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送别流沙河:跌宕起伏又干干净净的一生

送别流沙河:跌宕起伏又干干净净的一生
2019年11月24日 10:57 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送别流沙河:跌宕起伏又干干净净的一生

  一辈子干干净净的作文,干干净净的做人

  11月23日下午3点45分,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流沙河去世,享年88岁。消息最早在23日上午发出,但流沙河的家人随即否认了去世的传闻,表示还在抢救中。到了下午,老人还是走了。据流沙河的夫人吴茂华透露,老人走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应该感觉不到痛苦,比较平静。

  流沙河出生于1931年,成都人,原名余勋坦。回望一生,流沙河经历过理想的年代,后来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下放老家劳动糊口,平反复出后回到自己参与创刊的《星星》杂志做编辑,并将余光中等台湾诗人的作品介绍到大陆,后来他停止诗歌写作,潜心研究汉字与文化经典。

  流沙河的诗作《理想》和《就是那一只蟋蟀》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许多年轻人也都耳熟能详,甚至背诵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如今,蟋蟀不复鸣响,许多文化和诗歌界的人纷纷表示纪念和惋惜。《星星》诗刊前任主编、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专门撰写文章。流沙河的一生“有过曲折和坎坷,但他在经历曲折和坎坷之后,获得的是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一辈子干干净净的作文,干干净净的做人,留给我们的也是干干净净的文学庇护和人生庇护。”

  作家阿来也对记者表示,“一名好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每个人的肉体都会走到生命终点,但好的作家,会依靠好的作品获得生命延续,而流沙河就是这样的作家。”

  流沙河是笔名,出自《尚书·禹贡》:“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而在1957年,二十六岁的流沙河卷入风暴的巨浪中,一度是“河沉大海”。当时他写了一组诗,名为《草木篇》,没成想,成为了钦定的大“右派”。身边的朋友还开玩笑,既然是钦定,不知有没有黄马褂之类的,流沙河说没有。

  蓝英年是流沙河的同时代人,只比流沙河小两岁。此前,蓝英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主动聊起流沙河。1957年,蓝英年是北京俄语学院的一名助教,在新华书店买到了流沙河的诗集《告别火星》。当时,流沙河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刚刚开始运营,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官方的诗歌刊物。

  蓝英年觉得流沙河的诗歌清新可喜,言之有物,与那些反映阶级斗争或抗日战争的诗不太一样。他还随口背诵《草木篇》里的句子。“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这是流沙河以白杨树为题写的一首诗。

  在五十年代的政治语境中,这样的诗句很容易招致灾祸,更严重的是,身边与流沙河有关或无关的人都牵涉其中。蓝英年将流沙河的诗推荐给了同屋的舍友老刁,老刁本来从不读文艺书,但很喜欢流沙河的诗,他的弟弟甚至还在团员大会上朗诵流沙河的诗,结果三人全部受到了批判。

  流沙河喜欢苏俄文学。文革时期,他也经历了抄家和焚书。当时,他专门写过一首短诗,“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

  蓝英年是专门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到了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他写出了《寻墓者说》,流沙河专门托朋友跟他要一本,并题写了一副字作为回赠,里面是一首诗。“野外小河红莓花,梨花天涯喀秋莎。转眼兴亡悲往事,白发人听后庭花。”

  1979年,《星星》复刊,流沙河也摘掉了二十年的右派帽子,在《星星》担任编辑,并加入中国作协。他一度“官授”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但从来不去开会。

  1981年秋,他在火车上读到了台湾《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深受触动。第二年,他在《星星》诗刊上开设专栏,并出版了《台湾诗人十二家》,为每一位诗人撰写介绍文章,成为当时读者了解台湾诗歌状况的重要窗口,影响十分广泛。

  这其中,余光中跟流沙河的缘分最深。余光中生于南京,比流沙河大三岁,战争年代都在巴蜀地区度过,算是同乡,也是同姓。余光中曾经写过《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而流沙河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为回应。“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

  1996年,流沙河退休。尽管不再写诗,但依然关注文学。《星星》前任主编梁平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上午,流沙河到他的办公室聊天,谈起当下的诗歌写作和刊物。流沙河是《星星》诗刊的创始人。梁平印象很深刻的是,尽管已经停笔十几年,流沙河对于诗歌的看法依然很锋利,让梁平感同身受。

  流沙河也跟梁平说起自己停笔的原因,一个是现在写出来超不过以前的自己,没有那种愉悦的感觉了。二是现在有的人写诗越来越离谱,莫名其妙,跟生活没有关系,读起来也无法让人感到快乐。他认为诗歌应该有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不能只停留在内心,那样就太无关痛痒了。

  在诗歌之外,流沙河找到了新的兴趣点,那就是汉字和文化经典。他给海外的一家报纸开过名为《简化字不讲理》的专栏,讲述简体字背后的汉字故事与变迁史,并且在晚年把大量精力用来讲述《诗经》。

  晚年的流沙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天必须读书,至少两个小时。他的房间里放着一张老式的大床,常读的书搁在床上,占据了半边,被他看作是“命根子”。流沙河的儿子余鲲对媒体表示,流沙河生前还有遗憾,一些写作和研究计划没有完成。

 

点击进入专题:
著名诗人流沙河去世

责任编辑:范斯腾

星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