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他让广字号芯片飞向全球

他让广字号芯片飞向全球
2018年02月14日 04: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李阳
想了解更多人物故事,请扫二维码。
  世界名校生 归国创业记 ⑥

  创业城市广州  

  6年前,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博士李阳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选择了来到广州创业。尽管团队里只有自己和搭档两个“光杆司令”,公司也只有空荡荡的四面墙,但李阳却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豪气万丈,他和搭档立下了自己的创业愿景:创新引领者,行业领导者。

  不到3年,李阳和团队就初步实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射频器件方面的可重构颠覆性技术,他们是全球第一家实现可重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技术并量产的芯片公司。其产品性能优于国内外各大厂商的同类产品,同时成本降低了一半多。

  下一步,45岁的李阳决心带领团队向行业领军人的目标前进,尽管如今全球手机射频前端和芯片产业被高通、Skyworks等巨头牢牢占领,但李阳认为国产“攻芯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自己的团队完全可以凭借技术专利实现“弯道超车”,他说:“未来我觉得射频前端市场70%的客户都会在中国,那这里一定会产生全球第一的供应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诗蓝

  射频器件是无线连接的核心,凡是需要无线连接的设备必须具备射频器件,在物联网应用推动下,未来全球无线连接数量将成倍的增长。当今射频面临的核心挑战是解决服务需求和网络容量爆炸式增长所需的更多蜂窝频段。在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创新大厦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45岁的李阳及其团队开发出了颠覆性的射频器件可重构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离职外企 归国创业

  临近春节,李阳还在忙,宽敞的办公室里堆着许多专业书籍,如今他已鲜少有时间翻阅,作为CEO的李阳需要处理公司各类事务。尽管事务杂乱,但在谈话中,李阳一直态度和煦、轻言细语,透出一股儒雅。受“工程师文化”影响颇深的李阳不喜自夸,他认真地纠正每一句别人对他不当的赞美,追求科学数据般的精确。尽管人们常称呼哈佛大学博士后的他为“学霸”,但他却觉得,“学霸这个词到现在我都没能很好地接受”。

  1991年,李阳从东北老家来到清华读书,当时他被分配到了微波技术专业。彼时,微波技术十分冷门,李阳却坐着“冷板凳”一路读到了博士,而如今微波射频器件成为智能机、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回想起来,李阳并没有将自己的坚持归功于自己的眼光,他声音里带着笑意,“那个时候专业是分配的没有选择,回头看的话,自己是运气比较好。”

  博士毕业之后,2003年,李阳前往哈佛大学读博士后,在此学习期间李阳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去做技术。博士后毕业之后,李阳便开始在美国派更半导体、思佳讯(Skyworks)等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公司工作,这些拥有大量技术专利的公司对于李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面对高收入和高成长性的工作机会,李阳却开始准备回国。

  回不回国,对于李阳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其实我去美国都不是一个很心甘情愿的选择。”李阳笑道,在美国期间他一直渴望回来,此时,广州开发区赴美国波士顿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给出了系列优惠政策,李阳当即就心动了。

  “我感觉这是国家提供的历史机遇,我一辈子能活在这个时代,是蛮幸运的事情。我们总要做点事情,为祖国做点事情,这种成就感可能会更强。”带着“做点事情”的冲动,李阳和在美MBA好友郭耀辉两人2011年回到广州,在开发区建立了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招兵买马 一波三折

  创业的初期永远伴随着各种问题,李阳和搭档也不例外。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的李阳如今要面对公司初创期的各类琐事。首要问题便是组建团队,回国之后李阳才发现,广东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储备并不深厚,他们足足花了三个月才招到第一个工程师。

  彼时李阳的公司尚未装修好,他们只好在别处面试应聘者。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初创公司,连招聘场地都与描述不一致,应聘者难免觉得这是“皮包公司”,李阳不得不大费口舌和应聘者解释。回想起来,能招到人,李阳自己都觉得很“神”。

  经过几个月的招聘,李阳组建了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初具规模。他把自己想做可重构技术的想法告诉了同事们。也许在 2G、3G 时期,智能手机需要支持的频段尚不多,但随着 4G 、5G的发展,业界迫切需要小面积、低成本的射频前端产品。

  以往的射频前端解决方案,通常采用每个频段用一个单频段功率放大器的方案,随着频段增多,功率放大器数目会快速上升,成本增加,面积增大。

  而可重构技术,是用软件的方式定义硬件,使用同一组器件便能够在多个频段和多种模式间重复用,使得基于该技术的功率放大器产品具有尺寸小、支持频段多、低成本等特点。

  “软件定义的射频器件一直是大家的梦想,可重构的射频器件从2003年起国外就有大公司在做,但就是做不出来。”李阳能否带领他们做出来?新加入的同事们也并不确定,“刚开始一些人是看我的履历,觉得至少可以过来学点东西才来的,完全是对我个人的信任。”

  PPT招商 坚定前行

  尽管新同事们半信半疑,但李阳却目标坚定,最开始团队在研发射频器件时,功率只有22dbm,而行业常用的标准是28dbm,对于一些公司来说,此时放弃原来的目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李阳没有这样做,在自己认为对的研发方向上李阳异常坚定,“如果最后发现是最初判断错了,那就接受这个结果。但是一定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怀疑这条路走不通,因此而放弃。”

  “想明白”是李阳对自己的要求,更多时候他宁愿慢一点,也要想明白。意志坚定、方向清晰的李阳很快打动了自己的第一个投资商,“现在大家都在‘黑’PPT,但我真的是靠几页PPT打动了投资商。”李阳说起来还忍俊不禁,他很感谢第一个投资商对他的信任。

  想清楚之后李阳就带着团队日以继夜地研发,最忙的时候李阳几乎是住在了公司,晚上工作到清晨五点,回去休息一会儿九点十分左右又过来上班。他总是拿战争年代的士兵与自己对比,觉得自己“这点压力不算什么”。他有些感叹,语气中带着怀念,“那段时间真是拼了。”

  创业初期,李阳就想过,万一失败了会怎样,但结论是“再差不也就那样”。2014年李阳和团队终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可重构设计的 AgiPAM 技术,他和团队都如释重负,“大家开玩笑说这件事之后,无论以后我们公司怎么样,还可以回去和孩子吹吹牛,说咱们确实做到了很多人没有做到的东西。”李阳笑道,他不惧怕失败,更不惧将来。“后面我们有很多新的挑战,我们会在我们的框架上不断加以改进。”

  2015年,李阳和团队开始向市场推出慧智微电子的拳头产品,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慧智微电子就接到了来自联想、中兴、海尔等国内手机厂商与国际运营商的订单,订单遍布全球,而如今慧智微电子每月有几百万片的射频前端芯片出货量。

  然而,李阳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公司与国际大厂商的差距,“2016年,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且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这个市场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然而现在市场主要掌握在美国和日本厂商手中。”

  对话李阳

  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很强

  广州日报:在国外厂商垄断射频前端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厂商的机会在哪里?

  李阳: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万物怎么互联?它一定不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而是无线,所有的无线连接都需要用到射频芯片。但是如今中国集成电路元件的进口额是超过石油的,同时集成电路发展也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所以大家都很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好。

  现在如果国内厂商想在射频前端市场上提高占有率,还是要在4G、5G、物联网等战场上发力。但这些领域技术壁垒比较高,有两个壁垒,一个是能不能做得出来,一个是做出来对别人的专利是否会侵权,国外一些厂商在这些领域有大量的专利。

  只有在新技术领域早做储备,才有可能在知识产权方面规避传统方案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对后进者形成专利壁垒。尽管现在我们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我们现在做到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破技术垄断,同时也战胜国外同行里的佼佼者。第二件事,就是你在演化的过程中,至少速度不能比他们慢。

  目前来讲,至少技术上我们是领先的。还有就是,当年美国、日本的集成电路为什么强,是因为以前大量的移动厂商都在那里。世界各国的情况都一样,产业链离哪里比较近,巨头就会从哪个地方凸显。未来,我觉得射频前端市场70%的客户都会在中国,那这里一定会产生全球第一的供应商。

  可重构的技术

  广州日报:可重构技术为什么是颠覆性的技术?

  李阳:我们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很不同的技术,可重构的技术,也可以称为软件定义的硬件,软件定义的射频芯片一直是大家的梦想,但是因为技术路线、处理方法等问题大多没成功。软件定义的硬件好处在于它能应对未来的一些变化。

  我相信日后技术迭代速度会越来越快,很可能过一段时间,这种技术就过时了。这些对手机来讲可能不是个问题,因为两年换一次,但智慧城市里要用到的水表、气表、井盖、路灯、监控等等,这些设备都要求可靠性高,运行时间长。如果地下管道需要某些改变,把它挖出来重新铺一遍显然是很差的主意。我们软件定义的芯片就涵盖了未来的需求,比如说你需要新频段,也需要新的这种调制方式,我的芯片已经支持了,只不过要通过软件重新改一下。

  并且我们是低成本的,大家的射频芯片其实要支持非常多的标准和频段,传统做法是用不同的器件去支持不同的频段和标准,我们可重构的技术是在不同的频段里给一个不同的代码,他就可以在高频段用高频段代码,在低频段用低频段代码,这样就把多个器件“融”为一个,成本自然就低了。

  最重要的是“求真”

  广州日报:国内的学术经历和国外的工作经历让你形成了哪些习惯?

  李阳:在清华和哈佛时的一些习惯就保留到了现在,比如说遇到一个问题的话,习惯于自己先去想一想,然后再去看论文。先自己做一个独立思考,然后再去看看别人的工作。

  这些年我积累下来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求真”二字。所有的“大牛”都是要被否定的,自己要想明白,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

  广州日报:你如何看待归国创业潮?

  李阳:在今天,我相信回国已经是一个很自然的做法,不回来,反而需要很多理由。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都很强,大家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印记。

李阳芯片频段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