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梦·践行者】"花房姑娘":大学生返乡办起村里第一家花店

【中国梦·践行者】"花房姑娘":大学生返乡办起村里第一家花店
2018年06月21日 07:57 大洋网
原标题:【中国梦·践行者】"花房姑娘":大学生返乡办起村里第一家花店

叶碧玲

大洋网讯 6月的大埔围村蝉鸣的欢快,花海灿烂。3公里外的广工华立学院正迎来毕业季,学生们在学校里拍照留念。几乎人手一束的鲜花,大多出自一家叫“幸福花圃”的花店。

这家花店的老板叶碧玲是一名85后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工作成了一名出纳。2年前,当叶碧玲选择在大埔围村开办全村第一家花店时,村里的乡亲们都笑她在农村卖花是“傻”,因为“要卖也要去大城市里卖”。但从小爱花成痴的叶碧玲不为所动,她看准了游客和附近高校对花类产品的需求,当起了“花房姑娘”。

现在,每逢节假日和大学毕业季,纷至沓来的订单都让叶碧玲“接到手软”,与此同时,她还不断拓展业务,在增城夏街众创空间开设花艺工作室。

“花房姑娘”:大学生出纳办起村里第一家花店

从小在大埔围村长大的叶碧玲,除了开花店,还是一名出纳。她笑称自己现在是跨财务和花艺领域的“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谈及自己之所以“跨界”花艺,她的解释是她从小爱花成痴。

叶碧玲说,大埔围村的村民历来有在家中庭院栽花种草的传统。她小时候很喜欢太阳花,每当有同学送她太阳花种,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一回家种在小花盆里。“尽管很多时候没法种活,但我非常享受那种分享和接力栽种的快乐。”

她还喜欢赏花。上世纪90年代,大埔围村附近有一个园林式景区。她和小伙伴们发现一条直接进入景区后方的小路。每天放学后便悄悄偷溜进去赏花。“每次看见玫瑰、朱顶红等各种花争相竞艳,我都分外兴奋”。自己开一个花店成了她的梦想。

“2011年大学毕业时跟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一开始也希望留在广州城区工作。”叶碧玲坦言,但是,一年后,她却发现紧张的城市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于是选择回到家乡找了一份出纳的工作。

2012年,大埔围村引进“花海”种植项目,开始发展特色生态农业。2015年年底,一组花海照片的“走红”,让大埔围村成了游人如织的美丽村庄。农家餐馆和旅馆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是,叶碧玲一直记得她开花店的梦。

她想,何不借助“花海”的品牌效应在“花海”附近开家花店?

于是,改造自家房屋、添置材料、购买鲜花……悄悄筹备了两个月,她的“幸福花圃”终于在2016年4月的一天开业了。

直到那时,村里的人才知道村里出现了首家花店。虽然不少乡亲们笑她:在农村卖花,不是傻吗?即使要卖花也要在大城市里卖呀。可是,村委书记等村领导却组团前往参观指导,连声称赞花店项目的创意性和独特性,并给了她很大的支持。

梦想成真:高校毕业季“私人定制”订单接到手软

叶碧玲说,一开始“幸福花圃”瞄准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游客和孩子。“因为花店正对着花海,又是小学生上下课的必经之路,干花花束产品深受游客喜欢,而售价低廉的多肉植物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不过,叶碧玲也明白,只有这两类消费群体还远远不够。

“高校学生应该也会喜欢可爱的‘多肉’吧?”有一天,堂弟在帮她看店时的随口的一句话给了她灵感。她当即决定去附近的广工华立学院摆摊“碰运气”。

此后,每到周末,叶碧玲就推着简易花车在学院门口蹲点,销售多肉植物和干花花束,为学生们解答种植疑惑,同时派发二维码宣传单张。一来二往,她就与不少学生互加微信成为好友。

不久后,毕业季如期而至。正是这些“微信好友”,成为了“幸福花圃”承接毕业季花束业务的第一批校园代理人。“那一年,仅仅是学生代理人提供的每天的订单量就有50多束。”叶碧玲说,每束花都是独特的,每束花都要花很多时间包扎,工作量一大,根本就没时间睡觉了。不过,她乐此不疲。“一想到我的花被这些孩子捧着度过人生的重要时刻,就觉得非常满足。”她说。

叶碧玲的“幸福花圃”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驿站。后来,每逢母亲节、情人节等节日,她的生意也会非常“火爆”,经常是“订单接到手软”。

“当然,创业看起来简单,实际却会遇到很多困难。”叶碧玲说,尽管她最终顺利拓展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周转率,但创业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栽的第一个‘跟头”,就是低估了鲜花的损耗率。”她说,最初,她忽视了鲜花产品的即时打理,经常是还没等到出售,鲜花就已经自然枯萎了,“损失了不少进货款”。后来,她琢磨出了“先预订后调货”的接单模式,从此大大减少了亏损。

爱碧邻·花巷众创空间一景

梦想升级:建众创空间传播花艺

2017年6月,醉心在家乡传播花艺文化的叶碧玲参加了增城首届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以一扎“荔枝花束”作品挺进决赛,尽管最终没能斩获奖项,但她受邀加入了夏街众创空间,租用一间旧屋传播花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生还为她的花艺工作室提供了改造方案。

对于叶碧玲创业的选择,父亲也由当初的犹疑态度转变为坚定的支持。“本来是一个人的创业项目,后来慢慢变成了一家人的事业,现在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乡亲和朋友的事业。”叶碧玲说,因为她感受到了太多的关爱,所以,她把花艺工作室取名为“爱碧邻·花巷”。

“我的梦想升级了。”她说,“爱碧邻·花巷”延续了大埔围村幸福花圃的梦想。自今年3月开张以来,“爱碧邻·花巷”就以母亲节、七夕节等节日为主题,举办六场线下活动,吸引了不少古村街坊前来参与。就在上个月举办的母亲节插花活动中,她让参与的家庭共同完成一份插花作品,孩子被鼓励用花感恩母亲,那些温馨的画面让她至今难忘。“每次参与者脸上幸福的笑容,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对话

广州日报:为什么选择回乡开花店?

叶碧玲:觉得城市生活节奏太快,最近几年农村发展势头好, 特别是大埔围村建设花海项目,加上从小喜欢花、梦想开花店,就想回家乡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梦想。

广州日报:起初家人和乡亲邻里看好吗?后来他们转变看法了吗?

叶碧玲:当然不看好,他们认为在农村卖花是一件傻事,即使要卖都要到大城市里卖。后来都转变过来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农村卖花也是可以的。

广州日报:日常生活你如何兼顾各方面的事情呢?

叶碧玲:我工作日上班做财务工作,每天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就用来经营花店和花艺工作室,爸爸会搭把手进货和策划活动等;而妈妈就帮忙照看小孩,感谢家人的支持,不然真的没法“斜杠”。

广州日报:未来有什么愿望?

叶碧玲:想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以花为媒介去传播自己的生活理念,让更多人开心。

统筹/广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黄蓉芳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