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化街口到市中心最快1小时

从化街口到市中心最快1小时
2018年01月31日 08:36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丹 通讯员/鲁亢 温美春)1月3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注完毕,地铁十四号线一期最后一座车站——钟落潭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至此,该线路所有车站已全部封顶,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9%,今年年底将建成开通。届时,广州的地铁线网也将遍及全市十一个区。

    地铁集团宣传部主任叶子川表示,十四号线一期将采用6节编组的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建成开通后将采用快慢车模式运行。届时,从从化街口上车的乘客,乘坐快车最快1小时可到达位于市中心的纪念堂站。

    快车停靠嘉禾望岗、新和、江埔、街口4站

    十四号线一期(嘉禾望岗至街口段)线路全长约54.3公里,共设13座车站,其中地下站6座、高架站7座,将采用6节编组的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

    该线路的功能定位为服务于从化与中心区快速联系的交通线路,以解决从化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兼顾白云区、从化区沿线组团发展引导的功能。

    叶子川介绍,十四号线一期建成开通后将采用快慢车模式运行。快车只停嘉禾望岗、新和、江埔、街口4座车站。此外,为使得快慢车模式顺利运行,在东平、太和、钟落潭、太平、邓村等5座车站设置越行站,供快车越行通过。

    叶子川表示,这种模式在世界各国铁路中普遍采用,在国内外地铁中也有应用,采用快慢车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节省乘客出行时间。

    “届时,从从化街口上车的乘客,乘坐快车最快1小时可到达位于市中心的纪念堂站,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叶子川介绍,十四号线一期开通运营之后将成为广州第一条采用快慢线运营的线路。

    大体量越行站施工难度增加

    作为越行站之一的钟落潭站,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中心区域,地处广从公路上方,车站全长120米、宽34.4米,为三层双岛四线车站,从2015年11月开始施工以来,车站不仅遭遇了地下溶洞和广从路同步改造带来的施工障碍,而且由于越行站的设置导致车站整体面积比普通车站要大2000平方米,其施工工序和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加。

    此外,高架车站位于马路中间,两侧的广从路车流量大,道路中间多处有高压线,高架杂物若掉落到下面的道路上,对来往车辆和行人安全造成影响,整个施工过程可谓是“举步维艰”。

    据地铁集团十四号线一期土建项目负责人莫暖娇介绍,针对钟落潭站施工的困难,地铁集团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的影响,同时制定了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针对高架越行站体量大、周边车流量大,传统吊车受吊臂长度限制的情况,施工单位采取了分段施工的方法,同时为减少吊车来往而增加的广从路负担,车站在施工时使用塔吊完成吊装作业,尽可能地确保道路畅通。此外,还在行驶车辆对施工影响较大的地方安设了防撞墩,在起重吊装期间设置了隔离带,遇到极端天气时及时调整工序安排,同时清理各类杂物,把小型工具、材料放置在指定区域,防止被大风吹到地面影响行人和车辆安全。

    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9%

    笔者了解到,十四号线一期途经白云区和从化区,特别是经过的白云区地底主要为石灰岩,地下岩溶发育,穿越多个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其岩层破碎、裂隙发育,隧道渗水量大。除钟落潭站外,全线其他车站也遭遇过不少的“拦路虎”。

    太和站施工期间,由于横跨车站中部的110KV高压线竖向净空高度仅有15米,对施工材料吊装带来了安全难题。莫暖娇介绍,地铁集团创新性地在高压线下设置红外线感应报警装置,一旦有物体进入限高范围,报警装置立即对作业人员进行声光警告,此举既降低了安全风险,又确保了作业区人员安全。

    莫暖娇表示,街口站是十四号线规模最大的车站,车站地质主要有砂层和花岗岩残积土,由于站址此前存在大型鱼塘,易诱发车站基坑涌水,地铁参建各方通过合理制定降排水措施、严抓施工质量、及时封闭连续墙接缝等措施确保了施工开挖过程中深基坑的稳定,保障了施工顺利进行。

    据叶子川介绍,截至目前,十四号线一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9%,石湖停车场累计完成84%,邓村车辆段累计完成84%。全线13座车站已全部封顶,新和站已与知识城支线同步开通,其他车站将全力加快各车站附属结构施工;12个区间中,剩余太和至竹料、街口至江埔区间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共有2台盾构机正在掘进。机电方面,已有10座车站(嘉禾望岗、东平、石湖、竹料、黎家塘、太平、神岗、邓村、江埔和街口站)主体开始移交机电。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