漂亮的饺子。
在今年的“ZS项目”护航保障任务期间,船上还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爱我蓝色国土”的配乐诗歌朗诵会。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副队长陈亦农对记者描绘当时情景:海面平静,余晖照在每个船员的脸上,有人大声朗诵诗歌,有人接着高声唱起“爱我蓝色国土”。“歌声那么嘹亮,连附近的某国渔船都能清楚听到。”陈亦农说。
“向南向海向世界、为国为民为海权”,这句浓缩“海巡31”忠诚与奉献精神的口号如今经常挂在船员们的嘴边,而刘天军对此尤其有体会。这位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湖北汉子已经连续7年在船上度过春节。“小时候总听人说行船跑马三分险,没想到最后却是一直在和船打交道。”后不后悔?“也许我失去许多,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得到更多。”
在刘天军的理解里,这份“得到”,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使命与光荣,有成长的责任与进步,也有与船员兄弟们风雨同舟、苦中作乐的情谊与喜悦。
“别总是讲我的事情,船员兄弟们都不容易。我们终究是坚持下来了!”临别前,刘天军说,“我讲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吧”:
“有一年春节,我们三副王盼要值守,妻子打电话告诉丈夫:自己年前买了一大袋苹果。王盼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妻子说,这袋苹果的数量和你值守的天数一样,我每天吃一个,苹果吃完了,你就能平安回家陪我了。”
统筹:戎明昌 徐林 洪奕宜
(原标题:它曾跨越赤道万里搜救MH370)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