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宝藏》栏目联合全国九大博物馆,把这些博物馆中的国宝通过综艺和纪录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国宝活起来,独特的展现方式不仅吸引着众多文物和历史爱好者,还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的目光,吸“粉”无数。作为汇聚周秦汉唐精品文物,定鼎天下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170万余件,这次甄选的三件国宝重器,分别是战国秦杜虎符、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唐代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既然是重量级的国宝文物,这里面也有着国家秘密,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专程采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三件国宝,解读国宝中藏有的“国家”密码。
杜虎符——“国家密码”之铸造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于战国策。说的就是在古代,祭祀和战争是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事。由此,中国古代很多的文物都是关于祭祀和战争的。杜虎符就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军事手令。
“发现的时候,只剩一半了,但即使是一半,刻在虎符上的四十个字也是字字珍贵,从字的信息中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秦惠文君的重要军事手令”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贺达炘说。
在汉之前,还没有发明纸张,更没有先进的通讯手段,将领带兵在外,皇帝调动军队,如何确保真实?在周朝,聪明的姜子牙发明了虎符。虎符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虎符一般分为两半,两半如果能严丝合缝的组合在一起,就能说明接下来所要办理的事务是经过上面授权的合法行为,反之,则违法。
“虎符,中国出土的有很多,但属于君王级别的却很少,更难得是,虎符上的铭文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错金工艺,更是罕见,反映的是国家铸造的最高水平。”
错金工艺,起源于商朝,是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工艺手法。所谓的错金工艺,就是将金属捶打成金属片或者金属丝,将其镶嵌在金属器物的表面,最后形成不同的文字或者图案花纹的金属制造工艺。而错金工艺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一定要有成熟的铸造业。在当时,铸造这样的虎符使用的是范铸法,在先秦时代,范铸法已经大规模的用于国家重器,兵器等方面的制造。具体的铸造工艺,先用陶制或者金属制的模具先做出虎符的模具,模具中预先刻好入四十个字的凹槽,随后再将铜水灌入,冷却后,就得到青铜虎符。最后再将需要填充的金丝或者金片,填进虎符身上字的凹槽中,用错石细细打磨。
“能制造虎符的地方,一定也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工厂,里面的工匠也是顶尖的,而这件虎符如此小巧,而且造型精美,可以说是为此量身打造的专业模具。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时候,它还依然散发着耀眼的金属光泽,堪称两千三百五十年前手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准。”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国家密码”之科技工艺篇
唐朝是很多历史学者公认的“时尚”王朝,在初唐和盛唐,在达官贵人们中间流行的就是佩戴香囊,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就是当时悬挂在车辇里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汽车香水。香囊设计为球体,内外分三层,内部,用短轴将中间的香盂与香囊外壳铆接起来,最中间的小盂用于放置香料。外部,通过铰链和钩环相联,便于悬挂。
“最高超的科技在于,香囊中放置香料的小盂,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不论外面的球壁怎样转动,外部怎样晃动,可最里面的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使得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这种技术,我们中国比欧洲早掌握1200多年。堪称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
科技不仅体现在水平衡动,在香囊的制造上也是集中西方手工制造工艺的大成。香囊的纹饰为葡萄文,葡萄是从西域传来水果,在唐代代表吉祥的象征。与葡萄一同进入的还有西方的金属制造工艺。
“用的很多都是当时最为精湛的金银器制造工艺錾刻和捶揲,相比于传统的错金和鎏金工艺,这两种工艺更能打造立体的,精细的金银器制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大唐王朝吸引很多中亚粟特人前来从事商贸。他们带来的錾刻和捶揲工艺,能利用金银器的延展性,用锤敲打成片状,再按照要求制造成各种器物,制成的金银胎体很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手工业制造水平,而像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样的香囊,在当时,只可能是限量版的“奢侈品”。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国家密码”之建筑工艺篇
唐代是中国建筑又一次迎来的高峰期,唐代的宫殿的造型也最为繁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宫殿的斗拱相比较前朝更为巨大,但由于年代久远,经过战火,加之木质结构,千年来已经不复遗存。后世对于当时的建筑风格只能借助于少量的典籍。而出土于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对当时的宫殿建筑有具体的绘制。
“从整个壁画上我们看出,当时的宫殿的阙楼用的是更为壮观的三出阙,这是帝王宫殿才有的规模,通过这个壁画我们能看出当时的建筑特点和建筑色彩”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阙,是宫门前的标志性建筑,是矗立在宫门两旁的高台。从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出,阙楼的出檐很深远,但支撑的底部面积却并不大,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屋顶上面覆盖的还有许多的瓦片,这么大的屋顶和重量,怎么分解对底部的力量,这就用到了古建筑的最高科技,榫卯以及斗拱技术。”
程旭说,现在我们在民间见到的很多是明清时代的榫卯古建筑,唐代作为榫卯和斗拱发展的高峰期,有着独特的特点。通过这幅壁画我们知道,唐代的斗拱与下面的梁和枋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使得力量的传递更为平均,同时,加大斗拱的尺寸以便更好的承载繁复的屋顶的巨大重力作用。
“通过壁画,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的阙楼的建筑样式,和汉代宫殿建筑刚直不同的平面,已经变成舒缓的凹凸面转变,每座阙楼有廊道相连。”
通过壁画,我们能直观的看到,阙楼的坡顶出现了当时最为精美的四面歇山顶,而仅仅一个歇山顶有九条屋脊。而从图上面反映的三出阙,即一个母阙,两个子阙,仅仅六个阙,就有54条屋脊。同时,唐代宫殿阙楼都有着巨大的精美鸱尾,这也是与前朝有着明显不同的。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盛世,现在的唐大明宫含元殿就是按照史料记载中的建筑描述复建的,有一句诗叫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可见当时的建筑气势是很壮观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峥 陈曦 编辑:周杰)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此省委常委班子有2位中央委员3位中候...
- 【 军事 】 中国南海岛礁面积扩大 新增29万平米
- 【 财经 】 马云:不要叫我马爸爸 叫我马老师
- 【 体育 】 足协新政:U23出场数不少于外援数
- 【 娱乐 】 那英重归微博发声明:对网络暴力说不
- 【 科技 】 中国自研大飞机AG600首飞 可上天下海
- 【 教育 】 佛系考生谈考研:谁不是边佛系边努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