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将军领队邓志平少将(前左)正在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新华社发 7月29日,将军领队邓志平少将(前左)正在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新华社发

  据中国军网报道 在9月3日的阅兵中,一支由1000多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将以全新阵容亮相。其中,百余名从全军各部队选拔的女兵演奏员将参加演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

  当天需立正站立2小时以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介绍,阅兵当天,联合军乐团上场的人员不到1300人,团员是从全军各大单位55支专业、业余军乐团(队)的2600多名演奏员逐队逐人考察后选拔而来。

  军乐团团员中年纪45岁以上的有20多人,最大的49岁,将演奏30首乐曲。

  阅兵当天,联合军乐团第一个入场、最后一个离场,要立正持续站立2个小时以上。同时,联合军乐团位于所有参阅队伍的正中央,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观礼人员的直接注视之下,要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威武形象。这对全体团员,尤其是女团员的体能素质将是一个考验。

  邹锐说,联合军乐团9月3日阅兵当天的主要任务是为纪念大会和阅兵全场提供“背景音乐”。阅兵现场隆重的气氛要靠它来烘托,整齐划一的分列式也需要它来控制节奏。国旗班要随每分钟96拍的国歌升国旗,徒步方队要按照每分钟112拍的节奏在长安街上行进,快一拍、慢一拍都不行。

  “如果我们奏乐慢了,飞行梯队都到了,徒步方队还没走完;反过来,如果奏乐比预定节拍快,徒步方队走完了,飞机还没到。这就是事故。”邹锐说,“某种程度上,联合军乐团的演奏直接关系到整个阅兵仪式能否整齐顺利。”

  百名女兵全来自一线战斗岗位

  “此次阅兵演奏还有百名女兵演奏员参加,这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邹锐说,“她们全部来自一线战斗岗位,像联合军乐团中担任小号演奏员的丹巴拉姆,就是第二炮兵某部女子导弹发射连的导弹发射手。”

  这些女团员和男团员一样,加入联合军乐团之前都坚守在各自的战斗岗位,可谓一手拿枪、一手拿号,枪不脱靶、号不走调。

  另据新华社电 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将在胜利日阅兵上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

  ■特写

  受阅将军每周训练52小时

  邓志平请人从侧面拍了张照片——不错,背还算直。然后,他撂下电话和待签的文件,站了一个半小时军姿——还行,站得住。

  将军领队受阅的命令抵达第14集团军的4月10日当晚,副军长邓志平在给自己做了两项小测试之后决定:上。

  5月22日凌晨,邓志平和他的方队一起进入阅兵训练基地。第二天是他的52岁生日。一大早,为将军领队们特设的强化训练开训。

  9月3日胜利日阅兵中,将军们将率领徒步和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空中梯队也有多名将军执驾长机。“阅兵首次由将军担任领队,体现我军高级指挥员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责任担当和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良好形象。”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33岁上尉训练将军领队

  将军领队50多人,平均年龄53岁,最大的58岁,都是担任现职的中将、少将。训练他们的主教官一人,33岁——军衔:上尉。

  这位让将军们头疼的上尉叫冯开春。“有的首长怎么稳不住?”“刚刚吃过饭,踢腿怎么没力气?”这些都是他的口头禅。他甚至会直接点名:“14军的邓副军长,请把腿抬高点!”

  “我好歹是个将军,面子往哪搁?我们集团军的面子又往哪搁?”下了训练场,邓志平找到冯上尉,“您的批评能不能委婉一点?”

  然而,此后训练的严格程度与批评的直接程度,并未有所降低。在阅兵联合指挥部的要求下,原计划每周5天、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增加至每周52个小时。

  训练前刺痛脚后跟让其麻木

  “将军们几十年习惯了的摆臂、走路姿势纠正起来不容易。他们不仅普遍年龄偏大,多人还有伤痛。”冯开春告诉记者。

  邓志平的脚痛也发作了。一年前的云南鲁甸地震,他作为鲁甸责任区指挥长率部连夜赶赴震中,在飞石与暴雨中徒步急行军20多公里,脚痛得钻心。拍片子一看,脚后跟藏了一根鹰嘴一样的骨刺。

  在阅兵训练场,他找到了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拿尖锐物品狠狠地刺痛脚后跟,直到麻木。这样一来,至少能挺两个小时。

  40天强化训练结束,邓志平体重下降7公斤,腰围减了12厘米。往14集团军组建的“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前面一站,平时分管集团军作战、训练与装备工作的邓志平已经是一名动作标准的领队。

  将军领导与基层官兵同吃住

  对于将军领队们来说,阅兵训练也是与基层官兵一连数月同训练、同吃住的难得机会。“共同受阅密切了官兵关系,有利于未来战场上的融合度。”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庚群少将说。

  这次受阅的多名将军有作战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邓志平先后两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二等战功、三等战功各一次。邓志平认为,将军与士兵在阅兵场上共同磨炼意志,本身就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

  据新华社

  【揭秘】

  参阅部队每天吃什么?

  每天吃6餐,每周伙食光面点就20多种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长、第21集团军副参谋长赵健宏告诉记者,参训官兵们每天训练量非常大,为能及时给他们补充水分和能量,炊事班特意安排了每日6餐制:除早中晚三餐外,训练期间还分三次加餐到训练场,为官兵们送上凉茶水果。

  “每周面点不重样”是最低要求

  自5月下旬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后,第21集团军先后从各部队挑选了25名“大厨”,组建阅兵方队炊事班,他们人均从业都超过10年,许多人曾在各类炊事比武中摘金夺银。

  主食班的上士王刚、宋纪鹏负责面点制作,“每周面点不重样”是最低要求。这最低要求可不低:面包、蛋糕、麻团、小汉堡、牛肉馅饼、发糕、包子、肉夹馍、黄金大饼、芝麻滚……“掰着指头一数,光面点就20多种。”王刚说。

  训练基地也能吃到家乡味道

  方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怎样让每一名战友吃出家乡的味道?来自第39集团军的炊事班官兵没少下工夫。

  炊事班班长刘亚飞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一起讨论制订食谱,每周组织2次伙食问卷调查,并派专人前往兄弟单位“拜师学艺”,学习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和主食花样。

  第21集团军某部上士马先积做的兰州拉面堪称一绝。为保持面的筋道,每次开饭前5分钟,他才开始带着几名炊事员开始拉面,抻、抖、拉、折……要宽有宽,要细有细,并配上熬好的牛肉汤。来自西北的官兵们对此赞不绝口:“这个牛肉面做得太正宗了!”据新华社

编辑:SN18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让百姓“死得起”需顶层设计

“死得起”是一项起码的权利,就像每个公民都有生存权一样。用国家公帑来补偿丧葬费用,应该成为一种必须。然而,长期以来,殡葬行业基本都属于地方民政部门的垄断行业,高度统一的监管权与经营权以及被诟病已久的政企不分问题,造就了殡葬业就是“暴利冠军”的传说。

股市大震荡暴露了哪些真问题

此次暴跌非一日之功。这是因为,全球市场就是开始了更年期。它这一轮年华确已衰老,动力欠缺,积弱已久。想要新生,尚未准备充分。而且谁愿承受蜕变之痛?偌大身躯,看上去还可撑过这个世代呢。谁能够承担变革之责?好好一番巨景幻象,维持好过动手,万一败了呢。

大学单纯校门相像倒也没什么

单纯地只是校门相像倒也没什么,这毕竟只是“面”上的东西,值得引起关注的,应该是我国高等院校“里子”层面的趋同。比方把你空降到某个大学城,不看招牌,你未必说得出身处哪个省份。又比如专业设置上“你有我有全都有”,办学理念上都要“创建一流大学”。

让《贞子》零票房就是爱国?

信息中,“5月12日”或者变成了其他日子,但没有一个是“12月13日”——真正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不可谅解的。可就是这样一条“垃圾”信息,却一直被大量转发,相信今后它还会被转发,即便2014年12月13日中国已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汪峰:章子怡拍MV让我无比震撼(图)
  • 钱夙伟:麻将打得好也能上哈佛?
  • 左右为难:汪伪傀儡政权的内幕档案
  • 《三体》有纯文学中难以企及的尺度
  • 你明年的十佳片单一定会有这里的电影
  • 妈妈和别的男人暧昧我怎么办?
  • 旅行达人:爱上关岛的十个理由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