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2014年09月28日06:40  新文化报 收藏本文

  他曾写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他创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曾诞生过《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1957年,劳改前的张贤亮

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2005年8月,张贤亮在他创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与陈忠实合影

  新文化周刊 Z4版

    昨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记者昨晚联系上张贤亮的助理马红英,她透露,张贤亮是昨日14时左右因病猝然离世的,具体什么病不方便透露,已经治疗一年,但张先生去世前身体状况一直不错,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

    马红英介绍,张贤亮先生的追悼会将于9月30日在银川举行。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他创办的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曾是《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作品的拍摄基地。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

    2011年7月,有记者采访张贤亮时,问及他关于自传体小说的话题,张贤亮回应说:“我原来计划八十岁开始写自传,现在已经开始写了,我一辈子都是传奇,为什么不写?”

    【谈自己】

    “我身上集中了强盗、流氓、劳改犯、书生、英雄、作家等等各种人的特性,我就是一个复杂的中国人的代表。”

    【谈经历】

    “现在,我觉得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我比一般的人拥有更多的丰富的人生感受和经历。我的人生经历其实就是一部厚重的小说。我曾经在小说里写过,我感谢命运或者是上帝给了我这么一个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死而无憾。”

    【谈“文革”】

    “虽然从政治角度来看‘文革’结束了,但是在文化上、民族心态上这样的阴影并没有消除,我们没有来得及对这场革命给人心灵造成的伤害、摧残进行清理,甚至,我们都忘记了这沉重的一页,我们经历的一切被遗忘了。”

    【谈写作】

    “米兰·昆德拉说过,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就是真理与强权的斗争。我写作完全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我把那22年的艰难岁月,和那时中华民族经济接近于崩溃边缘的状态,在小说里表现出来,为的就是不让那段岁月再重演。”

    【谈经商】

    “经商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很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最好的深入市场经济方式莫过于创办经营一个企业,这让我对于社会体制改革了解得更深刻,比做专业作家的时候接触社会更密切,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

  ■传奇人生

    坐牢22年,甚至比当作家的时间长不接受一夫一妻制,并且有过很多情人

    1936年生于南京的张贤亮,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9·18事变”后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于是,被认为出生于反动家庭的张贤亮,注定要历经一番磨难。

    不到18岁的张贤亮就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隔多年后,当张贤亮作为杰出校友被邀请回到母校时,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艰难的起点。

    1954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那时,张贤亮的父亲已在监狱中死去。18岁的张贤亮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们在过去只是从岳飞的《满江红》中读到过的贺兰山下,安了家。

    张贤亮在西北大漠反而如鱼得水,他从北京街头的一名坏分子,变成了新时代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到宁夏后不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张贤亮就被调往银川干部文化学校任教,和所有青年人一样,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夜歌》《黎明时的歌》等都曾公开发表,1957年的张贤亮已在西北,甚至全国的诗坛都颇有知名度。

    1957年7月,当时很有影响的文学月刊《延河》登载了张贤亮的《大风歌》,引起轰动,这首诗歌在今天读起来,仍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的豪情。然而,就是因为这首《大风歌》,张贤亮运交华盖,遭到了猛烈的批判。

    1957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一位著名诗人义正辞严地抨击了《大风歌》中被认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于是,《大风歌》成了“右派”言论的代表作品,作者张贤亮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关进银川市附近一个叫做西湖农场的劳改农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囚犯生活。

    张贤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的,运动一来就抓去劳改,劳改几年又到另一个农场就业劳教,这种抓了放、放了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

    张贤亮说:我最好的爱情小说,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人写出来的。这段失恋的经历后来被张贤亮演绎成了小说《灵与肉》。

    张贤亮小说的接连发表,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经过一个联合调查组的调查,1979年9月28日,在农场子弟学校教书的张贤亮接到了一纸通知,告别了长达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这时的张贤亮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成了一位43岁的中年人。张贤亮曾表示,他坐牢的时间甚至比做作家的时间长。

    1980年,张贤亮调入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980年和1983年,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更是让张贤亮名声大振。

    他担任了宁夏作家协会主席、文联主席,完成了400多万字的作品。1992年,张贤亮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弃文从商,下海了。

    镇北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张贤亮从这片荒凉中看到了商机,1993年张贤亮当起了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影视圈内颇有影响,有人称,张贤亮是一个成功的出卖荒凉的作家。

    在个人生活方面,张贤亮承认,他有和同代人截然不同的性观念和婚姻观。他不接受一夫一妻制,并且有过很多情人。他坦然承认这个很难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事实。

  ■文学创作

    在生活底层的人生经验形成雄健、深沉、凝重的艺术风格

    读张贤亮的小说,你能从小说里闻出浓重的西北味道,张贤亮曾表示,命运把我安排在宁夏,自然我表现的就是宁夏的东西。我们把这叫风骨,文学的风骨,它必须是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

    张贤亮在《满纸荒唐言》这篇文章里,详尽地叙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也表述了他许多关于文学观念的见解。他特别呼吁评论家要注意研究作家的精神气质。他说,“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一小段对他有强烈影响的经历,他神经上受到的某种巨大的震撼,甚至能决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状态,使他成为某一种特定精神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恰恰是个作家,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这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所支配。”统观张贤亮的创作,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与诗美的结晶。要深入理解他的小说,应该注意他的精神气质。研究张贤亮的精神气质,首先应注意到他的青年时期的经历。

    在被打成“右派”之前,他是以一个很有才气的青年诗人的形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他在1957年4月7日,写给《延河》编辑部的信中,以一种直率的年青人的激烈和自信宣称:“我要做诗人,我不把自己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的感受去感染别人,不以我胸中的火焰去点燃下一代的火炬,这是一种罪恶,同时,我有信心,我有可能,况且我已经自觉地挑起了这个担子。”这里,我们看到青年张贤亮对人生的奋进和在文学上的宏大抱负。在他当时发表的《夜》、《在收工后唱的歌》、《在傍晚唱山歌》、《大风歌》等抒情诗中,也显露出他感情炽热、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诗人的气质。随即因《大风歌》遭难,这无疑使他神经上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色彩,一种愤激、悲怆的孤独感。如同他自己所说:“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在20多年的生活磨难中,他从生活的底层汲取了酸甜苦辣毕备的人生经验,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又使他的精神气质中融进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沉思。正是上述种种因素。对他作品的艺术氛围、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等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并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艺术风格。

    张贤亮有9部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包括《灵与肉》、《老人与狗》、《肖尔布拉克》、《男人的风格》、《浪漫的黑炮》、《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河的子孙》。

    其中,《灵与肉》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后由李准改编,谢晋导演,拍摄成影片《牧马人》。影片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

    而没有被拍成电影的中篇小说《绿化树》作为张贤亮最重要的作品,显然把“灵与肉”的对立统一处理得炉火纯青。

    (综合)

  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主编宗仁发———

    张贤亮是个性情中人

    记者昨日致电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主编宗仁发时,他已经知道张贤亮去世的消息。宗仁发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也都很悲痛,他是新中国非常重要的作家,《绿化树》等等一系列作品,对反思文学题材具有开拓性作用。张贤亮的作品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虽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但是他本人却是反思文学中旗帜性的人物。”张贤亮一直住在中国西北,但宗仁发认为他的作品是处于当代文学中心位置的,“我们这些60、70后作家,都是从阅读他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的。”

    宗仁发和张贤亮本人也有很多往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两人多次见面,张贤亮的文学成就众所周知,但是他的为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宗仁发说,他的个性非常直爽,“张贤亮是个性情中人,当然好的作家都不会拘泥于各种束缚,在我看来,张贤亮本真、真诚,当然只有真诚的人才写得出好的作品,总的来说在我的记忆里,率真是对他最好的注解。”

    本报记者 殷维

  (原标题:1936~2014传奇作家张贤亮逝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国开追逃外逃贪官 重点国家个案突破
  • 体育西甲-梅西传射巴萨6-0 英超-切尔西3-0
  • 娱乐百花赵薇捧最佳导演 黄晓明章子怡封帝后
  • 财经8年105家外行上市公司退出房地产市场
  • 科技智能手表的困扰:设计、续航与减法
  • 博客好声音陈冰:没有所谓的内幕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湖南作家高考作文仅29分 起诉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