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海有你——希望篇 ——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纪实(三)

青海有你——希望篇 ——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纪实(三)
2019年07月28日 09:46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标题:青海有你——希望篇 ——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工作纪实(三)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发挥的作用,或许“种子”这个词会比较合适。一个个援青干部人才每天所做的工作,是在青海大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千方百计争取发展项目,是希望这些“智力、项目、教育、医疗”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让各族兄弟姐妹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智力援青:留下更好的明天

  2017年秋季的一天,刚吃过午饭,甘德县客运司机却东驾驶着崭新的小型客运车,出发了。47岁的却东一家原本靠放牧为生,没有稳定收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6月,性格憨厚、驾驶技术好的却东被选中成为甘德县乡村客运班线的司机,有了稳定的收入,从此欢声笑语时常伴随着这家人。

  这一切,得益于上海来的“博士县长”赵冬兵。援青干部、甘德县副县长赵冬兵之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博士县长”,是因为在来到甘德县以前,作为上海市长宁区建交委副主任的他,已经在建设领域工作了将近二十年,并在2006年取得了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来到甘德县以后,如何打通群众观念转变、增加收入渠道这一壁垒,成为这个“博士县长”关注的方向。

  由于居住分散,牧民往返于县城和乡镇之间时,只能靠个人车辆,不仅开销大,而且冬季开车还会有安全隐患。为何不在县城和乡镇之间开通政府管理的客运班车路线,既保证牧民出行安全,又能解决部分就业岗位呢?在赵冬兵的争取下,2017年底,上海长宁区对口帮扶资金购置的两部中型客车运抵甘德,开始尝试乡村客运运营,首批开通的2条线路聘用了5名司机和售票员,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却东就成了首批受益对象。

  江苏援青干部、贵德县副县长吴志华从援建开始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当作了贵德的一分子。一笔笔援建资金、一个个援建项目、一家家帮扶企业……三年的援青工作中,不仅有“授之以渔”的探索,也有“扶上马,送一程”的担当。

  吴志华发现,一边是东部企业普遍面临用工荒,一边却是西部剩余劳动力难以找到工作,于是,他把精准扶贫的重点放在了对外输出劳动力上。随后的日子里,吴志华多次赶赴江浙地区,寻找适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同时,他发动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动员贵德县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经吴志华牵线搭桥,2017年10月,贵德县84人到南通务工;2018年3月,海南藏族自治州又有160人到南通务工,其中5人的孩子还顺利进入了当地的幼儿园上学,这件事情在群众中反响很大,纷纷夸赞援青干部给老百姓干了好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都只是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智力援青的一个个缩影。随着援青工作的深入,援青干部在做好“输血”型援青,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型援青,不断加大智力援青的力度。

  项目援青:结下累累硕果

  三年来,第三批援青干部始终把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基层、向一线倾斜,通过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党和国家对藏区人民的关怀。

  来青之前,国家商务部援青干部、共和县副县长李勇无论是在尼日利亚开展援外工作,还是在巴黎与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协作,他的工作大都与发展和减贫密切相关,而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来到共和县,被李勇看作是一次“美丽的约会”。

  到任之初,李勇与前任分管副县长、经商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多次交流,通过现场调研,全面了解全县经济商务发展、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李勇根据实际,在共和县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电商扶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双示范申请建设等工作,促进经济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对口援青成为民族团结工程,实现具体工作和民族团结有效结合。

  2016年7月,山东援青干部、祁连县委副书记路灿新一上任,就着手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年底,路灿新动员对口支援祁连县的滨州市多家农牧加工企业来到祁连县,最终,滨州市阳信县借箭牛业与祁连野牛沟乡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首批收购100头牦牛、1000只藏羊,开了“千牛万羊进山东”先河。双方还整合了一万亩(666.6公顷)的草场专门用来存放“千牛万羊”项目收购的牛羊。

  “原来1斤牛肉收购价大约15、16元,现在每斤收购价都能增加1元多,一头牛就能增收千元,这是援青干部给我们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达玉合作社负责人文长太高兴地说。

  在刚察县,藏香猪养殖和藏药药浴是当地的特色产业,长期以来,苦于资金短缺,这些“能挣钱”的项目只能望市场而兴叹。神华集团援青干部、刚察县副县长李剑星到任后,即确定黄玉农场藏香猪养殖项目和县藏医院藏药药浴中心为重点扶持项目,引入资金予以大力支持。

  在李剑星的大力协调下,神华杭锦能源公司确定在京举办海北州特色农畜产品推介会、助推销售特色农畜产品,将为刚察县带来发展良机。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潘建漳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刚到青海就患上了重度失眠,最严重的时候,一周的睡眠时间不超过10小时,即使这样,他仍一边打点滴一边吸着氧气坚持工作。2018年7月,潘建漳被检查出患上了颈部甲状腺囊肿出血肿大,医生诊断后要求他尽快下高原静养一段时间再手术切除,结果,第二天他又出现在了援青工作一线……

  就这样,在潘建漳和他带领的浙江援青干部人才的努力下,浙江援建目标得到实现。如今,浙江的“致富经”被引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电子商务这个极具浙江特色的产业已在高原落地生根,成为拉动海西经济增长的新力量,360多家企业先后入驻援建的柴达木电商绿洲和格尔木青藏电商产业园,海西州涉农电商企业实现销售额近亿元,而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万亩枸杞园的枸杞,正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成了当地农牧民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教育援青:托起青海明天的太阳

  三年时间,第三批援青干部中的教育工作者,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播种在青海大地上,也把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留在了藏区少年儿童的心里!

  2016年底,一套“三步走”改革计划“第一步”在祁连县民族中学“闪亮登场”:转变学校现行运行机制,从行政科室运行向年级组管理转变,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这一计划是山东援青人才、祁连县民族中学副校长蒋涛提出的。

  来到祁连县民族中学后,蒋涛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了“3步走”改革计划,自2017年新学期开始,学校运转有序、高效,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迅速提升,在当年的中考中,民族中学的平均分从全州7所中学中的排名末位跃升到第4位。

  2016年9月,作为上海虹口区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袁春清和郭彦俊老师赴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任副校长和党政办副主任。

  通过一次次旁听调研,袁春清和郭彦俊发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规范不够、效率较低的现象,他们专门邀请虹口区资深校长、专家给该校老师作专题辅导讲座,带领果洛藏族自治州学校领导及学科组长前往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北虹高级中学和鲁迅初级中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经过与上海学校专业团队的交流,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拓展了思路。

  教育部援青干部、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一上任就深入省内大中专学校问计问策,开展职业教育大调研。同时,荆德刚主动请缨、挑灯夜战,带领分管科室干部研究制订了《青海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青海省高等学校新建、扩建、更名等一揽子工程,为青海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积极协调促成江苏理工学院对口支持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协调重庆医药卫生学校等7所优质中职每年面向青海招生300人,为青海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发挥作用。

  医疗援青:造福高原各族群众

  为了让各族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第三批援青工作队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内地医生援青。三年来,援青医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成了各族儿女健康的“守护神”。

  2016年9月15日,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患者旦正措和家人陷入了极度的紧张当中,当天,是旦正措接受白内障手术后揭开纱布的日子。

  “不要紧张,来,慢慢睁开眼睛。”在一位大夫耐心地指引下,旦正措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当他看清站在眼前的儿子时,十分激动,因为,老人已经有10年时间没见过儿子的模样了!

  复明以后的旦正措拉住大夫的手,连声道谢,而这位大夫,就是江苏援青人才、贵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耀华。从来到贵德的第一天起,陈耀华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三年多的时间里,陈耀华成功完成了500多例白内障手术,让很多失明多年的农牧民重见光明,成为了大家口中赞不绝口的“江苏曼巴”。

  2018年夏天,在新建的果洛州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楼里,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为患者做了包虫病远程诊疗,通过先进的远程医疗设备,原本千里的空间距离瞬间转化为近在咫尺。不仅如此,制氧站、藏医药开发研究室、牧区传染病防治及白玉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等项目,填补了很多医疗上的空白。

  看到自己牵线搭桥建成的现代化医院造福于少数民族群众,上海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涂攀深感欣慰。为了让当地老百姓接受更好的医疗,涂攀不惜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动员和组织了上海市20多家三甲医院的44位专家,到果洛州人民医院为各族群众义诊,总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

  在海西州人民医院,在浙江援青人才、院长范剑的组织带领下,浙江医疗专家团队深入偏远农牧区为农牧民群众开展“健康海西行”送医下乡活动,送医行程达5000余公里、为3600名农牧民义诊。

  2017年8月,以州医院为载体、利用浙江援青资金成立的海西州临床检验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州医院检验质量已接近或达到ISO15189标准,更多当地群众享受到了高标准的医学检验服务。

  范剑还带领本地医疗人才不断发展新诊疗技术,填补海西州医疗技术空白45项,新增检验检查项目27项,钬激光碎石、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等4项技术达到青海省领先水平。

  不管走到哪里,北京援青人才、玉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永利都会背着自己的挎包,自打到玉树后,这个挎包就没见他离过身。挎包里,银针、棉签、消毒碘伏、笔记本等用品应有尽有,就像刘永利说的,带着挎包,遇到患者就能派上用场。

  援青三年,刘永利以自己独到的针灸技术,成了玉树家喻户晓的名医。

  回忆起刘永利给老父亲治病的事,一个藏族青年打开了话匣子:“父亲肿瘤手术后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化疗,身体状况很差,情绪也不好。刘大夫听说后,多次登门为我父亲治疗。每三天换一次药方,他还想方设法开导我父亲,帮他减轻思想负担。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父亲的病明显见好,让我们全家都充满信心!”( 何 敏 通讯员 王宗礼)

青海果洛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