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色旅游”到“蓝绿旅游” 三亚每个角落都有兴奋点

从“蓝色旅游”到“蓝绿旅游” 三亚每个角落都有兴奋点
2017年12月15日 07:35 南方日报

    三亚市大东海景区游人如织。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11月的三亚炎热如夏,29摄氏度,这是南方日报调研组在三亚调研期间的日平均气温。这样的气温得益于北纬18度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北纬18度被誉为地球上最适合度假的地方,位处这一纬度范围,意味着同时有着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湿润气候,全年无冬,光照时间长,有丰富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数千种独特植物和动物的分布,这些条件合在一起,造就了在北纬18度线附近、全年无明显淡季的旅游度假胜地。

    作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滨海旅游胜地,惠东县位处北回归线以南,在北纬22°30ˊ至23°23ˊ之间,接近5度的差距,是亚热带到热带的距离,也意味着冬夏分明和全年无冬的差别。

    在滨海旅游逐渐让位于全域旅游的今天,惠东该向三亚学什么?近日,南方日报调研组前往三亚市,走访知名景区,对话旅游管理部门,直击三亚滨海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第一现场,探寻惠东旅游业升级之道。

    北纬18度线造就三亚独特禀赋

    飞往三亚的飞机降落前在三亚上空盘旋了几圈,在等待塔台安排降落时,透过干净透亮的天空,我们看到底下的海和一尊巨大的海上观音。这座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观音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圣像,同时也是三亚的地标。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建在海边,事实上,在三亚很难找到真正可以被称为“内陆”的地方,这里的任何一方土地都不会离海太远。根据官方数据,三亚市陆地面积1919平方公里,约为惠东县一半大小,却有长达258公里的海岸线。

    坐落在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是我国唯一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这里聚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森林、温泉、岩洞、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热带滨海资源禀赋十分优越。

    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气候的舒适程度也是决定旅游客流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特吉旺(Terjuang W.H)认为,气候舒适性是影响旅游客流季节性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吉旺在评价美国大陆生理气候时提出温湿数(THI)和风效指数(K)两个概念,目前已经成为通用程度颇高的气候舒适性评价指标。

    按照特吉旺的评价指标,就发展滨海旅游而言,北纬18度是一条黄金带。由于位处北纬18度区域,三亚适宜旅游的季节为1—4月和8—12月,全年有9个月适宜旅游,适宜旅游的季节较长,其中1—2月和12月还适宜疗养,而5—7月由于气候较为闷热,旅游适宜性较差。

    尽管如此,三亚滨海旅游却并无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对于海滨(岛)型旅游地而言,海水浴是主要旅游活动之一,因此,海水温度才是海滨(岛)旅游活动开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按照日本海水浴场评价标准,海水温度在23—30摄氏度范围内是最适宜的,而三亚只有2月的平均水温低于23摄氏度。

    一年四季体感舒适的温湿度让三亚成为众多国内外旅客度假的热门之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三亚旅游总收入322.4亿元,同比增长23.4%。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披露的信息,2016年全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3.6%。可见,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动能依然强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并且成为三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以2016年为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15.1亿元,对三亚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5%。

    “北纬18度,这是国内任何一座滨海城市都无法复制的天然优势。”三亚旅游业的从业人士普遍同意,北纬18度这一黄金线成就了三亚独特的气候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郑聪辉认为,如惠东县一样不具备明显气候环境优势的滨海城市,应着重丰富旅游产品,为旅客提供多层次的旅游体验,才能留住过夜客。

    每个角落都有旅游兴奋点

    调研组在三亚调研期间,正值三亚著名景区天涯海角游览区创建国家5A景区。天涯海角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而得名。作为我国第一批4A景区,天涯海角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寓意成为情侣和夫妻游客来三亚的必游之地。

    然而,在2014年国庆黄金周后,天涯海角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有网友吐槽“到天涯海角不过是看几块石头”,随后,天涯海角在网络投票中被评选为“最坑爹景区”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天涯海角游览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价值,做精做美旅游景区,促进三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3月,天涯海角游览区正式启动创建5A级景区工作,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创建。

    “我们每年都举办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打造爱情广场和爱情邮局,‘爱情’已经成为我们景区的品牌之一。”郑聪辉告诉调研组,目前天涯海角景区正对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按照生态、提质、升级、增效的原则,对大门区域、游客中心进行改扩建,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大门区域服务设施达标的改造提升,同时展开厕所革命、加快智慧化景区建设工程。

    事实上,景区的升级改造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客接待量达到445万人次,游客接待最高峰高达4.4万人次/天,几乎达到景区最高承载量。

    “靠海吃海”是三亚滨海旅游业发展初期的逻辑,认为仅仅依靠海景就能吸引游客前来并驻足。随着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自然生态旅游潜力不足的弊端凸显,开发更丰富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得迫切。

    天涯海角游览区的转型即是典例。景区以“爱情”为主题,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准化吸引特定游客人群,提供专业化、多层次的旅游服务产品,最终摆脱了“只有几块石头”的标签。

    在三亚,文化与旅游融合最成功的产品莫过于演艺项目“三亚千古情”。在注重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同时,这一大型歌舞节目对于海洋文化、生态文化等的挖掘让人眼前一亮,它把一个“连锁”旅游演艺品牌,用符合市场对于海南期待的角度呈现,成为海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新品牌。游客用票房肯定了这一品牌,三亚千古情开园7个月就净赚1亿元。

    如今,借助“美丽乡村”的政策风口,三亚继续深挖当地绿色乡村旅游资源,力图突破滨海旅游固有模式,从“蓝色旅游”向“蓝绿旅游”相结合的全域旅游转变。

    “绿色”是“蓝色”的补充。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叶凯中介绍,为了改变目前单一景区景点式供给模式,扩大三亚旅游产品供给广度和深度,三亚未来将集中打造一批三亚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点、旅游景区景点、特色乡村体验点、主题小镇产业点、海洋旅游体验点、低空旅游点、旅游购物体验点、社会资源访问点以及其他新业态承载点等,“让三亚全域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旅游兴奋点。”

    海岸线就是生态底线

    30年前的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凭借着早期旅游业和地产业的合轨,这个曾经叫做“崖县”的荒凉渔村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4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7年增长64.3倍。

    然而,三亚城市基础差、底子薄,加之长期以来外延式扩张、追赶式野蛮生长,滋生了建筑风貌失控、违法建筑蔓延、生态环境破坏、道路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早期依赖旅游地产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开始显现弊端。2014年上半年,楼市经济持续下滑,根据当年三亚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三亚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为74%,居全国各主要城市之首。三亚购房者85%来自岛外,这时他们开始观望。作为对房地产依赖度最高的城市,2014年上半年,三亚GDP增速为4.1%,低于全年预期目标5.9个百分点。

    为了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从2015年4月开始,三亚市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整治城市发展乱象,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批复同意三亚市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国292个地级市中唯一的“双修”“双城”综合试点市。

    “三亚湾出现海豚群!”2016年6月22日,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在微信内发布友人拍摄的海豚群游视频。海南岛西南海域包括三亚海域曾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前些年三亚海域人类活动加剧,加之海洋污染和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致使海豚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时隔多年,被称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重现三亚湾,与三亚对生态保护的努力密不可分。经历了早期快速发展带来的海洋生态破坏,近年来三亚开始高度重视海洋保护,除了制定三亚湾海域利用控制性强规,三亚湾近海3海里的范围内禁止捕捞,还结合“双修”“双城”整体部署,封堵100多个入海排污口和取缔340个渔排和近岸养殖网箱,强化对海洋水质的监控。

    海岸线沙滩黑化、海滩侵蚀,这曾经是三亚面临的巨大难题。作为一座靠海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海岸带无疑是三亚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为修复生态受损的岸线,改善近岸生态和景观环境,“双修”“双城”试点一年多来,三亚拆除侵占海岸线的违法建筑5.5万平方米,修复2.6公里海岸线,累计补沙22.3万立方米。

    “海岸线就是生态底线”,和惠州一样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三亚相继出台《三亚市海岸带保护规定》等多项地方性法规、文件,要求在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内要从严规划,对生态和景观有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上。

    如今的三亚,98%的海水为一类水质,河口、海岸带和主城区范围内的海域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手记

    从亚热带到热带

    惠东和三亚

    旅游体验迥异

    11月,调研组先后前往惠东和三亚,那时,惠东的旅游淡季刚刚开始,而三亚的旅游旺季正当其时。

    北纬18度,让三亚有着惠东无法比拟的自然禀赋——温度。因为有着常年适宜的气温和海水温度,三亚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随时可能迎来大批旅客。

    即便已经是北半球的冬季,在三亚的海滩边上捧着椰子畅饮椰汁仍然是一种风尚,仿佛不这么做的话,你就白来了三亚一趟。假如赶在日落之前来到海滩,你会看到人们争先恐后地把身体往海水里泡,不少外国游客心甘情愿地把身体暴露在阳光里。

    这是一座容易让人忘记季节的城市。在三亚,餐馆的服务员不会因为连续两天见到同一拨客人而感到惊讶,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长途旅游,至少会待上四五天,两天都到同一家餐馆吃饭便不足为奇了。

    从三亚跨越4个纬度就到了惠东,这是热带到亚热带的距离。11月的惠东已发出阵阵寒意,海滩上人迹寥寥,少了人气,多了静谧。

    在10月以前,惠东滨海地带依然是周边城市游客出行的热门之选,他们通常选择周末出行,在双月湾或是巽寮湾的海边待上两天一夜。和三亚不同的是,目前惠东滨海旅游的客流仍以短途旅客为主,这些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各地和港澳地区。

    专业化程度也是两地旅游业的差别所在。如今在惠东滨海游玩,可供选择的旅游项目仍然十分有限,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是惠东滨海旅游的短板。与之相比,作为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三亚旅游已在吃住行方面形成相对固定的规范和标准,打造了不少旅游品牌,而刚刚起步的惠东滨海旅游则亟待进一步专业化改造。

    毋庸置疑,惠东旅游业与三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既是纬度差距造就的气候和客流区别,也是专业化程度之间的距离。

    这一距离如何弥合?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惠东位于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闽赣区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借助经度上的优势,惠东滨海区域正在淡化其纬度劣势带来的影响。随着交通的布局和旅游配套的建设,大湾区时代,惠东有望成为后起之秀。

    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卢慧

    发自海南三亚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