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曾经有煤老板提整袋现钞争抢北京天价房;当前32家上市煤企净利润负增长

  本报见习记者 饶守春记者 沈佑荣

  以煤炭为主角的造富大戏,在上演了十年的精彩剧情,造就了数千个富豪后,正逐渐走向落寞。

  “往年这个时候,我正坐在家里兴奋地数钱,算算又赚了多少利润。而现在,尽管我也在家算账,算的却是到底又亏了多少。”

  2月10日,山西省吕梁市一位做了十二年煤炭生意的老板李志(化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李志的遭遇只是他所生活的城市吕梁的一个缩影。2014年,这座靠煤而生而盛的城市GDP增速预计为-2%,山西省倒数第一,而2013年,吕梁GDP增速还高达9.5%,独占山西11个地级市鳌头。从顺数第一到倒数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或是受困于煤炭行业低迷和煤炭价格下跌。

  因煤而兴因煤而败绝不是只有吕梁一地。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至2014年三季度,全国40家涉及煤炭开采的A股上市公司中,32家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其中,黑化股份(600179.SH)负增长率更是高达-20142.71%,即便是煤炭龙头中国神华(601088.SH),增速也为-11.97%。

  江河日下的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似乎成了唯一出路。但究竟该如何转型,怎样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又是煤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持续亏损

  开采12年煤矿面临关闭

  当吕梁迎来了2015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李志感受到的不是“丰年”,而是百倍严寒。

  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在过去十年的煤炭黄金期,依赖被称为地下“黑金”的煤炭资源,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而,刚刚过去的2014年,他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2月10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李志的言辞之间充满悲观,不时叹息生意难做日子难熬。

  “谁也没想到,突然之间,我的煤没人要了!”李志说,以往是各路客户争抢着要买煤,虽然煤价不断上涨,依然供不应求。如今,煤炭市场长期低迷,一再降价处理,来买的人也不多,即使有人买,也很挑剔。去年下半年,李志一度想关闭自己开了12年的煤矿走人。

  煤炭行业的悲观情绪绝不仅仅只发生在李志这样的私人小型煤矿中,即便是涉及煤炭开采的40家A股上市公司,也难见乐观论调。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A股40家涉及煤炭开采的上市公司2014年度三季报发现,3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出现了负值,占比高达八成。这32家上市煤企,净利润下滑最快的莫过于黑化股份。在已经披露的2014年三季报中显示,其净利润下滑了201倍,亏损2.69亿元,而全年预计亏损高达3.05亿元。而该公司在2013年度,净利润还为1056万元。

  作为上市煤企龙头企业的中国神华,利润下滑也未能幸免。在已经披露的三季报中,虽然净利润达到了369.65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了11.97%。全年预计同比下降19.8%,降幅近两成。

  与上市煤企一衣带水的,是全国各地依靠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各个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上文中李志所在的吕梁,也包括山西的大多数城市和其他一些省份。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吕梁市2014年GDP增速预计为-2%,自1999年以来首次增速为负。而在2013年,吕梁GDP还以高达9.5%的增速高居山西省11个地级市榜首。“过山车”式的经济增速背后,是去年煤炭市场的整体低迷。煤炭卖不出去使得这座靠煤而生而盛的城市,发生了令人未曾料想到的财政困难。去年,吕梁财政赤字高达20.3亿元。或是受吕梁等煤炭大市拖累,去年,山西GDP增速仅为4.9%,位居全国各省(市)末位。

  与吕梁类似,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滕州等多个靠煤生存的城市,在整个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当下,经济增速都不可避免地放缓甚至是停滞。

  买房买车不眨眼

  ◎一煤独大

  “尽管煤炭黄金十年是从2001年开始的,但真正在2003年后,才出现了更多的做煤炭生意的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李志说。

  在回忆起自己的那些“峥嵘往事”时,李志笑出了声。他说,当整个吕梁都开始为煤炭而疯狂的时候,自己也被整个浪潮卷了进去。

  “那时候,我靠着刚开始做生意攒下的一些积蓄,开始承包一个小煤矿。也许真的是跟上了好时代,从2003年我刚入行开始,煤炭的价格就开始疯涨。那时候真觉得自己挖的不是煤,而是钱。”李志回忆。

  李志还说,不仅是自己,在当时拥有煤炭的地方,就都是与他一样靠着煤炭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人,“那时候遍地都是豪车,而且谁家都有好几辆”。

  陕西省榆林市是另一个“吕梁”。同样依靠煤,榆林在短时间内经历了经济爆发式的增长。一位榆林当地市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煤炭价格最高的那几年,也是榆林最疯狂的时候。

  “在相同的时间段里,榆林好像一夜之间变了个样子,仿佛所有人都开上了豪车,住上了楼房。在房价飞速上涨的那几年,榆林的人们却从不看房价,只要想买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了。”上述市民称。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在北京多个知名楼盘销售高峰期,都有煤老板的身影。在北京鸟巢附近的一处楼盘,曾有煤老板深夜提着整袋现钞争抢,而那时,该楼盘销售价高达7万元/平米,创下北京楼盘销售的天价。

  伴随煤炭价格一路上涨,除了李志这样的私人煤矿主迅速暴富,不少上市煤企快速扩张,资产急剧膨胀。还有一些煤企则乘煤炭经济之风,迅速完成了上市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公司,中国神华就是在煤炭黄金期完成上市的,依赖煤炭,公司保持了11年的利润高增长神话。2004年11月,中国神华上市融资。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神华净利润为78.87亿元,而2011年,其净利润高达449.91亿元,7年增长近6倍,几乎每年的净利润都保持着翻倍增长速度。

  与中国神华类似,大同煤业(601001.SH)也是在煤炭兴起之时完成上市的。一直以来,以拥有中国最大的煤矿而存在的大同煤矿,在煤炭经济开始抬头的2001年,联合中煤能源集团、秦皇岛港务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成立了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实现上市,且保持着高速增长。2003年,大同煤业实现净利润2.26亿元,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70.74%。

  转型升级不容易

  ◎煤炭崩盘

  经过了当初的高速增长,煤炭市场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低迷期。在残酷现实下,转型升级几乎成了A股上市煤企的唯一选择和出路。但如何转型升级,又是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

  在李志看来,想要再回到过去的黄金十年已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早点退出。”他说,这是最好的止损措施。

  “我们业内都知道,靠煤发家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煤都挖得太多了,根本就用不完。再加上国内煤炭售卖的价格比进口的还贵,我们就更不可能再回去了。”李志说。

  正如李志所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终结已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而中国从过去煤炭的卖方市场,正逐渐变为买方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5263亿元,同比下降2%;2014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4682亿元,同比下降9.5%,与“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26.7%相比回落了36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研究员张超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煤炭市场已经从饱和偏向产能过剩,“市场上需求的煤少了,但是煤企还是在不断地挖。”

  “由于产能过剩,煤价便一直下跌。尽管挖的比以前少了,但总量还是多了。同时,进口煤在价格上更占优势,使得国内煤炭市场在‘内忧’上,更多了‘外患’。”张超表示。

  然而尽管煤炭市场的低迷不可逆转,但仍旧需要煤炭这一资源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如何在需求的同时保证煤炭企业的利润,成为了所有煤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尽管国内对新能源的需要呼声很高,但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的地位,在短时间内恐怕还无法被撼动。正因此,如何保证煤炭的最大化利用成了煤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张超说,“在现有煤炭市场下,煤企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恐怕要改变原来一煤独大的思想。除了以煤为主业外,还应该发展煤的副产品,利用产业链的思维来拉升企业的盈利。而且面对煤炭低迷的行情,也是煤企间重组兼并的较好时机,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后,更利于管理和统一规划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平衡产能。”

  2014年,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多个以煤为主的省份,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鼓励煤企之间进行兼并重组。

  比如山西吕梁,早在2010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30余名煤老板联手投资50亿元,组建了山西中汾酒业投资公司。政府还打算在汾阳市投资139亿元,打造“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建设,年产白酒10万吨,是山西汾酒集团的3倍。但是,在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反腐高压之下,白酒行业由盛转衰,加上一些参与投资酒业园区建设的煤老板“出事”,该园区目前已成搁浅状态。

  “我们也想转型。”多家煤企向记者表示,公司发展靠的就是煤,一时也很找到可以依靠的产业或资源,转型谈何容易。

  2015年1月27日,山东青岛董家口港,货轮在卸载煤炭。东方IC图

 

相关阅读

总有人为芮成钢的倒下而心碎

每个偶像的倒掉,都令人心碎——是的,就像拆掉一个精美的包装盒,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坨垃圾一样,是令人心碎的。但若因此去批评一坨垃圾野心勃勃地钻进了精美的包装盒里,总是有些言不及义。

“无颜回乡”与“老无所依”

春节,为了那期盼了整整一年的殷切的目光,你无论成败,都应该马上出发,尽快回家。只有家,才存在完整的接纳和关爱——即使被现实压力逼至墙角的人,只有团圆,才能感到自己并非一无所有。

爱是最佳存在方式

她的一个闺蜜很爱丈夫,俩人想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和美,于是每次做爱到接近高潮时,俩人便暂停,一起念几句诗,然后再进入高潮。听上去真够惊世骇俗的,可是人家乐此不疲。

舆论和大学应各自守住界限

如何处理好媒体报道、舆论监督和学校自主办学的关系,厘清舆论监督和学校自主办学的界限,也是南科大改革,以及整个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 叶永烈:台湾监狱“鬼门关”里的生活
  • 别让手机将最后一点年味抹杀
  • 乾隆皇帝过年为何最爱吃火锅?
  • 谁是西游记中最有心计的妖怪?
  • 冒着负能量浓烟的《爆裂鼓手》
  • 老公在睡梦里叫我闺蜜的名字
  • 实用贴:火车上20几小时怎么熬?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