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三军仪仗队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三军仪仗队是这样炼成的
2018年08月02日 06:3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你的英姿,就是我们心中强大祖国的样子

  ——三军仪仗队是这样炼成的

图为三军仪仗队的执行队长(左一)与护旗手。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图为三军仪仗队的执行队长(左一)与护旗手。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图为三军仪仗队在校场上列队完毕等候检阅。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图为三军仪仗队在校场上列队完毕等候检阅。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图为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郭凤通在致报告词。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图为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郭凤通在致报告词。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图为隶属三军仪仗队的国旗护卫队进行升旗仪式。(资料图片)图为隶属三军仪仗队的国旗护卫队进行升旗仪式。(资料图片)
三军仪仗队的队列,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三军仪仗队的队列,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5时,天刚蒙蒙亮。

  夜色尚未退尽的故宫显得格外静谧。红墙在绿树的掩映下,透出古老的味道。端门的门洞洞开,微风卷起了浮尘,从外面向里望去,仿佛能看穿岁月,百年前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大事跃然眼前。

  “踏,踏,踏,踏……”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响起。声音由远及近,一下一下,砸得脚下的青石板微微颤动。脚步声带起的威仪,就像砸入水面的巨石,激起阵阵涟漪,传向四面八方。顺着声音的方向向前看去,一支整齐威武的队伍正迈步从端门里走出。66双马靴同时起落,肩膀上的钢枪在晨曦中熠熠生辉。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躯,坚毅的表情,66人仿佛如一。高擎五星红旗的旗手走在队伍前列,越过他的头顶向前看去,在天安门的城楼前方,是广场上的国旗旗杆。

  在这支队伍穿越天安门城楼护送国旗前进的同一时间,北京西边的一座军营里,清亮的军哨声响起。转瞬之间,雄壮的呐喊声响彻整个营区,口令声和回应声点燃了早上的空气,营区的氛围沸腾了起来。片刻之后,威猛的士兵们已经站好了整齐的队列,开始了清晨的跑操。从起床收拾到集合出操,一切不到5分钟。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一个普通的早晨。在他们完成例行任务和训练时,北京的市民们很多人才刚刚起床。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级仪仗司礼部队。有人曾问,三军仪仗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她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仪仗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评价她举世无双,日本天皇向她鞠躬致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向她竖起过大拇指……她身上背负着人民的期待、军队的荣誉、民族的尊严还有国家的威仪。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她的出现总能引起轰动。

  在无数个电视画面中,在各个重要的国际国内活动现场,你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如钢铁洪流,排山倒海而来,力拔山兮,气贯长虹。

  当国歌声响起时,当指挥刀拔出,礼宾枪上肩,正步抬起的时候,你会为她欢呼,为她感动,为她流泪。

  因为她那凛然不可犯的威仪姿态,就是我们心中强大祖国的样子。

  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7月25日,在国家仪仗队营地9600平方米的训练操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郭凤通声音洪亮地进行报告。

  关于这句简洁的报告词,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说和喊相结合。这样温文尔雅,不卑不亢,更有大国端庄气度。

  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军人形象的极致,是三军仪仗队的铁律。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要经历3个阶段:从新兵过渡到合格的战士,从合格的战士过渡到合格的仪仗兵,从合格的仪仗兵过渡到优秀的仪仗兵。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仪仗兵,必须做到‘五个一流’”,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说,“就是要具备一流的政治品质、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军事动作、一流的外在形象、一流的精神状态!”

  在人员选拔上,仪仗队员的征集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考核和特殊挑选。不仅要求五官端正,男仪仗兵还要求身高在1.80米以上,女仪仗兵要求身高在1.73米以上。即便达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仪仗兵,还必须经历精神、体力、心理和生理上的艰苦磨炼。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形象的基础。仪仗兵的军姿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不仅要威武、挺拔,还要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寒风中,纹丝不动地站立3个小时以上。

  “不光要你站正了,还要你站得好看。”仪仗队四中队副中队长李茂廷说,“军姿的训练要求是三挺一顶一收——挺胸、挺膝、挺颈、顶头、收腹。你只有把这些要领把握好以后,练别的动作才能够标准。咱们在阅兵的时候看仪仗队像钢板一块,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功夫就在腰上。你平时练的时候基础没打好,出去以后肯定出问题。所以我们常说,一天不练,自己能感觉到;三天不练,班长就看出来了;十天不练,外国元首也能看出来。”

  正步是三军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必修科目,队里要求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在仪仗队,走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要做到‘落地砸坑’,首先必须做到‘不压膝盖不出腿,不压脚尖不落地’。”仪仗队女兵中队长程诚介绍说,这样才不会有“训练伤”。

  与“训练伤”的叫法相比,曾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的军医方波更愿意把它看做身体在高强度训练下的适应过程。仪仗大队训练处处长朱振华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拳击手打沙袋,手会磨破一样,这是士兵们掌握新动作的必经之路。”

  为了达到仪仗队对正步的要求,士兵们想了很多办法:头型不正别大头针、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上沙袋、走路时别上T形架等。有人曾经做过计算,一名仪仗队员5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个人流的汗水加起来,2年就有1吨;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穿破7双皮鞋。即便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从他们皮鞋左右两侧的6个透气口里,都能溢出汗水来。

  “仪仗队的这个专业训练是意志力的考验。从意志力上看你的韧性,看你的耐力,甚至看你的人品。所以我们说,走好正步,才能走好人生。”李茂廷说。

  除了军姿、正步,仪仗队队员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也要经过专门训练。按照三军仪仗队的要求,每个仪仗兵在面对外宾时,都要做到“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为此,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他们要把自己的目光练出中国军人最标准的精气神。

  正步之后是枪法训练。仪仗兵的礼宾用枪是经过电镀的56式半自动步枪,金色的木纹和银色的枪身显得威武大气。在检阅场上,士兵们端着礼宾用枪走正步的样子英姿飒爽,但是在训练中也需要一个艰苦的适应过程。

  “7斤半的礼宾用枪拖得手腕生疼,中午吃饭握筷子的手都在抖。枪放下时有一个动作要把枪杵在胳膊上,几天训练下来胳膊都是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仪仗队军旗手杨仁星和海军护旗兵王建川对记者说。即便如此,在训练之初,很多士兵在晚上休息看《新闻联播》的时候都在自发地端枪站军姿。

  为了练出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的气势,仪仗官兵们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了伟大祖国的崇高荣誉,为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为了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汗水伴随着每一名仪仗队员从训练场走向检阅场,正步伴随着每一位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

  穿上礼服 执行使命

  李茂廷是一位仪仗队的老兵。

  2002年12月11日,是他加入仪仗队日子,也是他要记一辈子的日子。

  “我刚入伍的时候体重208斤,5个月新兵连训练之后,体重137斤。”

  入伍16年中,很多仪仗队员的故事,让他始终难忘。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兵。

  “在我训练新兵的时候,一个战士的脚踝被新皮鞋磨烂了一大块。到最后我们发现的时候,那个伤口已经变成一个很深很大的血洞了。”

  “为什么我们这么晚才发现?因为那个战士不想给集体拖后腿,一直忍着疼练,跟我们谁也不说。到后来疼得实在没法练了,才终于被发现。”

  李茂廷说,当时我生气了,说你不行,最近不可以练了,你在屋里边穿着拖鞋呆着,去学学条例吧。

  “后来我有一天出操,休息的中间,就想回来看一看这个战士在干什么。”

  “我到了营房找不到人,后来在洗手间找到他了。”

  说到这儿,李茂廷停下了,看着我。

  “这个兵在洗手间光着脚,正对着镜子练习摆臂踢腿。”

  在仪仗队的采访中,有名士兵给我讲了一个任务场上的小故事。

  在一次执行欢迎外国元首的任务中,有一个士兵的脖子上被一只吸血的大黑蚊子叮了一个包,很快变紫,鼓了起来。但是在执行任务的全程中,他一动不动,眼皮都没眨几下。直到退场的时候,队长才发现。别人问他,为什么你不去挠挠,这个士兵说:“因为我穿着礼服,我在执行使命。”

  讲完这个故事,士兵说:“作为三军仪仗队员,国家和人民在看着我们。穿上军装,你首先是国家的儿子,其次才是你父母的儿子。”

  战士于可军,曾经一次随仪仗队官兵参加全军歌咏比赛。当走到座位前准备坐下时,他发现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座板。此时,带队干部已经下达坐下的口令,于是他马上以同样的动作蹲好,就这样扎着马步,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等他站起身来时,座位下已被汗水滴湿了一片。

  战士刘远海,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后排的刺刀不慎从左肩挑到右腰下方。背上皮开肉绽,他依然一动不动,面部表情如初地站到最后,保证了任务不出差错顺利完成。此时他的后背,早已经被自己的鲜血浸红。

  士官田增选,在执行重大任务前,突然接到了父亲病故的电话。他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擦干眼泪,精神抖擞地走上检阅场。

  战士尤石磊,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训练期间,母亲查出患癌症晚期,为了不让他分心,母亲和家人都瞒着不告诉他,还找人专门拍了一段视频给他留着,怕和他见不上最后一面。当在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自己的儿子和战友们迈着雄壮的步伐,踩着嘹亮的军乐通过天安门城楼时,母亲才慢慢闭上了眼睛……

  “穿上军装,你首先是国家的儿子。”

  2013年1月,仪仗队组织新兵军姿考核,时间就像蜗牛爬,每一秒钟都像是煎熬,2个小时后,新战士于仁春晕倒在了水泥地上,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

  “我没有事,我还能站。”

  9600平方米的演兵场走不到尽头。

  每一次转身,都是新的开始。

  养兵千日 用兵千日

  1986年秋天,来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目睹仪仗兵的风采之后,赞不绝口。她向外交部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希望能有一名中国仪仗兵伴她中国之行。

  这名被选中的仪仗兵名叫解绿江。

  伊丽莎白在上海访问结束后,举行了一个答谢宴会,一直到晚上8时多,宴会才结束。等伊丽莎白走上游轮的时候,才发现在他身边执勤的解绿江还是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

  这时,他已经在颠簸的船上站了将近7个小时了。

  7个小时,任风波浪摇,岿然不动。

  当解绿江出色地完成了陪同英国女王的礼宾任务后,外交部极力为他请功。三军仪仗队的答复是——

  “这样的战士,我们有许许多多。”

  从1952年3月组建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走过了66年的辉煌历程。66年中,这支队伍先后圆满完成了4400余次仪仗司礼任务以及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9·3”胜利日大阅兵和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支援任务。

  近几年还圆满完成海南博鳌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五国领导会晤、韩国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女队员参加俄罗斯、上海、香港军乐节等重大任务……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

  仪仗队执行任务的密度很大,频率很高。仅2018年上半年,仪仗队官兵就执行任务100余次。在6月的一个周三,在一天之内,他们就要出勤执行任务10次。

  一次次的精彩亮相,一次次的完美表现,三军仪仗队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享誉世界的仪仗劲旅。

  2010年9月,三军仪仗队第一次成建制走出国门,由36名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庆典,在墨西哥民众中引起了轰动。

  2011年6月,由3名官兵组成的中国国旗组赴意大利,参加了意大利国庆65周年暨统一150周年阅兵。

  2011年7月,由23名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赴委内瑞拉,参加该国独立200周年阅兵庆典。

  ……

  三军仪仗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2015年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当三军仪仗队高举五星红旗,唱着俄罗斯名曲《喀秋莎》走过莫斯科红场时,全场沸腾了起来。

  “一个人唱歌是什么感觉?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如果是1万个人跟着你一起唱呢?”

  参加过红场阅兵的战士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

  “在世界各国,我们走过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有中国人,手拿国旗,追着队伍,高唱着国歌前进。他们饱含热泪,我们也同样为之感动。”

  有人曾问他们,当一名仪仗兵如此苦累,会后悔吗?

  “一个人一天干一件事,一年干一件事,一生干一件事,这样长年累月地坚持重复,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个人利益再大也是小事,国家利益再小也是大事。能有机会为国奉献,是我们的荣幸!”

  这是仪仗兵大队长韩捷的回答,也是每一名仪仗兵内心的答案。

  三军仪仗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以听党指挥为核心原则,坚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要求;

  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仪仗方阵,把共和国的风采和尊严展现在四海宾朋的面前;

  用青春和汗水铸就英姿雄风,把人民军队的威武和文明定格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这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一支英雄的部队!

责任编辑:张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