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社科院研究员:GDP注水有体制原因 挤水分将继续

社科院研究员:GDP注水有体制原因 挤水分将继续
2018年01月19日 05:45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 经济数据挤水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海平 江苏报道

  导读

  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对政府的运转和民生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不会像收入降幅表现的那么大。

  近一段时间以来,辽宁、内蒙古、天津等省份陆续传出GDP以及财政收入公开“挤水分”的消息。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目前国家对实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时间表、任务书都已经确定,总体上不会影响到全国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对存在的弄虚作假和统计造假行为、统计违法违规等现象,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不过,在经济总量注水背后,实质是财政数据的“水分”,一旦挤出,则可能会影响到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做事”和经济健康运营。

  同在1月18日,针对经济总量、财政收支的“水分”话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注水有体制机制原因

  《21世纪》: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对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公开“挤水分”?

  汪德华:地方政府经济数据,特别是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水分”问题由来已久。过去媒体上,以及国家审计署披露的案例中都有涉及,但基本上都是县市层面的个案,属于被动披露出来。近两年辽宁、内蒙古等地,在巡视整改的推动下,省委或省政府层面主动承认经济数据有水分,并明确调减相关指标。这是与过去不同的地方。

  《21世纪》:如果将这个问题扩展一下,其他省份甚至全国层面是否还有“挤水分”的空间?

  汪德华:地方经济指标的“水分”问题,有其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当前部分地区公开“挤水分”,一是深入学习实践新发展理念的成果。有“水分”的经济数据,不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挤出“水分”,有助于轻装上阵,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统计体制改革的影响。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表述,国家统计系统已经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实时监测的重任。制度上,地方GDP数据也将由上级统计部门公布。有“水分”的经济数据,未来也藏不住。

  我个人观点,在过去的体制背景下,地方GDP和财政收入“水分”并非仅仅存在于这些已经公开承认的省份。因此,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加上统计体制改革的压力,“挤水分”还将继续蔓延。

  财政收入不会断崖式下滑

  《21世纪》: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增速?

  汪德华:地方GDP以及财政收入总量调减与增速是两个问题,地方GDP与全国GDP也有差别。

  观察几个“挤水分”地区公布的数据,一般都会公布挤出多少“水分”,“挤水分”之后的总量,不含“水分”的增速。其不含“水分”的增速,就是将挤出“水分”后的基年数据作为基数计算增速,一般也是正的。

  全国GDP是国家统计局公布,长期以来与加总的地方公布的GDP都不一致。地方挤出GDP“水分”,是否影响全国GDP数字,要看地方挤出“水分”的多少,以及具体的统计调整。地方挤出财政收入“水分”,影响全国财政收入的数字,但增速同样可以按挤“水分”之后的基数计算。

  《21世纪》: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远超经济增速,如果经济总量“挤水分”,是否意味着财政收入会出现较大幅度甚至断崖式下滑?

  汪德华:财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价格因素影响很大。地方财政收入注水,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收入计划,或者为了追求排名。在过去,如果出现财政收入增速远超经济增速的情况,一般是经济比较繁荣时期,一般不存在上级下达收入计划完成不了的情况,发生财政收入注水的动力反而减弱。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地方政府藏税的情况。财政收入注水比较厉害的时期,往往发生在经济景气不够,生产者价格下行时期。

  地方财政收入注水,需要真金白银,因此一般是地税收入、非税收入注水,归属于中央的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一般较少。因此你所说的“财政收入会出现较大幅度甚至断崖式下滑”,我想不会发生。GDP数据下调,与地方财政收入下调的幅度谁大?还有待观察。

  《21世纪》:现有体制机制为何没有对注水进行约束?

  汪德华:过去的体制下,存在鼓励地方注水的机制。

  中国的发展需要依赖各级官员的投入与推动,需要对地方官员实施以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数据为基础的政绩考核体系。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内在的机制。这种背景下,下一级政府的注水,甚至对上一级领导是有利的事情。

  如果说有限制的机制,主要是依赖统计部门、财政税收部门的内部控制。但在这些部门属地管理的体制之下,这种内部控制也难发挥作用。

  挤水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财政收入减少,会影响到政府的运转和支出,特别是民生支出,如何平衡?其中,地方政府是否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的兑现来弥补?

  汪德华: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对政府的运转和民生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不会像收入降幅表现的那么大。

  在当前经济发展态势比较良好的情况下,政府运转与民生的正常支出还是需要保证。以辽宁案例来看,在地方财政收入发生大幅下降时,平衡渠道主要有:一是中央补助收入的增长,二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提供一些对当年的支持,三是从其他预算体系调入资金,四是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国有资产的出售可以成为补充资金来源之一,在财政统计上就体现为从其他预算体系调入资金。从辽宁案例看,从其他预算体系调入资金是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否是因为出售国有资产不清楚。

  《21世纪》:从中央和地方财税的关系看,为何不能寄托于中央的支持?

  汪德华:中央对各地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都是有明确详细的制度规定。很多制度都是有明确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具体参数,很多甚至都不依赖于地方政府提供的收入、支出数字,而是基于中央部门或其他渠道提供的客观数字。也就是说,过去财政部门在制定中央补助资金分配制度时,已经考虑到地方政府可能造出假数据骗取真补助的情况。现在,这些制度规定不会因某一省主动挤出“水分”,就给予特殊安排。当然,中央补助的政策体系非常庞杂,一些制度会向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主动挤出“水分”能真实反映地方情况,有助于多获取中央补助,但这种影响比较微弱。按照辽宁的案例测算,其主动挤出至少1000多亿的财政收入“水分”,但其获取中央补助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部分仅30来亿。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1条评论|6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用户3608320630四川成都
统计法呢?
2018-1-19 10:20举报4回复
最新评论
用户3608320630四川成都
统计法呢?
2018-1-19 10:20举报4回复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