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2年7月19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左)和原市长季建业参加南京市两会。图/CFP 资料图:2012年7月19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左)和原市长季建业参加南京市两会。图/CFP

  2013年10月17日,季建业被中纪委宣布接受调查的当天,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杨卫泽公开批评季建业在任期间乱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

  就在季建业落马一年多后的2015年1月4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也是2015年官方公布的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

  从江苏省交通厅的办事员到厅长,从厅长到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33年未曾离开江苏的杨卫泽,最终还是“离开”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早早把孩子送到国外,离开自己。

  杨卫泽离开前出台了一系列公共交通政策,造成了南京出租车供大于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仓促推出的举措,最终招来了诟病。

  从交通厅走出来的杨卫泽,可以说,搞交通这块是他的“强项”。

  2011年,来到南京担任市委书记的杨卫泽,迫切需要在南京打造属于自己的政绩。青奥会这个契机,正好给杨卫泽推出一系列交通举措,找到了良好的借口。

  据了解,2012年底,杨卫泽要求市交通运输部门抓紧拿出具体的出租汽车发展规划,早日实现出租汽车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制度化发展,确保在青奥会前新增3000辆出租车,对于出租车车型,他表示要以中高端为主,提升南京整体形象,并责令有关部门必须在2014年不折不扣完成公交和出租车增车任务。

  “他批评季建业为了政绩搞雨污分流,是形象工程,劳民伤财,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南京市一位发改委退休官员用严厉的口吻批评杨卫泽。

  2013年10月17日,当地媒体曾公开报道,前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被宣布接受调查的当天,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常委会上公开批评季建业推动的“雨污分流”工程是形象工程,劳民伤财。

  “为了短期内能够获得好的口碑,盲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说是为了老百姓,其实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搞形象工程。这次增加出租车就是个例子。”上述发改委退休的官员如是说。

  一位和杨卫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的老邻居向记者证实,由于杨卫泽的家属在江苏省交通厅工作,所以杨卫泽也把不少亲戚都安排在了跟高速有关的职位上,最差的安排在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我经常开车,也多次在收费站碰到杨卫泽安排在收费站的亲戚,他们之前还比较炫耀和杨的关系。”

(原标题:曾批季建业劳民伤财现被批搞形象工程)

编辑:SN182

相关阅读

首次公开的习近平反腐狠话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本薄薄的只有148页的书,之所以最近深为岛叔看重,是因为里面确实“首次公布”了许多习近平关于反腐的“大白话”、“狠话”——换句话说,以前岛叔见到过的一些内部谈话,口语化的、脱稿的,现在都公开放出来了。

文艺圈反腐“老虎”是谁?

昨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则外媒消息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并没有停止反腐的步伐,有穷追猛打之势,正将目标范围扩至与干部走得较近的文艺圈人员。”谨防文艺腐败是一个老话题,如果文艺反腐真的来了,这次目标会是谁?

日本人为什么对中国没好感

中国人反感日本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可日本人有什么理由反感中国和中国人呢?可这是一个事实,前段时间《中国日报》报道,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中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比例达到93%,创下过去10年该调查的最糟糕的记录。

在美国有多少资产可以做土豪

据调查,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人中有22%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而在年收入10万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1%的人最期待成为富人。看起来最想成为富人的人有两种,一是穷人,穷则思变,越穷的人越期盼能一夜致富,改变自己生活的命运。二是较富裕的人,进了小康就想奔大康。

  • 马未都:习大大36年前照片很清瘦(图)
  • 为何恐怖袭击会在法国发生
  • 谁搞到日本最高机密“田中奏折”
  • 咬文嚼字:从花面狸说到雾霾
  • 塘主张翰频遭网友吐槽的造型
  • 聪明女人铁定不当问题制造机
  • 职场趣味定律:为何不能穿松糕鞋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