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向上金服袁成龙:金融的未来将呈现四大新趋势

向上金服袁成龙:金融的未来将呈现四大新趋势
2018年04月16日 16:53 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向上金服袁成龙:金融的未来将呈现四大新趋势

  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正在面临一轮新的创新发展。一如盖茨所言,银行若再不改变,终将沦为21世纪行将灭亡的恐龙。有观点认为,Fintech(科技金融)成为未来金融的标签。站在变革的风口看金融的未来,这轮由大数据、AI、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发起的金融创新运动将引领行业走向何方?在近期举行的2018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向上金服创始人、CEO袁成龙认为,金融的未来将呈现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监管科技加速发展;金融消费体验升级;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商、金融监管层三者构建出更具活力的金融新生态四大新趋势。

  新融合趋势: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有机融合

  过去五年,是中国金融科技不断走强的五年,也是中国金融科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市场的五年。这五年中,不论新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金融与商业之间,还是中外金融机构之间的渗透合作都日渐紧密。

  “随着金融科技迈向新阶段,新金融成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二者共同形成新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袁成龙所说的新融合,一来是金融与实体行业间的界限更趋模糊,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相融相生;二来是科技本身与金融呈现出新融合态势,表现为伴随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长尾客户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同时,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风控模式,使风控系统更加智能、高效。袁成龙认为,科技和金融已不分彼此有机融合。

  袁成龙认为,科技将推动金融快速迈入4.0时代,而对于Fintech概念来说,能否沉淀足够多有用的数据,可持续积累数据是关键,终究科技金融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识别、监控预警,这一切都建立在数据规模与纬度的拓展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上。

  新稳定趋势:监管科技加速发展

  既然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行业监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让监管嫁接科技实现未来监管全覆盖,有没有可能呢?袁成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他看来,金融科技让金融环节中的信任分析、风险管理、贷款审批等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强有力地促进和确保金融稳定,从而使全行业呈现出新稳定态势。

  所谓新稳定,是在金融业务边界渐趋模糊、金融服务覆盖面日趋广泛、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空间日渐广阔的普惠金融背景下,监管也更趋科技范儿,即基于技术追踪整个业务信息流,真正实现高效而全面的“无死角式”监管,让金融形成一种新稳定态势。

  新体验趋势:金融消费者体验升级,选择更丰富,使用更便捷

  智能化金融服务的最大受益者恰恰也正是广大小微企业主和个人消费者,科技应用让金融服务变得更简单、更高效,促使体验不断升级。所以,新体验必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第三大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未来消费者的金融体验会更加极致,从而令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边界更加模糊。”在袁成龙看来,金融科技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必然会给金融消费带来全新体验。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新金融或将下沉到更多细分场景,结合这些线下应用场景,作为未来的金融供给方会着力聚焦金融需求尚未被满足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总之,在未来金融消费者选择更丰富、使用更便捷、信息更透明、投资更高效将成为常态。

  新生态趋势: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商、金融监管层三者构建出更具活力的金融新生态

  在袁成龙所勾勒的新金融蓝图里,最终会形成一个“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综合型金融服务闭环,并通过交互把这种联动持续下去,让品牌在平衡功能服务和用户体验之间,选择出一条最适合自己节奏和调性的方式,打造一个集“数、智、人”于一体的新金融生态。

  袁成龙将其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梦,即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创新融合,成为“命运共同体”,全面构建并重塑互联网时代的新生态。“这种新生态改变的是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商,以及金融监管层三方金融主体。首先,金融消费者的素质逐年提高,选择产品与服务的覆盖面也愈发广泛。其次,作为金融服务商,角色更多元开放,互联网公司跨界融合已成常态,且在金融服务供给上发生很大变化。第三,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不论监管难度还是主要监管方式都与过去截然不同,未来可能会更多地采用事后行为监管的方式来维护监管框架。”

  袁成龙认为,每个人所畅想的金融的未来并不遥远,它正加速度向我们走来。对于这样一个崭新的金融生态,可以说既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互补与融合,同时也是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更是向上金服的普惠梦想——即实现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平等地、有尊严地共享金融普惠的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谭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