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市政府西三环路面塌陷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获悉,西三环部分路段塌陷原因基本查明,塌陷主要集中在中原路口、郑上路口的老路段,多数塌陷与水害有关。调查组立即启动对中原路口、郑上路口及附近区域地面道路综合整治,专家组和市直有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及进一步开挖情况,划分责任,依规处理。
郑州晚报记者 张华/文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图
西三环塌陷路段主要位于老路段
今年5月份以来,西三环部分地段地面道路连续出现路面塌陷,引起市民的关注,有市民疑问,三环快速路4月底通车,5月份就接连发生路面坍塌,是不是西三环新修的道路质量存在问题?
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解释,西三环南起工人路,北至黎明路,全长12.4km,部分为新建工程,部分为老路段,其中中原路跨线桥、郑上路立交、跨陇海铁路桥、化工路跨线桥等区域为老路段,西三环发生的路面塌陷主要位于中原路口、郑上路口。
西三环老路段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既然是老路段,为何没有随着三环快速化同时整治?
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解释,老路段区域均为交通要道,中原路口、郑上路口承载郑州市西部出入城近一半的通行压力,考虑道路保通及分期实施等因素,西三环快速化工程未对老路段道路结构整体新建。
老路段就会频繁塌方吗?
昨晚,调查组通报,专家组通过对路面塌陷情况分析研究,确定塌陷原因主要有三种。
首先是西三环老路段修建年代较久,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中原路口、郑上路口各类地下管线逐步扩容,地下管网种类繁多,纵横交错,情况复杂。地下新旧管线密布,受到扰动时容易发生渗漏,诱发塌陷。
西三环发生的路面塌陷多数与水害有关,中原路口、郑上路口是易积水区域,雨水及地下管线、管井渗水长期侵蚀道路地下结构,导致老路基出现沉降、塌陷。
另外,近期引热入郑工程在中原路口南侧穿越西三环进行地下管道顶管施工,扰动土体,诱发了进一步变形沉降,形成连续性路面塌陷。
西三环路面塌陷多数与水害有关
塌方及附近区域启动综合整治
据了解,根据道路路面塌陷情况以及专家意见,进一步加快中原路新建管径为2.4米的雨水排放管道施工,力争11月投用;加快推进郑上路立交桥下积水区域改造工程。
立即启动对中原路口、郑上路口及附近区域地面道路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包括积水区域改造、地下空洞探测治理、地下管网排查整治、道路路口渠化等。
综合整治工程由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进一步深化综合整治方案,9月底前全面实施综合整治工作,力争两个月内完成整治任务。根据综合整治需要,将对相关区域封闭施工,保证安全。
同时还立即启动其他易积水区域道路地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调查组还介绍,塌陷原因已基本查明,专家组和市直有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及进一步开挖情况,划分责任,依规处理。
现场 两处塌方围挡已撤,路面恢复
昨日9点,中原路西三环路口东侧快车道上前天刚塌方的围挡不见了。塌方处已回填了水泥,上边铺了一排特厚钢板,车辆正常通行;东北角的60路公交站台进站道上的围挡也撤了,原来塌方处回填好后新铺上了柏油路面。
路口一施工人员说:“23号这个塌方,可能与雨污水有关,昨天下午和晚上,连夜回填。这个塌方正好在十字路口快车道的正中间偏东,影响中原路由西向东直行、由东向南拐弯、由北向东拐弯以及由南向北直行,所以找来几大块钢板,把回填观察的塌方口给盖住,先恢复通车。另外,东北角公交站台前的塌方,也是昨天晚上铺好的柏油。
交警二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王刚说,这个交叉口东侧两个围挡,造成前天的超级堵车。现在两个围挡一撤,路口就豁然开朗了。“东西向和由东向南拐上二桥的车,不再堵塞了,只有由南向北的车道,因为桥下的最大的塌方还在回填和观察,暂时还不能撤围挡。如果桥下的围挡一撤,这个路口就基本恢复正常了。”
勘查 冲击钻探测地下土层状况
在桥下的连环塌方处,还围着围挡,混凝土注入已完毕,原来三次连环塌方不规则大坑现已开挖连成了一个坑,全部注入混凝土,形成一个长约20米、宽约5米的混凝土大池。
注入的混凝土层的表面与原来的路面尚剩余5厘米左右。现场施工人员称,留下的高度是将来要铺柏油的。
现场多名工作人员,有的查看注入的混凝土凝固情况,有的在外围查看。其中三名工作人员拿着冲击钻,对没有塌方的路面开始下钻,“我们在塌坑附近,选择多处路面下钻几十厘米,看看下侧的土层状况。”
路口西北角处的塌方,也已修补好并恢复由北向西拐弯车道,中间有雨污水管道工程围挡,“这个围挡早在塌方前就有,当时设计围挡时就考虑到行车行人,所以在拐弯处的中间三角地带设围挡,五车道只占2车道,10天后,回填一结束,最后一个围挡也会撤了。”一工作人员说。
文章关键词: 塌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