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信“对骂群”火了 有人为学花式骂人有人纯发泄

微信“对骂群”火了 有人为学花式骂人有人纯发泄
2018年06月08日 23:09 新京报作者:苏琦 张姝欣

  原标题:我们加了十个“对骂群”聊了一下午……

  从昨晚开始,“对骂群”火了。

  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姑娘,昨晚莫名其妙的被拉进了一个苏南苏北互骂群。里面的对骂又狠又戳,她默默将群屏蔽。不到8小时,类似的对骂群铺天盖地的席卷了各大社交网络,等她再想点进群里时,才发现她因为没有发言而被请出了群……

  这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一气之下加入了十个“对骂群”……

  以下是她的自述:

  “对骂群”据说源自NBA“骑士”与“勇士”的开赛,双方球迷专门建群骂战,其中一些球迷甚至“创作”出RAP、BBOX,激烈的骂战过程还被网友录成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

  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篮球VS足球对骂群”、“肯德基麦当劳对骂群”、“南方北方对骂群”、“长发短发互撕群”这种以兴趣、生活习惯、外貌、地域等为争吵话题的“对骂群”在微信中流行起来,在群中陌生的网友根据话题对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我先问了问大家都是怎么进群的,大多数人说是被朋友拉进群的,但只要你加上一个群,就会衍变出好多个群。我最先被朋友拉进了一个直男直女对骂群,结果等我采访完,已经不知不觉身在八九个群中了。

  群中可谓是“敌友不分,一片骂战”。没人问你是不是真的直男或者直女,但有人问“走程序还是直接喷”,部分“对骂群”甚至有明确对骂的要求:

  如果你是觉得群名有意思才进群,那就太幼稚了。因为群名是随时会变的。

  比如,我加入的“南方VS北方互喷群”最后变成了“专一VS花心对喷群”,同一拨网友在群中又重新开吵。可能是大家觉得累了,想换个话题再来吵。

  聊久了,群名还会往无关的方向转变,比如“互怼群”变成了“娇喘群”,各种打擦边球的句子开始往外蹦,群中心也由最会骂的人变为了最会社交的人。

  不少群还将群名往积极向上的方向改,比如“王者荣耀和lol互骂群”改成了“和谐社会,你我有责”。有群友说:“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要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忠诚不存在人的基因里。”

  至于群成员,大部分都是学生和年轻上班族。

  一位自称重庆周润发的群友认为,“大多是学生吧,不好好读书年轻浮躁,我恼火的时候也挺想骂两句的,但是绝不能影响做事(工作)。”

  进群的,也不全是为了骂人。

  有人进群是为了收集表情包,有的是为了学花式骂人,还有的是纯发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丧文化,见到这种群就想去怼两句。但大部分人都是凑热闹的,进群不吭一声从头听到尾,和看打群架的是一类人。也有不少人带着进群就要骂人的心理预设,一开始是开玩笑的骂,骂着骂着就有人开始较真。

  不过,很多的网友并不会将网络上的骂战当真,很多人骂战之后可以“一笑泯恩仇”。还有人开始在群里互骂,然后俩人加好友进行私聊。“今天其实有4个加我好友的,一个是想骂我,其他就是想聊天。”一名群友说。

  那么,建群的人是怎么想的?

  一名网友讲述了他从建群到失控的裂变爆炸过程。

  本来只是4人的聊天小群,后来被朋友带跑偏了,觉得互骂群比较好玩想试试,就开始各自拉人,他自己也将群二维码发在了朋友圈拉人,“单纯觉得好玩”,一上午群就到了352人,群名也改了。

  但后来发现渐渐控制不住了,人数爆炸,信息爆炸,一开始还会将一些没底线的人踢出群,最后不想管了,群主转让了事。

  “没管理的话会很乱,我感觉这种群长久不了。这个风头一过就会消失,没有营养。”他总结道。

  其实不好控制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理解错了发泄,发泄不等于没底线。有人觉得这种发泄方式比打群架好的多,他嗤之以鼻:既然都互骂了哪来的文明。

  目前,微信方面已发布《关于微信群聊内文明对话、理性表达的规范与建议》,称:将根据用户投诉提交证据进行核实,如举报内容存在违规,将立即处理。对个人账号,将会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封停功能、限制登录处理;对微信群明确存在整体恶意的,将会实施限制群功能(封群)处理。”

  “对骂群”为什么会火?

  澳大利亚作家路丝·韦津利在《脏话文化史》中认为,骂人是一种社交互动行为,这有三层意义:

  第一是与自己互动,骂人并没有特定的对象,而主要是宣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是有目的性地骂,旨在报复或者达到伤害别人的目的;

  第三,骂失去了攻击或者宣泄的作用,而更多的是为了加强语气,以达到增进感情等目的。

  他还指出,有目的的骂,通常只发生在自己认识或有过节的人之间,而见人就骂,属于无目的型,主要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与自己互动。

  在采访前,我也以为这次事件和发泄、社交有关,但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回答却常常与“没事做”、“消磨时间”、“无聊”、“跟风”有关。

  如果说一个群名聚集了一类人,一个群建起了一个虚拟的小众群体狂欢的世界,我们最后还是要离开键盘回到正常生活。

  关于这个群能不能长久,被采访对象都难得统一了:不看好。

  采访结束,一位群友对我说:“不吹牛啦,下班了,愉快的周末来了。”

  退完所有的群,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词:虚无。

  记者 / 苏琦 张姝欣

责任编辑:桂强

对骂群微信骑士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