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单 账单

  今天是中考最后一天,当最后的铃声响起,让家长和考生紧张焦虑的中考即将落幕。

  一些家长表示,现在是竞争前移,像拼高考一样拼中考,所以不惜成本。算算这些年的付出,家长们都有一肚子话想说。

  两天来,新文化记者在多个考点采访了候考家长,“花多少?记不得了,孩子需要的,该花的都得花!”王先生说,9年下来,最少也得十几万吧,“一家人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十几万应该算是少的。”

  “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吧,让孩子能安心上学,将来能成为个有用的人,花多少都是应该的。”刘女士说,她只记得两次交4万多的择校费,其他零头都不记得了,也想不起来了。

  绝大多数家长表示,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需要,尤其是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花多少钱都得拿。

  魏女士:为女儿上学两次搬家

  “这些年,生活全是围着女儿转,为了她上学,一直在租房,希望她能发挥正常就好,在人生重要阶段不留下什么遗憾。”6月28日,考场外的魏女士说。

  她的女儿是长春一零八中学学生,小学时,在北海小学就读,魏女士辞了工作,在经开六区租房子,一边做点生意,一边照顾女儿,“当时手头紧,就没花钱让孩子择校,选择了学区的学校就读,为了不让孩子学习落下,上了不少课外班。”魏女士说,女儿小时候很听话,喜欢跳舞、画画,除了功课辅导班,还让她学了8年舞蹈和3年画画,“这些课外班的学习费加起来,每个月都得几百块钱,可是孩子喜欢,家长就得创造条件让孩子学。”

  小学毕业时,她已经在女儿身上花了七八万元了,“这些钱都是正常的花销,每年暑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她出去见见世面,放松一下,还不算其他的隐性花费,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小十万了。”

  到了初中,魏女士让女儿去了长春一零八中学,为此每年择校费就8000元,住的地方从经开六区又搬到中学附近,生意不做了,她又在一家培训机构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三年下来,又是几万元,不过不管花多少,都是为了孩子,值!”

  魏女士大致列了一下女儿中小学时期的费用,这一算,自己也吓了一跳。

  周女士:为儿子学习方便,买了车

  周女士是中学老师,“其实孩子上中小学,学校几乎不收啥费用,也不上早晚自习,交的也就是书本费、伙食费等必需费用,一年有一两千元差不多了,可家长实际的花销可远不只这些。”

  周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中考,她简单算了一下儿子这些年的花销,“真把自己吓一跳。”

  这些年,花销最大的就是课外班,小学时培养兴趣,试唱、英语,慢慢过渡到文化课、奥数,请老师上课,一节课最低60元,一周得两三节课,一个月下来最少也得1000元,有时候假期带孩子旅游,几年下来少说一万元,“而且,作为老师,很多课程同事、朋友就帮忙了,省下的辅导费用就不知多少了,另外一笔大开销是买车,孩子上学时,坐班车太早,为接送孩子,花15万元买了辆车,其实我和爱人都是老师,要不是为了孩子,这车是不用买的。”周女士说,作为父母都是想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好一些的条件,为孩子的将来铺铺路。

  周女士说,自己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只能够孩子吃饭的,不够上课外班的,更别提买车了,“我这等于天天给儿子工作呢,现在想想,中小学教育成本太高,其实如果一个孩子跟着学校的步骤,就不会有这么多成本,但现实就是这样,哪个父母也不想让孩子就这么落在别人后面,都是在尽全力为孩子铺路,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社会学家:义务教育应该标准化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立春认为,由于设置了重点校,大家都想把孩子送进重点校,导致生活成本提高。课外班现象也是和重点学校相辅相成。由于有重点校的存在,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牺牲工作时间,甚至不惜多年租房子也要让孩子进重点校,在孩子入学上利用一切关系找路子,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运营成本。

  朱立春认为,义务教育是受宪法保护的,是国家投资,普及义务教育应该实行标准化,行政部门应该去落实义务教育法,而不应该使教育产业化。

  教育专家:教育应均衡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副教授于冬青认为,中小学家长花费成本高,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得不作出选择,竭尽全力让孩子上重点校,现在社会攀比现象普遍,让争进重点校的情况愈演愈烈。当今社会,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影响着家长和孩子,这种影响从孩子一上学就开始发挥作用,家长需要改变这种观念,要知道高考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得高中多元化发展,培养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孩子乐观健康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各学校均衡发展,使得优秀的教师在各学校间流动,“现在朝阳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让老师结构性流动,使得教育资源共享。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改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新文化记者 赵春刚

(原标题:一个初中毕业生9年要花多少钱)

  

编辑:SN12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名校争抢尖子不能证明自己牛

过去是考生想方设法去了解学校信息,甚至托人找关系上个好专业,现在却“变天”了,情况反转,顶尖名校主动“跪舔”考生。《广州日报》报道说,两大名校招生人员对高分考生“寸步不离”,就差当保姆了。看来,我们的大学真的是求才若渴,建成世界一流似乎指日可待。

虚假大学为何成打不死的小强

虚假大学排行榜发布多次,上榜学校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有所增多,被曝光的虚假大学稍微换一个名字,制作一个新的网页又“重出江湖”,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原因在于,制作虚假大学的成本太低,监管处于灰色地带,以及社会存在对假文凭的旺盛需求。

华裔科学家“经济间谍”迷局

去年10月1日,美国联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雇员、华裔美籍科学家陈霞芬在办公室被FBI逮捕,并控以“窃取美国政府机密”等8项罪名,当时风传将获刑10年,但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撤销全部指控且未做任何解释。

沉寂几月的打虎似有加速痕迹

肖天被查的惊喜还未过去,仅仅一天后,中纪委发布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乐大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原以为申报冬奥时,体育贪官先不动;原以为西藏民族地区特殊,贪官不会动;错了,肖和乐分别是十八大以来西藏和体育总局被调查的首个省部官员。

  • 专访马布里:我还可以再打两三年
  • 挖出“野鸡大学”屡禁不绝的老根
  • 曾国藩的“王道”为何救不了大清?
  • 叶开:我们要为什么打倒考试“状元”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生情痴
  • 相伴一生的伴侣都是相似又互补的
  • 徒步冰原探访万古冰河时代(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