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 委员:怎样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的风尚

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 委员:怎样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的风尚
2019年08月25日 22:08 新京报
原标题: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 委员:怎样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的风尚

2018年,技能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2%,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谈到了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存在问题:2018年,技能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2%,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技工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始终在2以上的水平。

对此,24日分组审议报告时,委员郑功成提出一个问题:怎样真正形成尊重劳动与劳动者,特别是尊重体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的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是对计划经济时代失之偏颇的纠正,但现实中却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偏颇,就是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不太尊重”,郑功成说,“为什么年轻人及家长不愿意上职业技术学校就因为他是体力劳动,技工也是体力劳动,护理服务也是体力劳动,各种低技能劳动均是体力劳动,这些是我们社会离不开的,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要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受到尊重,应当是解决好就业问题需要长期发力的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包括税收政策、薪酬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均还需要调整,只有扭转了靠炒房、炒股票等快速致富的分配取向,才能让劳动变得神圣起来。”

郑功成认为,“要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的风尚,还需要政府多讲劳动,少讲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通常是企业语境下的用词,是将人视为与物资资源、货币资源及其他资源一样的东西,将人资源化便消解了劳动的神圣性。劳动与劳动者是针对人的专用词,体现的是独特性。我国的政府部门中从上到下设人力资源部,与企业一样,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均叫劳工或劳动部,劳工或劳动是政府机构采用的名称。因此,确实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委员陈斯喜则建议,“现在普通高校里招的研究生比例太高,应该大大压缩,把这部分资源腾出来,兴办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现在大学都去追求研究生数多于本科生数,这是不对的,因为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为什么要培养研究生?这个目的性并不明确,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更高的文凭,最后做一些并不是学有所用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到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该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如果不从事研究工作,原则上就不要去读博士。本科生现在是素质教育,应该大力发展,但是到了研究生,人数应该大大减少”。

委员包信和表示,“关于职业培训,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提高奖学金等各个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完成100万人的培训目标。总的感觉是,很多地方不是非常遵循职业教育为能力培训的规律,为了完成指标,盲目地提高培训学校的层次,比如说把学校升成大专,大专再升成本科,有些还和大学挂钩,目标是招到更多的人来参加培训,这就违背了培训是为了更好提高能力的宗旨。到培训学校去看,学校的师资质量、设备、实习的地方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是把人找来了,找了一些老师来上课,对地方经济、对企业需求的针对性不是非常强,这个问题要重视”。

新京报记者 王姝

见习编辑 周博华 校对 李立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