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鲜利

  为官不为,体现为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当对症施治时下,为官不为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较为常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备受群众的诟病。所谓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

  分析为官不为的成因,大体有四种类型:

  居功不为型。这种人工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资历较老,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升迁无望。他们觉得自己过去作过贡献,现在已“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歇脚、享享清福”了,于是乎工作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只求不出事,不想再干事。

  无利不为型。这种人信奉“无利不起早”,遇事先打利益算盘,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甚至在作风建设面前消极怠工,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疲疲沓沓混日子。

  无胆不为型。这种人怕字当头,怕为人先,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怕得罪人。他们认为,干事就会有风险,就难免出错,就会得罪人,改革容易失范,创新容易出事,进取容易受挫,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但求平安无事。

  激励缺乏型。干部需要激励。一个地方如果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奖励上公平公正,对干事创业者能给予及时的提拔重用和褒扬奖励,则积极干事创业自然会蔚然成风。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不好,用人不公,赏罚不明,甚至出现“逆淘汰”现象,让贤者不如亲者,干的不如看的、跑的、送的,则为官不为行为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既然如此,防治“为官不为”,就当对症施治。一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担当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意识和从政道德教育,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职责是公务,待遇是公定,牢固树立“当官须为民、为官须有为”、“当官与发财应当两道”、“干部的价值就在于担当”、“不干事也是腐败”的理念,以干事创业为荣,以为官避事为耻,引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干其事,建其功。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引导为官有为。通过完善用人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及时撤换那些精神懈怠、能力滑坡、不思进取的庸官懒官。

  三要强化监督机制,克服为官不为。包括加强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把为官不为作为监督的重点,严格执法执纪,让为官不为者及时受到问责和惩戒;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开展群众问政、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工作,督促干部认真履职,扩大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强舆论监督,及时褒扬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干部,鞭挞为官不为的干部,在全社会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岳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原标题:浅析为官不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