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两个HR忙活1个月,还不如发条朋友圈招人快 | 寻找中国创客

两个HR忙活1个月,还不如发条朋友圈招人快 | 寻找中国创客
2018年04月23日 23:50 新京报作者:薛星星 刘景丰 唐亚华
原标题:两个HR忙活1个月,还不如发条朋友圈招人快 | 寻找中国创客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业初期,草创天下,更需要有可以同甘共苦之士。

  但是现在,招人难、招优秀的人更难。智联、拉勾、猎聘……招聘网站发了一大堆,还是无人问津。每天盯着邮箱刷简历,好容易看上个对眼的,见面聊完又觉得不靠谱。这边终于看上一个,转头又被大公司拉走了。

  就连北京都已经感觉到人才的重要性,出台政策要留住高质量人才,宽松力度之大是近十年内所未有。

  一位创业者吐槽,找了两个HR忙活了1个月,竟然还没有发条朋友圈招人快。有时候,能不能招到人,还真是要随缘,佛系招人。

  区块链自媒体深链财经创始人 王鹏

  如果我是做一个其他方向的媒体,可能招人要比现在难很多

  招人对于小的创业公司来说一开始还是挺难的,好在我们还是站在一个风口上,区块链自媒体还是有一定的风口效应,有更多的人逐渐往区块链上看,我们又是里面做的还不错的,所以大家还是会优先考虑到我们。

  现在想想,如果我是做一个其他方向的媒体(而不是区块链),可能招人就要比现在难很多。

  刚开始绝大多数人都是朋友推荐过来,这里面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

  当时我们有个合伙人在咖啡厅连续周六周日两天见了几十个人。整整两天都呆在咖啡厅里,一直在面试。一是我们用人着急,二是找来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就只能这样密集地去面。面完感觉靠谱的还是少,大多数人还是冲着风口来的。很多人其实连自己过来能干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想过来聊一聊。

  Facebook创始人造访哈佛及麻省理工学院寻觅人才 / 视觉中国

  把人招过来后,磨合和培养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阶段。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小的媒体创业公司,就希望找来的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所以到后来我们招记者就更倾向于找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这样就省去了培养阶段,只留下了磨合阶段。

  如果是一个大平台,比如新京报,他就可以有充足的经历和容错率去进行培养,但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成本就有些高了。

  我招人最核心的还是看他的学习能力和突破能力。因为之前很少有记者真正懂区块链,所以就需要他的学习能力足够快,足够强,能够迅速地理解区块链。突破能力就是当一个选题交到他手上,这个时候大家都是零,就看谁能不能独立把这条新闻做出来,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突破能力。

  其他的,大家的价值观跟气质也要相投。如果是那种比较偏妖艳贱货的我们就不太愿意要,长得美但是没什么能力或者比较事儿的这种就很难伺候了。

  媒体这个行业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我面试时除了聊过往的经历,更多还会着重聊一聊他的作品,看看他对稿件的理解、对文字的感觉以及对事件的认知。有很多人过来,可能你看他的履历很光鲜,也都在很厉害的媒体呆过,但是没有什么拿的出手作品,这种人还是不要为妙。

  在区块链的热潮退了之后,招人是比以前难了些。但我觉得这也是好事,不希望招到的人都是那种看到区块链比较火,一拍脑袋就进来了的。

  这种人干了两三个月看到热潮减退还是会走的。所以反而是在这种相对比较理性的状态下进来的人待的更久一点。

  微链投融资部负责人 黄薇

  不合适的人开诚布公聊一聊,放手让人家走吧

  作为管理者,越来越不会说我要招聘优秀的人才。什么是优秀,符合当下适合公司发展需求,能够产生不错绩效即为优秀。所以,我要招适合的人。公司的发展阶段、基础、文化决定了什么样的人适合。有些人条件很优秀,但就是水土不服。

  面试的时候,习惯问到应聘者原来公司的情况,想听听他们的评价。如果他一通抱怨,会让我很头大,我可能也不完全认同他的评价。一个存活很久还在继续发展的公司,不可能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好;另外,每个公司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问题都是有共性的。

  有一次,一位主管拒绝了一个应聘者,因为对方说“只要钱到位,没有什么不能坚持”。这与我们的价值观出入太大了,我们招人,但凡说为了薪资来的,基本上都没有后续。

  2018年4月14日,沈阳某高校,“教室招聘会” / 视觉中国

  现在很难见到对事业特别有激情的年轻人了。我弟弟实习3个月的时候,我给他建议,问他是不是该在工作上该进一下阶,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说要缓一缓,保持现状,不想这么快进入高压力高节奏的工作状态(理由是还没毕业)。

  前段时间我面试了一个去年毕业的姑娘,学校和综合素质都还不错,但对于工作,很明确要求与生活的界限要分开,要有自己充分的业余生活。看到身边很多年轻人,总是会感慨,要是Ta再拼一点,事业就可以上更高的台阶,但很多人却选择缓缓前行。

  一个公司,人来人往是常态。作为管理者,既要从一开始的难过中适应,也要经常进行反思与总结。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有多难,而是人的心态变了。

  同时既要关注员工,也要关注自己的心态。岗位职责越简单,如销售岗位,心态碰壁的时间越短,如是否能顺利转正、转正时、5个月后、一年后,每个阶段员工都会有心态的变化,管理者要抓住这些关键节点,提前梳理沟通,帮助员工走出来。

  还是要把精力放在互相信任,值得培养的人身上,不适合的就开诚布公聊一聊,放手让人家走吧。

  某创业公司创始人 吴伟

  两个HR忙活1个月,还不如发条朋友圈招人快

  创业公司人难招,这次我是真信了。

  我们是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金融创业公司,目前团队人数不超过10名。

  做金融,靠的是人才。按照规划,我希望今年团队能扩大至30人左右,当然更多是想扩充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人才。在创业初期,我们更希望能招聘到一些志同道合,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有成长潜力的人。

  为了这,过年一回来,我们就单独外包了两名HR,想先把人员的问题解决好。

  通常来说,HR的招聘通道更广,找的人员会更精准。所以一开始我对这两名HR报了很大的希望,盼望着几个月之内就把人才问题解决好。

  可是真没想到,2名HR忙活了1个月,才招来1名员工。而我和几名创始人通过发朋友圈,都招来3名员工。

  冯小刚导演的朋友圈招聘

  尽管精力没少花,投入反而更大,创业公司想通过传统的方式招人真的有难度。

  一方面创业初始,薪资只能算是行业中等水平,没有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公司没有什么名气,很多人一听我们是家创业公司,就把我们当成备胎了。反而一些跟我曾经认识的人更容易信任我们。

编辑:赵力 杨梓铭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