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春光依旧好 农事大不同——云岭春耕三变记

春光依旧好 农事大不同——云岭春耕三变记
2020年03月20日 18:41 新华网
原标题:春光依旧好 农事大不同——云岭春耕三变记

  新华社昆明3月20日电  题:春光依旧好 农事大不同——云岭春耕三变记

  新华社记者 庞明广

  三月云南,春回大地,正是春耕农忙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翻土、播种、栽苗、浇灌……云岭大地上,村村寨寨忙得热火朝天,春耕画卷上的诸多新变化、新气象更是让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一变:昔日面朝黄土 如今动动手指

  站在蔬菜大棚里的一台控制器前,云南省嵩明县嵩阳街道枫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监事付贵熟练地点击着按钮。不一会儿,各项参数调整完毕,精准配比的水肥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一棵棵刚栽种下的番茄苗根部。

  身穿休闲服、牛仔裤,脚蹬一双黄色休闲皮鞋,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这身打扮便是付贵春耕的工装。“别看他文绉绉的,今年开春种菜,缺了这小伙子可不行。”嵩阳街道干部徐荣说。

  合作社的52户社员是从东村社区干河、菜子箐两个居民小组搬迁过来的贫困户,村民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过去只会粗放种植玉米、青稞等农作物。为了帮助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合作社专门招聘了大学生付贵。

  付贵在合作社专职负责管理两座无土栽培蔬菜大棚。“我种的蔬菜喝的都是过滤水。”付贵说,大棚滴灌用水要经过活性炭、石英砂、紫外线三套设备杀菌消毒。在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无土栽培的番茄藤蔓可以爬几米高,每亩年产量可达20吨。

  菜子箐村民张桥友说,以前春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腰酸背痛,收成却低得多。“还是娃娃们厉害!”

  二变:精准对接需求 市场缺啥种啥

  三月中旬,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的600亩青花菜长势十分喜人,有的菜心中间已冒出了拳头大小的花球,整个坝子放眼望去犹如一片翠绿的海洋。

  对新楼房村村民来说,种菜还是一桩新鲜事。村外虽然有一块平坦的坝子,全村人均耕地有5.8亩,但过去主要种玉米、烤烟,土地产出低,村民每年辛辛苦苦,日子也并不宽裕。

  马鸣乡党委书记冯荣力说,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00余人,贫困发生率曾达14%。“我们这里条件不差,但老百姓和市场脱节,单家单户不敢闯,企业也不愿意和散户打交道。”

  去年7月,马鸣乡以新楼房村为试点,成立村扶贫开发投资公司,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全村有300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总计5067亩连片土地全部由公司统一规划种植。

  “一个村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冯荣力说,开春以来,新楼房村已种植青花菜600亩、羊肚菌52亩、小春洋芋1000亩、烤烟2500亩。村民不再为销售发愁,每一个品种都签下了订单,合作公司不仅要按合约价格收购,还要提供种苗、技术指导。

  “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生意经。”新楼房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社长张柱生说。

  三变:收入日趋多元 分红工资样样有

  在大棚里栽了一天番茄苗,嵩明县枫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4岁的社员李正祥领到了100元务工费。在家干活就有工资,合作社年底还有分红,这让老汉十分开心。

  更让李正祥高兴的是,合作社引进了设施农业技术后,种植效率大大提升。以两个番茄大棚为例,春耕栽苗最忙时也只需要八九个人,大大解放了每家每户的劳动力。

  干河、菜子箐居民小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距离嵩明县城只有10多分钟路程。成立合作社后,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骑摩托车就可以到城里打工,每月至少也有2000多元收入。“现在村里几乎找不到闲人,再也不用一家人守着一小块地过日子了。”李正祥说。

  马龙区也是如此。冯荣力介绍,新楼房村村民以土地入股村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后,每年可以拿到三份收入:每亩800元的土地保障金,在公司劳动的工资,以及公司每年的分红。

  春花烂漫。散布在云岭大地上的一家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正成为乡村经济的“领头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春耕的变化,预示着我们乡村振兴新景象。”冯荣力说。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