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文化“老火汤” 越煲越有味

文化“老火汤” 越煲越有味
2018年09月10日 04: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标题:文化“老火汤” 越煲越有味

  我与改革开放的广州故事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广州不仅在经济、商贸等领域的发展翻天覆地,在文化领域,广州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这其中除了有市民的合力,也离不开职业文化人的坚守。他们当中,有将广州交响乐团打造为城市名片的乐团领袖;有在传统剧目上锐意创新,让大学生也迷上看戏的粤剧大师;有在兴衰起落中坚守初心56年的广彩工匠;还有画木棉成痴的岭南画派代表人。

  “向未来出发——我与改革开放的广州故事会”系列专题报道的第三期文化之光,将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故事,展现社会变迁、时代进步。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 通讯员穗外宣

  首位“票选团长”让广州交响乐响彻国际

  1997年,广州交响乐团正进行一场事关全局的改革:所有成员通过拉幕考试的办法定位置,这种办法的目的正在于求变,破除论资排辈,转而实行考核聘用制。

  主持改革的正是时任广州交响乐团团长的余其铿。1996年7月,余其铿被团内投票选举成团长。“改革开放要求实事求是,乐团改革也是。”余其铿说。随着改革的进行,乐团内部的痼疾被涤荡干净。“改革就像广东老火汤,无论汤料贵贱,只要火候到,汤的味道自然会越煲越好”。事实证明这次改革掷地有声。

  1998年开始,广州交响乐团连续三年获邀赴京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首年演出意大利歌剧《波希米亚人》,在北京获得一片喝彩,被誉为“音乐节上的一匹黑马”。2004年,广州交响乐团成为国际著名的英国IMG艺术经纪公司唯一全球代理的中国交响乐团。“这是非常高规格的国际认可。”余其铿说。广州交响乐团这锅“老火汤”煲出了好味道。

  坚守广彩手艺56年 见证其成为“非遗”

  一生坚守一门手艺是一种执着,广彩大师许恩福一守就是56年。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手工品,到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6年来,许恩福眼看着广彩一步一步发展至今天的状态。

  1966年,许恩福进入广州广彩厂。那时候广彩行业不太景气。“只是大德路一个小工厂。”许恩福回忆,“而且这种手工品只用于外销。”

  1976年,厂房搬迁到芳村大道,厂房扩建到4000多平方米,工人从原来的五百人发展到了近千人。广彩也由全手工改变为半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广彩厂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广彩300年名人名瓷展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广彩。

  “虽然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我还是在不断地学。”许恩福抓得起画笔,电脑绘画也是“玩得溜”。“以前都是用笔墨设计,现在全部是电脑出图,未来可能还会用3D打印。”许恩福说。

  粤剧大师:创新粤剧文化是这代人的使命

  从艺48年、主演了80多部原创与传统剧目、国内演出超过5000场,出访五大洲、行走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近600场、发行了近70张戏曲音像……这是粤剧非遗传承人倪惠英交出的成绩单。

  倪惠英8岁就与粤剧结缘,广东省排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她被选中参演。1970年,14岁的倪惠英成为广东省粤剧团学员。她很快便迎来了成名作《红色娘子军》。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粤剧团一年的演出量从原先的几十场骤降为十几场。为了开辟新观众群,2002年,倪惠英创作《花月影》,年轻人和白领喜欢上了这部新粤剧,倪惠英前后收到800多篇大学生观后感。

  倪惠英说,“传统的剧目要好好保护,但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不变只能放进博物馆,创新粤剧文化是这代粤剧人的使命。”

  艺术灵感来自于对乡土的热爱

  “我是广州仔,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1948年,陈永锵生于广州。1978年,恢复高考,30岁的他被广州美术学院破格录取为国画系硕士生,这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1985年以来,他分别在国内外举办七十多次个人画展,目前出版的个人专集有二十九本,文集四本,诗集二本。

  陈永锵认为,绘画技巧和灵感都起源于他对乡土和绘画的热爱。画木棉是他的绝活。“愿祝人生似红棉,凌云百尺气冲天。花开映日红如血,絮落纷纷暖大千。”

  陈永锵曾经担任过广州画院院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陈永锵进而感悟到画布外的道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影响着绘画。“技术必然会影响艺术。”陈永锵说,“但最重要的是绘画中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及改革开放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

  摒弃“罐头乐” 缔造纯正国风音乐

  《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花千骨》……过去十几年来,仙侠题材影视不断地刷新收视率。这些影视作品的国风配乐大多都出自一人——中国香港音乐人麦振鸿。

  许多年前,配乐圈里充斥着“罐头音乐”,即从西方影片配乐中抄来即用。面对影视配乐圈墨守成规的创作模式,年轻的麦振鸿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创作属于中国的音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麦振鸿得到了内地的工作机会。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开始,麦振鸿的配乐掀起了一阵阵仙侠乐浪潮。

  “希望内地在原创音乐方面,多一点有心人,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潜能。”麦振鸿向记者表示。

  五号楼工作室出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