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1月18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卢献匾18日表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将着手建设毛南语数据库,并有望完成仡佬语多罗方言数据库建设。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境内生活着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约1900万人,占总人口的37.9%。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加大力度“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卢献匾当日出席广西民委(宗教局)民语委系统工作会议介绍,2014年,广西开展全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深度调研取得成果,积极推进国家民委“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数据库”试点项目——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实地采集多罗方言数据等民族语文科学抢救保护工作。
广西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真人朗读单词、词组、讲故事、日常对话等形式,实地采集并建立真实语音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长期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以后,民众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就可以像看动漫一样,能产生兴趣。”广西教育厅官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卢献匾介绍,目前,广西已有19个县和崇左市开播了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广西完成中国首部瑶语(白裤瑶话)数字电影译制片《举起手来》的译配工作,中国首部毛南语数字电影译制片《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译配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壮、侗、苗等民族语电影下乡活动共放映1346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近2000万。自2012年以来,广西组织实施壮语文水平考试,这是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标准化考试的首次探索和尝试。目前,广西成功将壮语文水平考试结果应用于南宁市壮汉双语中小学教师、教研员评定职称、免试职称外语等社会服务功能。
卢献匾表示,今年广西将启动壮语文水平考试听力、口语测试课题研究,做好总约160万字的《壮汉词汇》定稿和出版工作,编撰出版《壮文社会用字规范手册》,建立壮语语料库,启动《壮汉词典》编撰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机遇和挑战。据悉,中国56个民族约使用130种语言,其中使用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语言占50%。一些民族语言如东北地区的赫哲语、四川西部的“倒话”、木佬语、阿昌族的仙岛语等濒临灭绝。(完)
(原标题:广西建有声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编辑: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