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浙大学生论文中致谢偶像:林俊杰给了我精神支持

浙大学生论文中致谢偶像:林俊杰给了我精神支持
2018年05月08日 05:11 钱江晚报

  原标题:浙大医学生论文致谢偶像“林俊杰给了我强大精神支持”

上图:胡江华上图:胡江华
下图:论文发表后,胡江华又发了微博感谢林俊杰。下图:论文发表后,胡江华又发了微博感谢林俊杰。

  前天,一条“医学生论文致谢林俊杰”的话题被推上新浪热搜。

  这一事件的主人公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二学生胡江华。5月2日,她在世界科学界最权威的期刊数据库SCI中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在其中的致谢部分,她特地感谢JJ Lin(歌星林俊杰的英文名),“在过去的10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持。”

  网友们都被逗乐了,纷纷感慨,论文致谢语,也像奥斯卡感谢词一样有意思起来了。

  她偷偷地

  瞒着导师加上致谢林俊杰

  对于很多学者来说,能发表SCI论文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自然科学期刊数据库,SCI论文必须采用英文,另外,“还要接受数位国际上该领域顶级专家的评审。如果文章内容达到一定的水准,还需要经过几次严格修改,最终评审意见一致,认为达到刊物发表标准后才能正式发表。”胡江华的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俞一波副教授解释道。

  胡江华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论文,便是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得以发表。“我从去年11月份就投稿了,一开始都没有音讯,之后又被返回修改了好几次,直到5月2日才发表出来。”

  这篇发表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中文译名《氧化医学与细胞寿命》)杂志上的The Function of Thioredoxin-Binding Protein-2 (TBP-2) in Different Diseases(中文译名为《硫氧还结合蛋白-2 (TBP-2)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探讨的是医学领域里的前沿问题,但其中的致谢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甚至共鸣。

  胡江华在致谢部分中提到自己的偶像——林俊杰,感谢他13年来对自己间接的“精神支持”。

  “我是在最后的时刻才加上的这段话,一直瞒着我的导师,还挺担心被她发现的。”昨天,胡江华接受钱江晚报记者时说。

  论文发表出来,俞一波才看到了这一段话,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林俊杰真是胡江华“人生重要的人啊”,并比了一个大拇指。

  “哎呀,被俞老师发现了”胡江华在朋友圈里带着点忐忑回复道。

  没想到,俞老师却很支持她的做法,“就算在没定稿之前看到了,也支持加上,精神支柱要有的。”

  “我不能像周洋通过金牌向全世界表达对你的喜爱;也不能像王源通过歌曲向全世界表达对你的喜爱;还不能像谭松韵通过电视剧向全世界表达对你的喜爱;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医学科研学术狗,只能通过人生第一篇SCI文章中的致谢部分,来表达你对我的影响、鼓励和我对你的爱了。” 论文发表后,胡江华还在微博发了这样一段话,也因此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上热搜很好啊,万一被林俊杰看见了呢!”胡江华谈起自己的小心思,还有点窃喜和兴奋。

  许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她做到了

  胡江华出生于1991年,浙江永嘉人,目前在浙大医学院读研二。

  胡江华和林俊杰的缘分始于2005年。当时初二的胡江华偶然在电视台里听到了《江南》这首歌,“歌很好听,歌手看着也是个阳光男孩”,她便立马被“圈粉”了。

  十几年前,没有CD播放器,胡江华便在网上搜索林俊杰的每一首歌,边写作业边听歌也慢慢成了她的习惯。“我还会用磁带把歌录下来,这样在上学路上,就可以带着复读机听歌啦。”

  “初中的时候,哪懂什么人格魅力啊,就是单纯地觉得他的歌曲很好听。”但就像粉丝圈里常说的那样,追星总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西安交大上了大学之后,胡江华“去过演唱会、歌友会,甚至还接过机”,更发达的信息网络让她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林俊杰”。

  “正能量”是林俊杰最触动胡江华的一点,也一直鼓舞着她向前迈进。2015年,胡江华的第一次考研落榜了。“当时情绪非常低落,就习惯性地点开林俊杰的演唱会视频,算是一种疗伤吧。”在演唱会上,林俊杰对粉丝说,就算只有一个人来听他唱歌,他也会一直唱下去。“人家都已经这么优秀了,仍在为了梦想坚持,我怎么能刚迈出第一步就想着放弃呢?”

  坚持取得了回报,第二年,胡江华成功考上了浙大的研究生,向着自己从小的医生梦又迈进一步。

  有的网友受到她的启发,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在论文里留下偶像的名字。于是,周杰伦、李宇春等都成了网友们以后写完论文要致谢的对象。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沈爱国教授分析说:“年轻人任性率性,把许多人内心想做又不敢做的事,做出来了。所以大家一片喝彩点赞。”

  “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这也是胡江华最想通过这件事传达给大家的,也很庆幸收到了这么多的共鸣。

  致谢这件事

  不论国内外,论文、著作中往往都会包括致谢这一部分。对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吴飞教授解释说,因为每一个研究著作都是作者和很多人交流的结果,学业论文更是如此,学生会受到很多老师的直接指导,但这些指导不可能像参考文献那样在文章中标注出来,便要通过“致谢”的形式加以表达,“这也是对别人劳动的一种尊重。”

  在致谢里,作者也可以放下学术的执念,跳脱出严谨的行文,开始“感性”起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专业的胡青方博士便在知乎上留言说:“致谢是我最期待、最想写好的部分。将来要是拿给亲戚看,估计他们都只能看懂致谢部分。所以一定要写!”也有网友把论文比作自己的孩子,“看了几百篇文献,调查了许多个城市,最后就诞生了这么一个孩子。现在要跟这个孩子道别了,百感交集……便想用致谢表达感谢、珍重和告别。”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曾针对毕业论文里的致谢部分做了一次统计。80篇受统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理工科和人文社科占40篇,其中首位致谢的对象,所有人都选择了自己的导师。除导师之外,父母、同门师兄弟也是研究生毕业论文里必不能少的致谢对象。

  也有不少同学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发挥一下。201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包同学在论文致谢中向其女友求婚;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在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感谢前女友让他发愤图强找到新的学术天地;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杨同学还用文言文体写了一篇独具一格文风的致谢。

  毕业季就要到了,你想怎么写毕业论文里的致谢呢?

责任编辑:桂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