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粮食丰收场景 粮食丰收场景

  国际在线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我国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毕总,这几年粮食一再不断地丰收增产,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同时大家也了解一点,去年东北发生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今年河南、辽宁又发生严重的旱灾。大家不禁要问,怎么旱了也丰收,涝了也丰收?

  毕美家:

  你问的问题非常好。今年夏秋季节,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秋旱,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国家粮食的主产区,当时全国各界都非常关注。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也都感到非常焦急。应该说,今年辽宁、河南夏季的干旱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西部和辽宁的西部,这两个地方自然条件差一些,灌溉条件很少,基本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最后统计,今年辽宁秋粮减产88亿斤。河南的情况好一些,因为受灾的豫西不是主产区,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灌溉条件比较好,所以没有形成农业干旱,加之科学抗旱有力有效,秋粮损失比较少,河南最后统计只减产了8亿斤。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每年都有灾害发生,不是这个地区,就是那个地区,有灾是必然的,具体发生在哪个地区,这是有偶然性的。

  回顾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发展历程,一年三季都丰收的年份是不多的。今年来讲,夏粮丰收,秋粮总体也是丰收的。实事求是地讲,每年我们都对粮食生产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抗灾减灾的弦我们每年都是绷得紧紧的。应该说,今年的气象条件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一个正常的年景,尽管黄淮、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伏秋旱,由于是局部的,没有在全国发生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我有一组数据给大家报告一下,今年夏秋季节农作物最大受旱面积只有7000多万亩,比近5年同期平均少了2000多万亩,所以今年的灾害还是比较轻的。

  今年秋粮能够再获丰收,有三个积极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扩两增”。“一扩”是我们今年秋粮的面积扩大了,预计今年秋粮的面积是11.9亿亩,增加了1165万亩,特别是高产作物的玉米增加了1137万亩,因面积增加和结构调整增产的粮食接近100亿斤,这弥补了一部分因灾的损失。“两增”,一是没有受灾的地区是明显增产的,虽然今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但是灾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接近常年,其他多数省份气象条件好于去年,未受旱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由于光照充足,积温增加,加之田间管理到位,单产普遍提高,有效地弥补了受旱区域的产量损失。全国粮食第一大省黑龙江,今年的气象条件好于往年,增产粮食47.6亿斤。另一个是去年受灾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南、广东、贵州、浙江,这些省因为今年的条件比较好,去年减产了70多斤,今年没有减产,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这几个原因也是我们今年粮食在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

(原标题:农业部总师解答粮食为何能“旱了也丰收 涝了也丰收”)

编辑:SN089

相关阅读

A股疯了,可别跟着瞎High!

最近同事和朋友圈都被A股刷屏了。A股涨疯了,再不进去就晚了,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了,云云。

媒体札记:女将军落马

“将军落马岂止在战场”,@谁与浮生记的一句感叹,道出的正是“如火如荼的军界反腐再落一马”。

国民党“百年老店”需改革

马主席走了,对于“趴在废墟上”的国民党而言,必须尽快疗伤止痛、改革重生。要迎战2016的“立委”和“总统”选举,党主席确定才能稳定军心。马英九的辞职对于国民党的止血并不会产生太大效应,国民党的改革才是重点。

石油冲击或成俄经济优化契机

熊市会帮助俄罗斯朝野社会认识到牛市期间许多民粹主义要求、措施的不合理之处,认识到许多“防华”措施之违背事实和经济规律,只要我们诚恳,不趁人之危搞讹诈,俄罗斯伙伴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接受改革阻力会相对大大减小。

  • 吴晓波:中国人为什么言而无信?
  • 被性侵中学女生活在怎样的“江湖”
  • 《太平轮》中黄晓明的历史原型
  • 历史上著名作家们收到的退稿信
  • 《太平轮(上)》看得观众太心塞
  • 男友暗恋绿茶婊甘当千年老备胎
  • 沈熹微: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