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澳门人没在身份上困惑过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澳门人没在身份上困惑过
2019年12月22日 20:07 澎湃新闻

  原标题: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澳门人没有在身份上困惑过

穆欣欣,江苏省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 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 图穆欣欣,江苏省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 人民政协报微信公众号 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容韵琳小朋友用稚嫩的童音唱出《七子之歌》,诉说着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给所有人带来深深感动。《七子之歌》是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旋律,记得总导演李凯告诉我,当时希望找一个澳门的小朋友来演唱,不需要经过训练,而是最本色的澳门声音。本色,在回归时让世界看到了澳门人的亲切和温度,看到了独特的澳门。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澳门一直有些“隐形”,人们容易误以为港澳是一个地方,对澳门没有什么真切的认识。1999年12月20日,回归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使澳门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澳门人身处喜庆的氛围中,盼望着回归,“静静”的他们就这样本色地走上了世界舞台。每一个澳门人都是回归的亲历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回归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也成为回归历史的书写者。

  几百年来,澳门历史风云变幻,值得骄傲的是,澳门人没有在身份上困惑过。中国人,这是我们不变的身份,这也使得我们在情感上跟祖国一直紧紧相依、血浓于水。回归20年,澳门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家真真切切感到澳门的和谐稳定跟祖国的支持分不开。如果说回归前澳门人在情感上是期待,那么到了今天则是感恩。我们会经常想,怎么把澳门的力量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澳门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

  澳门虽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但中华文化一直是主流,没有断层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今天的澳门是一个长期实践文化多样性最佳例证的地方,它开放包容,能够欣赏到不同文化之美。我们经常说澳门有三张名片:一是2005年,包括8个广场前地和22座建筑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个世界文化遗产;二是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称号;三是澳门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也有8项。澳门的文化便蕴含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保护好它们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文化局的基础性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我们做文化推广,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近年来,澳门每年都会举行文化遗产嘉年华,用游戏的方式为市民普及文化遗产;小小导赏员培训计划则让十几岁的孩子成为导赏员,在澳门历史城区每一处文化遗产为游客讲历史故事;从2010年开始,澳门将一些文物建筑活化,如叶挺将军故居、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中西药局旧址、冼星海纪念馆等。通过这些努力,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到文化遗产是澳门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财富,用文化把澳门的昨天、今天、明天连接起来。

  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众人之事,在做文化的推广时,一定要着眼于大众,用灵活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传播美好。如今,澳门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里所有人的日常,我们每天穿梭而过的,是几百年的建筑,沧桑的历史和鲜活的生命力共存,这种感觉很奇妙。

  今年6月,我和廖子馨女士共同主编的《记取归来时候——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特辑》出版,每个澳门人都是回归20年的见证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把这些故事集结起来,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切入澳门回归的新视角,它不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我自己而言,回归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也为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视角。我希望用作品、用故事来诉说澳门的历史,于是在澳门回归15周年时创作了京剧《镜海魂》,表现葡萄牙统治时期澳门人舍生取义的担当精神。延续作品的生命力,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只有行动起来才有自信。爱国爱澳的价值观要深入人心,需要我们讲好澳门故事,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到人们心里,然后共鸣、升华,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

  回归对澳门文学以及澳门作家带来巨大的影响。回归前,澳门作家创作以副刊作品居多,主要关注日常生活,文字以清新质朴见长。回归后,澳门作家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去,与内地作家交流。更重要的是20来年澳门社会急速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是前所未有的,给创作者带来很大冲击,他们对变化最为敏感。于是,澳门作家眼界更为开阔,积极思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开始关注主旨宏大、历史底蕴深厚的本土题材,这是澳门文学生态的一个重大改变。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我和同事们的工作较之以往多了很多,但看到人们在文化活动中享受精神的愉悦,我们心满意足。对于澳门人以及每年数不胜数的游客来说,澳门文化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今年,澳门艺术节度过了30岁生日,澳门国际音乐节也已是30多年的品牌文化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发展定位之一,既是对澳门历史上文化功能的肯定,更赋予澳门文化发展新的使命和机遇,要让更多人看到澳门的文化一面。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文化合作已有坚实的基础。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新的平台,让我们能走得更远更好。澳门现在正利用自己在中葡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把中葡文化交流成果带到大湾区来展示,丰富人文湾区建设;另一方面把大湾区文化成果通过澳门走进葡语系国家,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新起点。

  来源:谢颖/微信公众号“人民政协报”

点击进入专题: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责任编辑:张玉

澳门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