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码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
新华社南极长城站1月10日电(记者 朱基钗)“鹰”击极地长空,当地时间9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飞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后,安全返回中山站。这标志着其首次南极试飞成功,具备了投入极地考察使用的条件。
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的加盟,意味着中国极地考察即将迈入“航空时代”。“雪鹰601”在极地科考中将发挥什么作用?记者第一时间为你解读。
“雪鹰601”固定翼飞机的原型机是目前在国际南极考察中已成功使用的双涡桨发动机飞机。为了满足中国南极科考特别是远距离内陆科考的需求,进行了定制式改装。采用了超过数十项专门适用极地环境飞行的技术专利配置。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南极拥有集快速运送、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为一体的多功能型固定翼飞机。加快固定翼飞机在我国南极考察中的成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雪鹰601”是高速的运输工具。它将彻底改变我国南北极考察特别是南极长途内陆野外考察没有空中力量支撑的局面。
我国现有的南极科考主要依托考察站、破冰船和内陆地面车队,每年南极夏季前往内陆腹地超过1200公里的昆仑站,科考人员和物资必须全部依赖雪地车进行地面运输,往返一个半月,使得在昆仑站的实际作业时间只有20多天。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领队秦为稼说:“固定翼飞机的投入使用,可以发挥快速运输作用,极大减少在途时间,降低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为科考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与地面大规模车队运输相比,也更加环保和经济。”
其次,“雪鹰601”是关键时刻的“救命保障”。
2005年1月,我国首次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的内陆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突发高原反应,生命垂危,幸由美国南极考察队派出固定翼飞机成功搭救;2010年1月,中山站一名队员受到严重外伤,由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派出飞机成功营救……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范围的扩大,在出现队员突发伤病,需要紧急救援时,由于固定翼飞机的缺失,只能请求其他国家的飞机援助。我国自有固定翼飞机的加盟,将为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保障。
最后,“雪鹰601”是高效的“科研平台”。
“雪鹰601”上同时配备了冰雷达系统、重力仪、磁力计、航空相机、激光高度计及高精度差分GPS等多套机载科学调查设备,其中部分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高效的空中“科研平台”。
例如,“雪鹰601”搭载的冰雷达可以穿透冰层超过5000米,冰层深部分辨力达到15米,空间定位精度达到25厘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鹰眼”。
秦为稼说:“运用固定翼飞机进行南极冰盖航空遥感观测,可以大大突破人工地面观测的局限,同时与卫星遥感手段相比,有更强的穿透性和精确性,能够获得高质量大范围的第一手数据,大大提高科研效率。”
他表示:“‘雪鹰601’的加盟,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在完全航空支持野外作业能力上进了一大步,在高精度南极冰盖航空遥感观测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意味着中国南极科考逐步从参与者变为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