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昨天走完了最后一程。2000多名校内外人士从全国各地赶来,向先生的遗体告别,吊唁、追忆、怀念。“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无限哀思,先生一路走好。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李小文的女儿将一双布鞋放进焚化炉,送别了父亲。
京华时报记者张晓鸽
□现场
蜿蜒百米洒泪送别扫地僧
昨天上午10点,“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9点刚过,前来吊唁的人群就在寒风中蜿蜒排起了数百米长队,近千人手持素菊、胸戴白花,送别先生最后一程。手握李小文先生的生平,不少人迎风抹泪,还有人相互拥抱,互道节哀,气氛沉重。
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前来拜别先生的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先生桃李满天下,除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学子之外,先生曾经带过的学生,旧日同窗、多年好友、同事,甚至科学网博客的网友以及众多的仰慕者都自发前来。一些白发的长者也在送别队伍之列,谈起先生就泣不成声。
遵照先生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东礼堂门匾位置,黑底白字的横幅悬挂正中,上书“沉痛悼念李小文同志”,横幅下方则是李小文院士的遗像。除了两侧摆放花圈之外,并没有在礼堂大门两侧悬挂挽联。最后的照片中,先生戴着黑框眼镜,身着短袖格子衬衫,眼睛微微眯起,笑容是一贯的亲切。
逝者已逝,哀思无限。10点刚过,吊唁人群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缓缓进入礼堂,向先生鞠躬拜别。礼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周围摆满了花圈、挽联,既有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也有来自北师大、中科院、中组部等先生曾经供职的单位的。
先生的遗体安卧在洁白的玫瑰花丛中。有别于之前“布鞋院士”“扫地僧”被熟知时穿着的“布衣布衫”,这次先生穿上了笔挺的西装,还系上了领带。
先生的遗体前,除了鲜花之外,还有一个心形的花圈,挽联上写着“我们永远爱您,妻泣挽”。遗像旁,先生的爱人吴传琦泣不成声,两个女儿也默默垂泪,她们与哽咽的亲人们一起,颤抖着双手,向前来吊唁的人一一鞠躬,并握手致谢,很多悼念者也湿了眼眶。
□特写
女儿带来最后的布鞋
众所周知,李小文先生生前曾经烟酒不离手,尤其爱喝二锅头。有媒体报道,61岁时他每天还能喝一斤二锅头。和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样,李小文身上经常揣着酒壶。两年前,由于重病发作,这位自称“黄老邪”的爱酒侠士在家人的极力劝阻下开始戒酒。记者注意到,在李小文先生的灵柩前,除鲜花外,还摆放了两瓶二锅头。
昨天上午,一位曾在李小文科学网博客上与他互动的网友也赶来见先生最后一面,并带来了先生最爱的52度二锅头。“以酒会友”,这位满头华发的长者长叹一声说:“可惜今生无缘跟李小文先生喝酒,我会把酒倒了,以慰他在天之灵。”
一位来自成都的李小文仰慕者告诉记者,自己是前天晚上赶到北京的,“先生在遥感界取得的成就和他生活低调一心做科研的精神,让人折服。”他说,自己知道先生喜欢喝酒,“希望他到了那边少喝酒,爱护身体”。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家人们手捧遗像,送先生走完最后一程。除了平日喜欢穿戴的衣物、烟之外,李小文的女儿还带来了为父亲做的最后一双布鞋,浇上了先生生前爱喝的酒,放进了焚烧炉,“生前你喜欢的,都一起带走吧”。
□追忆
好友说 他总是没完没了地工作
李小文生前好友吴美蓉在现场泣不成声,她说自己曾多次劝先生爱惜身体,“但他总是不听,总是加班加点、没完没了地工作”。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所的学生陈女士虽已转行,但她也赶到了追悼会现场。她说,先生突然发病,与他一直以来工作太累有关,“做了院士后,他还坚持在一线科研岗位工作”。
2002年起,连续3年为李小文做保健的中科院遥感所保健医生陈丽莎哽咽着告诉记者,李小文先生一直身体不好,爱喝酒,肝不好,家人不在身边,他自己又对医院的护理比较排斥,所以一直没有完全恢复,“我女婿在美国留学,他说李小文是他最敬佩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为名、不为利,又低调,对人又好”。
学生说 老师编教材心愿未达成
“随性、朴素、亲切随和,没一点儿院士的架子。”这是送别的人们对李小文最多的评价。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所的博士生称:“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们都是通过邮件和他联系,虽然他很忙,但我们的邮件他有时甚至会秒复,特别令人惊讶。”
一位学生说,老师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平时都穿着标志性的布鞋,和一身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衣服,“以后再也见不到像‘扫地僧’这样的大师了”。
李小文一名博士生告诉记者,老师生前曾表示要好好编一本教材,“这个心愿没能完成,是遥感界的损失”。他回忆称,老师一辈子活得洒脱随性,不喜束缚。在306医院最后的几天时光里,他还叮嘱家人在其遗嘱上签字,不允许家人把他送到医院使用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治疗方法。
故知说 他劝青年人比远不比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陈老师本来约好20日来京看望李小文,“如今却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伤心地说,自己与李小文亦师亦友,“虽不是先生的学生,但向先生学习了很多,也经常上门讨教”。他说,先生非常朴素,性格率真。
“他常告诫我们,青年人要比远不比近,要平心静气,不能急于上位,要凝练自己的核心优势。我到他家拜访时,发现家里摆设都非常简单。”陈老师说,“李老师语速慢,吴老师(李小文爱人)语速快,每次看到他们相视一笑,就感觉幸福不过如此。”
陈老师还说,自己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做研究时就听说了李老师,“李老师在国外名气很大,无论华人还是美国人对他都比较了解,甚至许多研究的代码都是李老师撰写并流传下来的,“在我国的地学界,能在美国享有盛誉的老师很少”。
同事说 他多次把房子让给别人住
李小文的同事黄文江称,先生为别人想得多,替自己考虑得少,称他为“苦行僧”或“扫地僧”很合适。“李小文院士在中科院遥感所任所长时,曾成立所长基金,把所里的房子包括自己的房子多次主动让给年轻人住,长江学者奖金也都捐出去了”。
北师大地遥学院一位行政老师表示,李小文的逝去是学科的巨大损失。
北师大设立的李小文网上灵堂昨晚不断更新,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数千条留言,都表达了对李小文的哀思。
>>背景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照片中的老人蓄着胡须,发型凌乱,没穿袜子,脚蹬布鞋,跷着腿,“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原标题:千人送别“布鞋院士”李小文)
编辑:SN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