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来自基层一线最响亮的回声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本报记者采访感言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来自基层一线最响亮的回声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本报记者采访感言
2017年12月30日 09:53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编者按:进企业、进农村、进牧区、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寺院、进网站……自11月6日,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一线行”活动启动以来,无论是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记者,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记者,大家都在心里激荡出一丝涟漪,全身心投入到基层一线采访中。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本报记者深入广袤的风雪草原、大漠戈壁、河湟两岸及厂矿企业……与农牧民、干部工人同吃同住,以务实高效的作风、朴实生动的语言,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一线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鲜活的新闻报道。

  “一线行”是心的一线行、智的一线行、身体的一线行、思想的一线行。是的,新闻是用脚板踩出来的。下基层、去田野、走民间……只有浸润着汗水咸涩凝成的具有带着露水、泥土的新闻才是好新闻。百名记者一线行不在天边,就在我们的身边,记者们把思考的笔、镜头伸向最基层,用寒苦、劳累凝成的新闻来凸现新闻人的尊严和执着。

  走基层,离不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要迎着问题上,朝着基层下,面对群众走,向着深处挖——农牧区报道更是根在基层,不断积累,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我愿意身体力行,多深入基层,多深入一线,多深入群众,采写更多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

  以崭新的视角,以鲜活的语言,以生动的实例,充分展现出藏区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搞种植的乡亲们,望着沉甸甸的丰硕果实,笑得合不拢嘴;搞养殖的牧羊人,瞧着自己畜棚里的家畜,喜上眉梢……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到基层一线,才能领悟得到,这更让我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走到基层中去、走到人民中去”的重要性,只有接上地气,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到基层,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咸文静

  一路走来,一路聆听!一路前行,一路感动!

  不久前,以“榜样的力量·媒体记者油田行”为主题的大型采访活动刚刚结束,我作为一员有幸第一次身临大漠深处,循着青海石油人的足迹,深入荒漠山沟,走在生产一线,走进石油人的生活,去记录他们的工作,去聆听他们无怨无悔奉献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他们扎根高原、顽强拼搏的石油精神。

  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百名记者一线行,把思考的笔、镜头伸向最基层的一线,不畏艰苦的远方、不在眼前彷徨,出色圆满地完成每一篇作品的采写,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或许这是人生轨迹中最精彩的一笔,拨开熙熙攘攘的现实,去寻找和记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实话,用自己的心蘸着笔墨,充分展现典型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洪玉杰

  走进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时,虽说村上每户牧民家,都相隔甚远,但一圈圈走下来,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砖瓦房,人畜饮水问题全部解决,村里人靠科学养殖,人均收入突破了17000元,村上有自己的养殖基地……眼前发生的这些变化,在牧区宁夏村并不是个例。

  原先我们对牧区的刻板印象,早已找不到痕迹了。只有我们记者的脚步到了、心到了……眼睛才能透视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只有坐到百姓炕头、走进田间地头,站在广袤的草原,看着大家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你才会切身地体会到“新闻”真正的含义。作为新闻采编人员,我们应该深知——只有“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才会有灵气;只有俯下身去,才能深切地感知百姓苦乐酸甜的生活;只有双脚踩在田间的露珠里、泥土上,才能真正采写出读者最喜欢的“有温度”的新闻佳作。——丁玉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

  这期间,我觉得自己的采访生活很充实,因为我们在沉下身子接地气的同时,会用心倾听百姓的心声、用镜头记录城乡百姓生活的变化,同样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播撒到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新闻美食”呈现给读者。

  当我采访到全国党代表田小红、苏生成时,他们身上忘我的工作精神令我动容,看到他们在田间地头、居民楼院中和基层群众共话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张张欢快的笑容表达着基层群众对党和国家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欢欣,这也让参加采访活动的我感受到人民对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极大热情。——刁永萍

  作为驻站记者,在基层是自己一直工作的常态,而在基层越久,就越是深深感到,新闻离不开基层,基层最锻炼记者。这一年,我走过格尔木市的大街小巷、乡镇村社,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口中,真切地感受党的政策如何在基层生根开花,在贫困户家,他们高兴地指给我看新买的电视和家具,讲述着自己的好日子;在基层单位,我亲眼看到工作人员怎样为了一个服务群众的细节反复讨论;在格库铁路施工现场,我感受着建设者的苦与乐,聆听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对事业的自豪;在察尔汗盐湖,我领略着盐湖的壮美,感动于工人们坚守岗位的奉献……所有看到、听到的一切,都使我深深感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征程,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筑垒而成,而这些细节和侧面,就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素材。——黄瑾辰

  经常行走在河湟大地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我深深感受到党十九大精神带来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河湟大地上的沧桑巨变。

  无论是在农村社区、企业厂房、村民家里还是在机关校园,我们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采访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宣讲人员不但讲得认真,而且还把宣讲的阵地搬到易地搬迁、覆盖秋膜等的各种新闻现场,以撸起袖子真抓实干的态度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把宣讲十九大精神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岗位上,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听着老百姓朴实而激动的话语,能感受到城乡百姓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感受到共产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犹如阳光一样温暖着这片热土上的人民。

  在寒冬季节,十九大精神像火炬一样给老百姓带来了希望和温暖,让这个寒冬也变得更加温暖起来……——尹耀增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我跟随着我省首家外出宣讲组— —海东市“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拉面店”宣讲组,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为“青海海东拉面人”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讲,也让他们沐浴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阳光。

  离家千里,我忘不了在拉面店里,老板马龙得知我们从家乡远道而来时,眼神中的那份感动,虽远隔千里,但家乡政府领导及乡亲们没有忘记他们在外创业的拉面人,党的政策法规不会落下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会议精神如何在基层生根发芽、落地开花,我采访了很多地方,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姓间以最朴实的言语相互传播,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节目,将十九大精神传递到最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的年轻的记者,要采写出带着露珠、泥土的鲜活生动的稿子,就要按照“走转改”的要求,把笔、镜头伸向最基层……自己的新闻人生刚刚起步,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督促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党报的“宣传员”。——罗珺

  新闻工作者的幸福不仅体现在驰骋冲锋于宽广无垠的社会舞台上,更在于深入基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每一个真实的瞬间、令人感动的青海故事。在采访的路上看到了最美的风景,听到了最好听的故事,也真真实实看到了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巨大改变。

  依托政策,靠发展旅游和集体经济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的村子,通过政策带动和自身努力摆脱了贫穷的笑脸,用“党心”温暖了“民心”的社区……所经历看到的一切成为了我职业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继续扎根于基层,践行“走转改”,努力采写出更多“有温度”、“冒热气”的鲜活的新闻报道。——陈曦

  党的十九大的“春风”,在瞬间吹遍了青海高原,拂过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辽阔无垠的瀚海戈壁。

  在德令哈陶尔根家园的社区会议室内,牧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些牧民都来自一栋楼——这栋楼的所有住户都是易地搬迁来的困难群众。才其克是蓄集乡伊克拉村牧民,搬进这里的新居后政府还为她安排了工作,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采访中,才其克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她如今的好生活”。才其克这句朴素的话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因为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感恩的真心话。

  遇到越来越多像才其克这样的牧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记者应该走入群众中去,才能写出“接地气”的稿子,多走多看多问多动脑子,才会发现好的新闻,写出有深度的新闻。——程宦宁

  这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提升的机会。

  在采访中,我真切感受到各地在十九大精神“进网络”过程中的多样性分众化全覆盖,看到各类网站专题、微课堂、微信订阅号、公众号、互动问答等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体会到网络真的已经成为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能带走、好理解、随时学”的好平台。

  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新媒体记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筑牢网络空间安全屏障,守土有责,把好网站内容建设关,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而努力。同时,要身体力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十八般技艺,整合线上线下的全部力量,让十九大精神覆盖到网络中的每一寸空间,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的蓬勃进发!——魏慧敏

  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一个记者,只有真正扎根基层才能获得成长地不竭动力。

  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深入企业走进一线,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我省经济建设的一个个成就,看到了当前我省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智慧金融等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百名记者一线行采访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记者要把基层当作新闻报道的“主战场”,更体会到了“走转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后的工作中应将注意力多集中到基层一线,将笔触更多伸入到基层群众中,去报道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典型的感人故事,并向那些默默无闻奋战于基层的工作人员学习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采写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报道更多让广大读者更喜闻乐见地冒着“热气”、带着“露珠”的好新闻。——宋明慧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和群众的感情就不够投入。

  走基层真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多是我们与群众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触碰。只有真正把脚踩在这片泥泞乡情路上,心里才能踏实,也只有拥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做人民的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我们所收获的,绝非是简单易行的“换位体验”,而重点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那就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通过下基层,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新闻报道,要和受访者交心,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受访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也只有走进基层、掌握更多的鲜活事实,才能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董慧

  记者总是在路上,深入基层,才能抓住“大鱼”。通过下基层的采访,才能看到城乡居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搞种植的农民,看着沉甸甸的丰硕果实,笑得合不拢嘴;搞养殖的牧民,看着自己肥硕的牛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做企业的老板,厂区内车来车往,生意红红火火,还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直接奔入了小康生活。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村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幸福地谈论着党的好政策。这些带着泥土淳朴的芳香,正是踏踏实实地走到基层一线才领悟到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接地气、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稿,也才更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邢曼玉

  不久前,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将我带到了东维村, “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百名记者在一线”采访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到这座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加吾乡的小村庄,在这里,基层干部为了更好地将十九大精神传递给牧民群众,一个多月不曾回家,敬业与吃苦精神令我动容。而牧民群众掏出手机给我看手机中保存着的每篇作品《十九大暖民心关系你我他》时,那灿烂的笑容让我瞬间懂了为啥干部们的加班加点却无怨言。

  采访结束后,这篇稿子写得出奇的顺利,想着那一篇篇用心制作的微信推文;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文字便从笔尖自然地流淌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已沉入基层,身沉基层,心系群众,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我们,才能写出有声有色、美丽动人的新闻故事。——钟自珍

  作为一名党报的记者,无数次实践经验告诉我,如果只是经常跑机关、跑会议,采写“材料新闻”、“数字新闻”,稿子不仅僵硬干巴、淡而无味,更重要的是脱离群众、远离生活。尤其,新闻不“新”,缺少鲜活事例和老百姓朴实的言语,没有“泥土味”,不接地气,与新闻“鲜活”的要求格格不入。这样的新闻作品呈现在报纸版面上,岂能“出彩”?岂能感动读者?

  为此,为了让新闻作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记者必须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农牧民身边去,将百姓的新生活,政府的新政策,社会的新变化,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故事采写出来。从而,传递社会发展正能量,扶正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芈峤

基层精神群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