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团6000块广告牌撤下,滴滴中止高额补贴,网约车市场就能太平了?

美团6000块广告牌撤下,滴滴中止高额补贴,网约车市场就能太平了?
2018年04月16日 10:39
原标题:美团6000块广告牌撤下,滴滴中止高额补贴,网约车市场就能太平了?
摘要:上海是全国最严苛的网约车准入地区之一,那么不管是优化考核流程,还是加强对平台审核流程的监督,相关部门都应该落实到位,不能让法规成一纸空文。

 

 

近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市运管处公布了接入“美团打车”平台后的数据信息,在17.38万条车辆数据和17.29万条驾驶员信息中,非沪籍车辆信息1.9万余条,约占平台注册车辆的11%;非沪籍驾驶员信息10.2万条约占平台注册驾驶员的59%。

 

单就数据本身可以发现,美团打车市场份额一半来自非沪籍驾驶员的贡献,1.9万辆外牌车辆顺利通过了平台验证。不久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曝光大量非沪籍外牌车伪造信息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那么美团打车平台提供的剩余15余万沪籍车辆数据里,“马甲车”数量又有多少?

 

回顾半个多月以来,美团和滴滴两大网约车平台层出不穷的“掐架”戏码:跨界做起对方业务,吹嘘着膨胀的市场份额,资本搅局者发动“开城补贴”大战,当地市场秩序每每乱作一团。可这样的“乱”看多了,外界终能意识到一切只是过眼烟云。种种浮现的漏洞才指向了真正的“混乱”:堂而皇之的马甲车,贩卖车主隐私的黄牛市场,无证“裸奔”数月网约车平台……

 

网约车市场本是为了弥补公共交通运力的不足,方便市民的出行,可现实是,不仅出现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信息漏洞,还拉低同行业服务水平、加剧城市交通拥堵。为此,交通管理部门三令五申,投入大量执法力量,补贴大战才有熄火之势——近日美团平台撤下了6000块含有违规内容的广告牌,滴滴也取消了常态化补贴。

 

可这样的处罚够了吗?人们对监管部门的追问并未停止:为何无法阻止平台发展非法客运?如何让网约车市场朝向有序发展?

 

大量非沪籍司机入驻、“马甲车”频现,自有资本市场的逻辑。即便“人像认证”等技术加持,快速扩张、讨好投资人的本性,也能让层层技术壁垒形同虚设。眼下,相关部门在市中心区的重要枢纽展开“严打”活动,即抓即罚,目前也仅仅累计310起。

 

将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作为监管对象是最直接的惩治方式,但实际上,非法营运网约车既不容易辨别也无法彻查,不仅浪费监管资源,也很难实现有力度的监管。面对数以万计的网约租车车辆和需求空缺,更需要常态化的线上线下配合。为此,监管部门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定期要求企业上交网约车运营数据、乘客反馈信息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一套综合的管理机制和平台,对不予配合的企业取消运营资格、加重经济和技术上的处罚力度。与此同时,应将数据信息定期向媒体公众公开,让公众知情、接受公众监督。

 

上海是全国最严苛的网约车准入地区之一,要求沪牌、沪籍、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需同时具备,目的正是为了防止营运车辆总数失控而导致恶意竞争加剧,保证出行服务品质。那么不管是优化考核流程,还是加强对平台审核流程的监督,相关部门都应该落实到位,不能让法规成一纸空文——对政府的事中事后监管而言,该管则管、不应缺位,这是第一层要求。 

 

而更深一层要求是,政府部门之间应当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并以有效协同来应对常常容易“跨界”的监管问题。

 

针对此轮网约车监管,社会上有一种议论:作为牵头部门的交通管理部门,阻止平台的违规营运行为提供服务,监督平台信息审核都可以理解,为何还会涉足价格上的不正当竞争?

 

按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由此看,出手干预价格战确有法理依据。然而,单靠一两个主管部门就能找到落实的抓手吗?

 

8次顶格罚单都未能阻止滴滴经营违法运营车辆,意味着单一的、传统的惩治手段无法约束规则的挑战者。按照有关规定,除交通委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外,公安、发改委、工商等其他13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相关监督管理。14个联合监管主体,涉及不同的领域和监管方向,其协同就显得至为重要。

 

如果只是牵头者挑大梁、其他部门坐听派遣,甚至让“牵头者”变成了“单干者”,其监管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这是网约车“乱象”带来的新考验。而在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这样的考验对政府来说,或许将是一种常态。网约车就像一个缩影,作为一种共享经济的新业态,政府对其的监管仍然存在技术壁垒,制度化监管亦任重道远。

 

“价格血战”这样的情况,过去有,未来还会有。作为监管者,对其既不能坐视不理,也不能手忙脚乱,如何既给足企业发展空间、保证经济活力、完善消费体验,又能量体裁衣、有效监管,确保市场竞争始终存在于良性区间,这其间的平衡与创新,显然需要政府部门反复探索。

 

而依法监管、协同高效、既尊重市场“无形的手”,又能适时用好“有形的手”,不正是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核心要义么?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朱瓅
美团沪籍广告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