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院士专家问诊前沿技术难题 为重庆经济注入“创新因子”

院士专家问诊前沿技术难题 为重庆经济注入“创新因子”
2018年06月15日 05:48 重庆日报
原标题:院士专家问诊前沿技术难题 为重庆经济注入“创新因子”

    潘复生

    田禾

    崔鹏

    张建伟

    赵春江

  本报讯 (记者 申晓佳)6月14日,2018年重庆市科协年会系列活动在潼南区举行。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 智慧发展”为主题,共邀请到40多位院士专家前来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有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年会系列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潘复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等4名院士在年会特邀报告会上作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浙江大学材料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王靖岱等在年会主题分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天然气综合利用、柠檬产业等领域支招。

  此外,年会还举办了“科技与乡村振兴”研讨会、“认识机器人——机器人展示体验”等科普活动,并举行了产学研成果对接活动。

  潘复生表示,本届年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希望能借此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吸引更多精英人才到潼南区创新创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潘复生:

  协同创新中不能让公民科学素质成为短板

  “公民科学素质不够高,不仅会造成科技工作参与度低,也会影响协同创新的整体推进。”6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在重庆市2018年科协年会上作了题为《科技创新生态和创新体系》的主题报告。

  他表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公民科学素质在协同创新中非常重要,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科普工作,不能让公民科学素质成为协同创新中的短板。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发达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往往很高,以美国为例,2005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就达到了28%,而我国2015年才达到6.2%。

  潘复生介绍,近年来,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反映出科技生态正在迅速改善,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水平仍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潘复生解释,如果公民科学素质不够高,就会阻碍更多的人重视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研管理与服务、技术成果应用等岗位上的工作者如果科学素质不高,在科技创新上相互交流都会很困难,协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我们科技工作者除了专注科研,一定也要重视科普。”潘复生说,只有加大科普工作力度,让懂科学、爱科学的人越来越多,才能形成利于创新驱动的社会氛围,使科技创新生态更加健康。(记者 申晓佳)

  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田禾:

  分子机器可植入人体精准切除肿瘤

  “医学界希望有一天能将化疗药物直接进入人体需要部位,切除肿瘤细胞并且不伤害好细胞,这一设想很可能通过分子机器来实现。”在市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田禾表示,“分子机器”学说将在精准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田禾表示,日常生活中泛指的机器,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成。当两个构件获取能量之后就会发生相对运动,例如汽车发动机、洗衣机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传统意义上的机器。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分子机器概念适时出现。”田禾介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就颁给了“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他说,分子机器又称生物纳米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可以在纳米机器人手术及定位药物在人体内输送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

  田禾举例称,现行的肿瘤诊断方法是通过影像学、细胞病理学等原理对人体病变情况进行诊断。然而受限于缺少灵敏、快捷的诊断工具,往往在患者肿瘤癌变至中晚期时才能发现病症,导致错过了最佳救治期。

  “而通过分子机器理论衍生出的分子探针技术,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田禾表示,分子探针技术相当于一名“外科医生”,当它进入人体体内后,可以精准查明身体哪个部位出现问题,并自动将病变肿瘤细胞进行切除。(记者 夏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

  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需组建专门机构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要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然而目前,绿色长江建设依然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危机。”6月14日,在重庆市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在作《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治》专题报告时指出,我国亟须从机制方面入手,组建专门机构统筹推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崔鹏介绍,经过10多年的治理和预防,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逾1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控制,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譬如,过去多年来,在所辖三峡库区区县较容易形成滑坡地质灾害的不利环境下,重庆市在消落带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出了集植物种植、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理模式,取得了不错成效。由此,重庆最早成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的省份之一。

  尽管如此,目前,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嘉陵江、沱江、三峡和汉江上游等特殊区域,水土流失仍然较为突出。加之我国尚存在相关监测系统不健全、监测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针对这种现状,崔鹏建议,我国可组建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委员会,从机制上统筹和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实现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全盘部署。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全流域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机制和成功经验,统筹流域生态建设项目的有效衔接和高质量实施。同时,考虑到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难度很大,是难啃的“硬骨头”,建议国家设立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专项。(记者 黄光红)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

  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挑战 从虚拟走进真正的物理世界

  “让人工智能与真实的物理世界更充分结合,这不仅是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也将是它最具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应用领域。”市科协年会特邀报告会上,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汉堡大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在作“认知信息物理系统时代的人工智能”报告时如是表示。

  张建伟称,当前智能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各行业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医疗、农业、安防、制造、金融等领域,人工智能提高了70%以上的生产效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提质增效。

  “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挑战是,要从虚拟世界走进真正的物理世界,从机器人识别人脸、下棋等纯思维认知,走进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实现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张建伟表示,人工智能需要与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要从目前主要以代码形式在虚拟世界或固定数据上运行的存在方式,延伸扩展到物理世界,成为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张建伟说,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特别是在人机交互方面,将是多模态交互系统,就像现在的人与手机交互,已经实现从键盘操作到语音操作的飞跃。在多模态交互方式下,未来的人工智能将真正成为人类的助理和伙伴,比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解读病情,并在护理诊断、医学影像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记者 夏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利用区块链技术 真正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餐桌安全,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由于受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却一直难以建立起来。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6月14日,在重庆市科协年会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中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赵春江是在作《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专题报告时抛出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新型供应链的协作网络,搭建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终端消费者在内的联盟链,将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等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上。如此一来,区块链技术就能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不过,从智慧农业的角度而言,仅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农业的数字革命正在发生,发展智慧农业,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精准、高效、绿色方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赵春江说。

  如何发展智慧农业?赵春江建议,首先要解决三个重大需求——电脑替代人脑,机器替代人力,自主技术替代进口技术。其次,要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与农业实现深度跨界融合。(记者 黄光红)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谢智强摄)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