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文明风景线】文明之花绽放在泉吉草原

【文明风景线】文明之花绽放在泉吉草原
2019年09月19日 09:37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标题:【文明风景线】文明之花绽放在泉吉草原

草原盛夏,繁花似锦。

  从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25公里,一片肥美的草原呈现在眼前,一幅精神文明创建的“画卷”也随之展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收入逐年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风文明不断提升……这片草原就是泉吉草原,这幅“画卷”是泉吉乡各族干部群众以辛勤汗水、聪明智慧为彩墨描绘而成。

  精神文明的成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泉吉草原的每一寸土地,绽开一朵朵幸福之花,娇艳欲滴的花瓣内化为泉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外化为每个泉吉儿女的行动,构筑起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时代乡村。

以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为“沃土”,种植文明之花

  新泉村作为泉吉乡唯一的农业村,曾经村一级“两委”班子缺乏能带头、会带领的村干部,经济不仅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后退了三年。

  2017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首抓的一项工作就是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省级扶持非贫困村项目的支持下,村里进购了400只母羊,然后以租赁的方式交由村民发展生产,村民每年向村集体缴纳一万元的租金,等到村民将羊群发展到一定的数量,然后将起初的400只母羊交还到村里。这样一来,村民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壮大。

  说起新泉村过去的落后面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扈鹏武心里有一本账:“很早以前新泉村,家家户户靠打鱼为生,铁匠来打鱼,木匠也打鱼,农民还是打鱼,因为打鱼来钱快。自从政府禁鱼之后,一时间断了收入,好多村民整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喝酒赌博的事情时有发生。”

  如今的新泉村,村“三委”班子和群众拧成一股绳搞生产,村集体经济终于实现“破零”。去年以来,新泉村整合山东援建等各类资金,发展西门塔尔肉牛养殖等产业。

  乡党委组织委员马坤俊是新泉村的联村领导,他说:“今年,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泉村以租赁土地的方式,种植60公顷油菜籽。”马坤俊感慨道,只有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两委”的腰杆子也硬朗了,引导村民致富的凝聚力增强了,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转变。

  养殖业在宁夏村可谓是如火如荼。

  村党支部书记才保介绍,自宁夏村推行高效养殖的方法,在母羊、羔羊补饲上下功夫、做文章,大大提高了羔羊成活率,使得羔羊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现在,每个羔羊饲养3至4个月就可以出栏,每只羔羊能卖到800元。一年时间,仅在出售羔羊一项,我们全村收入达900万元。”

  据了解,泉吉乡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其中1个是农业村、5个是牧业村,有1438户5696人。去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16749.56元。(范文举)

 以家庭和睦、乡风良好为“甘露”,滋润文明之花

  今年69岁的扈鹏武是一名党龄35年的老党员,爱党爱国的情怀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位老党员的心中。他也是泉吉乡2018年评选的“五星级文明标兵户”。

  在泉吉乡“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标准“五颗星”中,第一颗星就是“爱党爱国”。马坤俊介绍,“五星级文明户”评选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进行打分,只有符合标准的才能被评选为“五星级文明户”,而其中分数居高者才能评定为“标兵户”。“这五颗星分别是,爱党爱国星、诚信守法星、勤劳奉献星、团结风尚星、卫生整洁星。”

  走进扈鹏武居住的院落,收拾的十分整洁干净,透过庭前玻璃封闭,屋内的设施可见一二。闻狗吠声知客人到来,主人家早就迎出屋门招呼客人进屋,坐定后又盛上清茶。从一家人的热情与笑容间,不难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和谐与主人的善良。

  作为村里的长者,扈老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不只是因为他年长,更多的原因是扈老能够团结邻里、互帮互助,尤其在村级事务上,总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因此,去年评选“五星级文明户”时,扈老在新泉村的得分最高,评定为“标兵户”。

  马坤俊介绍,泉吉乡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贯穿、结合、融入到丰富多样的载体中,扎实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目前,累计评选“五星级文明示范户”719户,其中,“五星级文明标兵户”23户。

  从宁夏村村委会主任到党支部书记,连任五届村干部的才保对于宁夏村这些年来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看来,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乡风民风的改善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泉吉乡现在又开展了“聚力乡风文明·争创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六比一促”素质提升活动。所谓“六比一促”,即比家风、比庭院、比卫生、比技能、比厨艺、比致富,以促进乡风文明。

以丰富文化、寓教于乐为“养分”,培育文明之花

  从2015年开始,泉吉乡每年举办的“魅力泉吉·文化之乡”文化月系列活动已经成为草原儿女的一道文化大餐。

  每到盛夏时节,泉吉乡各族儿女身着节日的盛装,在这里载歌载舞,歌颂祖国、歌颂党,唱出心中的喜悦,唱出幸福的生活。

  乡党委书记李万录说:“创新推出2019年‘魅力泉吉•文化之乡’系列文化月活动,旨在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添砖加瓦’。”

  据介绍,泉吉乡把“魅力泉吉·文化之乡”文化月系列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的内容,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到目前为至,已经累计举办26场,被群众誉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化盛宴。”

  泉吉乡不仅将自家的文化盛会办得有声有色,而且已经有能力承接规格更高一级的文化活动。2018年5月,泉吉乡成功地承办了“5.19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启动仪式”的开幕式,“知道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活动,我们全乡上下,无论工作人员,还是演职人员都以饱满的热情,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投入这次活动的举办。”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那就是在2017年,泉吉乡组织干部群众成立了一支业余的歌舞团队——湖畔牧人文工团。更难得的是,在当年全州歌舞大赛中,作为唯一一支业余歌舞团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泉吉乡党委政府办公楼的过道里,挂满了诸多荣誉奖牌,其中有一块是“省级文明乡村”。

  在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中,全乡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格局,推动了泉吉乡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各项共同发展,得到大家认可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正如李万录所说,要提高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思想认识,就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当做全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方能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漫谈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物质内涵

  可以说,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不难看到,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泉吉乡深刻意识到,创建不只是获得一块金字招牌,提高百姓的文明素质才是最终目的,而素质既包括现代文明意识,也包含传统道德底蕴。

  从新闻报道的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民生和幸福工程。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法和抓手,努力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不仅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也赢得了人心、民心。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扎扎实实地为百姓办了好事,办了实事。这点无论是市民还是村民,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精神文明创建,不仅带动了大众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还加强了政府的职能建设和作风的转变。

  就拿新泉村“三委”班子一心谋发展,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事例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看问题,扎扎实实解决问题的好现象。有这样的工作作风,又怎么不给百姓带来文明的福利、和煦的春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文明创建给百姓带来的福利。

  文明不是光吃饱吃好,还要有文化的给养,精神的充盈。在全国各地的精神文明创建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的建设,无论是推动精品创作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是整治黑网吧、治理黄赌毒到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创建始终把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更方便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文明素质道德建设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这样的举措,这样的行动,得益的都是百姓,百姓怎么不欢迎,怎么不拍手赞誉?(范文举)

温暖高原

家有孝子幸福长

  盛宗伟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科所的一名技术人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家里上有76岁聋哑残疾的母亲,下有上大学的女儿,85岁久病在床的父亲年前刚刚去世。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盛宗伟夫妇始终积极乐观,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的含义,用心把小家经营得温馨幸福。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盛宗伟夫妇用赤诚的孝心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他父亲因病卧床长达3年,期间老人的病情不断加重,由一开始的卧床大小便定时接,到后来出现老年痴呆症致使大小便失禁需要随时接。

  在最后的一年里,父亲的老年痴呆症病情加剧,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起居必须有人贴身照料,加之老人黑夜白天颠倒,半夜哭闹是常有的事。盛宗伟夫妇把下班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上,白天给老人擦洗身子,清洗床单被褥,晚上陪护伺候,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一有空闲,就用轮椅将老人推到公园、广场等热闹的场所散心,而老人由于久病性情异常,时常乱发脾气,他们就耐心解释、并按照老人的意愿伺候,直到老人心情变好为止。

  年迈残疾的母亲也帮不上一点忙,身体不适的时候经常要在身边照顾。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守护病人的生活让盛宗伟夫妇非常劳累,但从来没听过他们的一声埋怨、一声牢骚。曾有人问盛宗伟:“你们老父亲长期卧病在床,母亲又是残疾人,两位老人每天都需要照顾,你累吗?”但他却非常平淡地说:“老人生病,我们身为儿女伺候是应该的,累点没事儿。”

  在女儿的教育上,盛宗伟夫妇俩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夫妇俩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女儿,影响女儿。在物质生活中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全家人衣着朴素,生活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他们还经常教育女儿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用孝心善行和勤俭质朴为女儿树立了榜样。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女儿十分懂事,学习刻苦,考上了大学。

  与人为善是盛宗伟夫妇为人处世的原则。盛宗伟为人低调,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遇事总是优先考虑别人,将自己的事放到后面。与邻里互谦互让,互相帮助,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他们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他为人一向勤快,在节假日闲暇时间,他还经常把自家门前种的那块小菜地里的新鲜小菜送到邻居家尝鲜。

  盛宗伟夫妇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一起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陪伴女儿成长,努力营造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用健康的生活态度,绘就最美家庭色彩。(祁连山)

一线故事

达日草原上的“雷锋车队”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平均海拔4200米,位于青川交界处的交通要道,被称之为果洛地区的“旱码头”,流动人口出入频繁的大枢纽。

  在达日草原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冠以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车队”。

  他们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其中一位叫马生林的师傅,从2015年开出租车至今已有4个年头,在运营工作中,每当乘客下车时,他都要提醒乘客不要落下随身物品,每次捡到乘客不慎遗留的物品,他都第一时间上交运管部门以方便归还失主,他用真诚和爱心感染着每一位不相识的乘客。

  那是去年夏天,刚刚出车不久的桑热师傅发现后备箱有一个棕色的皮箱。包里有一千多元现金,还有用塑料袋包裹的1.5公斤虫草等若干物品。桑热立即调转车头回到刚刚乘客下车的地方,但是乘客已经离开了。桑热第一时间驾驶着出租车回到公司,并将皮箱上交到公司。仅仅半个小时后,失主便顺利地拿回了自己丢失的价值23万元多的物品和现金。

  措尼师傅在车内捡到现金2300元和装有身份证的钱包后,已及时归还失主;次俄师傅在车内将装有15000元现金和金戒指的手提袋主动上交运管所;帮勒师傅将装有1300多元和身份证户口本的手包及时送还失主……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桩桩件件的小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达日出租司机拾金不昧蔚然成风的好口碑,一时间,“雷锋车队”成为了达日一张口口相传的“金名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们用真情构建着社会和谐,用诚信诠释着县域文明。

  爱心车队对自身荣誉看得很重,尽心尽力维护着这一公益品牌。桑热师傅说:“每个达日出租司机都代表着达日的形象,我们作为服务窗口单位,更是如此。重大活动我们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平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说话要文明,车容车貌要干净,每天我都认真把车辆打扫一遍,让乘客坐着舒心。”(张浩)

“零彩礼”也幸福

  诗情画意的夏日,绿意盎然的峨堡古镇生机勃勃,一场特别的婚礼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草原白石崖村拉开序幕。新人桑德海和银木措身着庄重大方的藏式喜服挽手走来,来自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的祝福声此起彼伏,大家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也见证峨堡草原首场“零彩礼”“零陪嫁”的婚礼。

  这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特别婚礼,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也没有披红挂绿的陪嫁品,细打听,婆家没有出“彩礼”,娘家没有带“陪嫁”,这对“90后”小夫妻以这样别致的方式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说起“零彩礼”的初衷,快人快语的新娘银木措有些激动:“都说男方彩礼出的高就是对女方的尊重,可我不这么想,只要桑德海对我好,我们的日子也一定能越来越好。”

  其实这场“零彩礼”的婚礼,也经历过一番曲折。

  2018年3月,志趣相投的桑德海和银木措经人介绍认识,今年端午节后,两家人开始商量结婚事宜。在当地,从订婚到新娘过门就要20万元左右,还不包括县城的婚房、车辆等。这似乎已经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今年25岁的桑德海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困,“彩礼”的压力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儿愁眉不展。善良的银木措深知桑德海内心的忧愁,她也从心底反对日益高涨的“天价彩礼”,她向桑德海表明了不要彩礼的想法。

  “当银木措说出她的想法时,我打心眼里感激她,可想到这样会委屈了银木措,再说她的父母也不会答应。”桑德海内心很纠结。

  银木措的父母起初很反对她的想法。“女儿出嫁,居然一分钱彩礼不要。我怎么面对乡亲们呢?”父亲俄日保认为没有传统的彩礼和陪嫁,他们的婚礼是残缺不完整的。

  银木措在驻村干部、村干部的多次帮助下,和父母反复讲“零彩礼”婚礼的好处。“高额彩礼只会给男方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嫁过去就要面对债务。真爱不能和彩礼划等号,没有什么比桑德海对我好更值钱。”银木措数次劝说,双方父母终于同意了这场“零彩礼”的婚礼。

  当父亲俄日保将心爱的女儿托付给桑德海时,桑德海激动地说到:“我们结婚了,肩上有了家庭的责任,‘零彩礼’‘零陪嫁’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我们会用这部分钱更好地为今后的生活打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夫妻同心,日子会越来越好!”他坚定的眼神里,是对婚后生活的无限期待。

  这场特别的婚礼,也拉开了峨堡镇推进移风易俗和实施新修订《村规民约》以来“零彩礼”“零陪嫁”新风尚的帷幕。

  2018年底至2019年夏,峨堡镇党委着力修订《村规民约》,历经数月,广泛征求民意,经会数次,不断修改完善,从社会治安、草场管理、村风民俗、相邻关系、婚姻家庭、社会公德、环境卫生、奖惩措施等多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倡导婚事新办、喜事俭办。

  “‘零彩礼’‘零陪嫁’夫妻出现后,镇党委决定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桑德海、银木措事迹,树立弘扬时尚文明、勤俭节约的婚恋新风。”峨堡镇党委书记如义说。(杜照林 范文举)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