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长齐登台 看广州曲艺老树新枝

少长齐登台 看广州曲艺老树新枝
2017年12月14日 15:37 大洋网

师生结对子推动曲艺传承。

粤曲《璀璨花城夜》演出现场

曲艺家现场倾情演出。

文艺广州

大洋网讯 岁末,由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放歌新时代”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专场惠民演出,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在广州南方剧院,给羊城增添了传统的丰韵和清新的气息。这台气质独特的演出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一,同台的演员和音乐员,全部是师徒或师生关系;第二,每个节目都是师傅带着徒弟演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一对对师徒们的倾情演绎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们眼前。

广州市文联负责人表示,曲艺传承“一带一”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个活动将会长期地办下去。

“一带一”玩出了广州特色

“一带一”项目于2016年启动。它通过师生结对子、传帮带、展示展演等形式,充分挖掘本土曲艺特色和内涵,推动各地曲艺传承。

演出当天的第一个节目,即是由来自番禺的音乐名家张珠携弟子江健平、古炜衡及傍东、罗边、沙涌等3所小学的15位击乐队员演出《粤乐锣鼓喜传承》;随后由陈文女、吴晓霞、康健、甄柽柳合唱粤曲《梦会太珍妃》,李倩儿、梅蕊盈合唱粤曲《访贫问苦》,谢宝玲、植华晋、李柳莹、刘一萍合唱粤曲《潞安洲》;接下来省级非遗传承人陈芳毅带领学生孙明浩、陈嘉豪、陈晓斌演奏广东吹管《小调联奏》,双“牡丹奖”得主梁玉嵘、吴骊池合唱了粤曲《十八相送》,“梅花奖”得主曹秀琴同爱徒黄锦玲合唱了粤曲名曲《残夜泣笺》。而广东音乐曲团相声团的团长陈坚雄和徒弟曾冠杰表演的《粤语大师》,则令人一睹粤剧相声的亲切魅力。双“牡丹奖”得主陈玲玉与学生吴思拓、徒弟莫倩雯合唱的粤曲《海缘》,曾慧、陈丽金合唱的粤曲《穆桂英之巡营》,“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克宁同学生麦毅、卢虾二的广东音乐联奏《月圆曲-平湖秋月-醉月》等曲艺节目轮番展现,异彩纷呈。压轴节目由何萍、李蕙雯、袁惠勤、陈桂兰、杨婷、杨蔓、杨倩、杨苗合唱粤曲《璀璨花城夜》,声情并茂,将演出推向高潮。

记者了解到,当天参加演出的演员中,最小的只有8岁,老、中、青、少几代曲艺人同台献艺的场景,令人动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项目传承人,“牡丹奖”得主,广州市曲协主席何萍告诉记者,“一带一”是广东在传承传统曲艺文化,接续岭南文脉方面的一项创新实践,而广州在具体操作中,又有自己的特色,注重拓展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一些演员在这样的大舞台上演出后,激动得几乎落泪,可见他们对传统曲艺真挚的感情。

何萍表示,协会的工作,是搭建一座让曲艺文化得到有益发展、充分展示的平台,在专业的艺术家之外,还特别关注非专业的曲艺人、曲艺爱好者群体。对于非专业的创作,也力图帮助、他们向更精良的方向努力。这都是在为广州曲艺培育土壤。

广州曲艺就是一部创新和发展的历史

曲艺文化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广州本土深厚内涵孕育的珍宝。一座城市的文化活力是否丰盈,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从本土曲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创新的脉络。

最早的粤曲源于本地的“八音班”,后融汇吸收了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广东民间小调和小曲。“外江班”传入广东之后,粤曲又吸收了二黄、梆子等唱腔。清同治初年,“师娘”(即演唱粤曲的失明女艺人,又称“瞽姬”)在广州出现,入夜后提着小油灯沿街卖唱。辛亥革命前后,她们登上茶楼,“一几两椅”“自弹自唱”。再往后,女伶取代了“师娘”,广州方言取代了“戏棚官话”,真嗓代替了假嗓,艺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粉丝”也越来越多。

艺术只有在合适的环境里,才能散发出最迷人的魅力。在“一盅两件”的悠游氛围中,西关的“初一楼”第一个把“师娘”请上了戏台。市民居于茶楼,叹茶赏曲,“意不在茶,却乎情”。上世纪30年代,广州茶楼发展至鼎盛,“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粤曲曲坛随之风行羊城。著名女伶张月儿、小明星、小剑飞、新丽霞、娟儿、少文、霓裳女、惠卿、静霞、佩霞、碧苏等和今天的当红歌星们一样,享有更多的关注度。

广州曲艺的另一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植根岭南,远播海外,曾被著名音乐家李凌盛赞为“国乐”。1958年,广东民间乐团赴前苏联、匈牙利作文化交流演出,一曲《柳浪闻莺》被外国朋友赞誉为“透明的音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远至东北、西北、广西、天津、上海等地,纷纷成立广东音乐社团;60年代起,大陆各地音乐社团或专业的文艺团体都有上演广东音乐;美洲、澳大利亚、东南亚或欧洲等凡有广东侨民的地方,也多有活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旅居上海的吕文成返广州表演广东曲艺,用的是他根据江南二胡改革的,装上小提琴钢弦的高胡,音色尖亮并富于歌唱性,风靡乐坛,大大推动了广东音乐发展。而番禺的沙湾何氏家族发展的典雅风格,也影响深远。

稳住“基本盘”吸纳新观众

文艺生命的源泉在于群众基础。在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广州,传统曲艺拥有稳定的老观众,他们懂曲艺,爱曲艺,也玩曲艺。

“长者杯”粤曲演唱大赛是广州曲艺的一项创举,每两年举办一届。通过举办大赛,为爱好粤曲的长者们搭建与其它地区曲艺界知音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人们领略到羊城耆老的风采,同时也感受到广州地区传承粤剧曲艺文化的良好氛围。2017年第四届“长者杯”历时四个月,期间得到了各区曲协的积极发动、有效组织和大力支持,计有300多名长者报名,共250个节目参赛。专家评价,长者的演唱水平较往年大有提高。

许多年轻人也重新发现了传统曲艺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传统的粤剧曲艺,既可愉悦身心,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也是传递优良价值观、淳化风气、凝聚人心的载体。在广州,许多资深的文艺工作者遵循“育人以戏,教孺以曲”的宗旨,努力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特别注意吸纳一些儿童青少年加入曲艺队伍,耐心辅导,言传身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后起新秀,为粤剧曲艺事业培养后备人才而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同时粤曲艺术也早已深入校园,在广州大学等高校中,学子们的社团活动举行得非常热烈。

据介绍,广州市曲协接下来将继续搞好协会新创品牌——《粤韵群星醉羊城——春、夏、秋、冬曲艺晚会》系列演出活动,以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力争推出更多能反映时代风貌、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适时举办“少儿杯”粤曲演唱大赛,为岭南曲艺发掘新苗;还将组织更多对外交流和互动演出,开展更有成效的培训,邀请曲艺各门类的专家学者深入珠三角各地,把撰曲、音乐、伴奏、演唱的专业课堂送到基层家门口。

文、图/广报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陈雅婕

曲艺粤曲广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