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救人、拒酬与后悔的画面并不违和

救人、拒酬与后悔的画面并不违和
2018年04月10日 02:02 华商网-华商报
前两天,在浙江绍兴发生感人一幕,一名女子落水,外来务工人员魏师傅挺身而出,将女子救上了岸。当时,魏师傅还婉拒了女子拿出来的200元感谢费。可魏师傅回到家后发现,他的手机因为救人进了水,无法正常使用。魏师傅希望找到这位落水者,能“报销”买手机的钱。(4月9日《钱江晚报》)
   故事是由三幅画面组成的,分别是救人、拒酬、后悔。
   第一幅画面呈现的救人义举,符合人们的道德想象。而魏师傅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更是赋予了事件新的含义。相对于很多城市对学历型、技能型人才的追求,这种道德型人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第二幅画面的出现,更是打开了无远弗届的想象空间。当事人的酬谢,是一种道德肯定,如果魏师傅接受了酬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可是,魏师傅选择了婉拒。拒酬画面是对救人画面的延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传统道德故事的主流打开方式。
   可是,到了第三幅画面,也就是魏师傅的“后悔”,似乎与传统道德轨迹发生了一定的位移。但要看到,魏师傅因为见义勇为而造成财产损失是真的,依他的收入,这是一笔实在的损失。如果放任这样的损失,符不符合“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道德主张?
   在传统教育里,好人都是大公无私的英雄,应该从内而外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即便出现了一些道德成本,也应该默默承受。社会存在这样的英雄,但如果把这当成常态,就有可能成为道德绑架。人性是复杂的,好人也是复杂的,义举可能是一种本能,也可能是一种冲动,远远不是一个标签所能概括的。承认现实和道德的复杂性,更有可能抵达一个美好世界。
   事实上,整个社会对于好人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以“高大全”的标准苛求好人了。温习一下孔子对“子贡赎人”的看法,可以看到这种道德观其实古已有之。从这意义上讲,救人、拒酬与后悔的画面并不违和,不能因为“后悔”画面而否认救人与拒酬画面的美感。这三幅画面构成了真实的生活,有着一种真实美。
   无论是当事人当初的表示,还是有网友愿意“代劳”,都是滴水可见太阳。也有人说,魏师傅损失的只是一部老人机,如果是一部苹果手机,又会怎样呢?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见义勇为的损失,超出了当事双方的承受力,这个问题可以也应该得到解决,比如,围绕“向善”设立一笔基金。  
道德画面师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