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我们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听说这个城市里的村落----"垃 圾村"的。 在去之前,尽管我们做了种种想象,但还是被那里触目惊心的恶劣 生存环境所震憾了。更让我们吃惊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已在这座城市 里存在了数年之久,但却始终处在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中。 尖岭村的某个村干部说,那里又脏、又乱、又差,简直就是一个" 垃圾特区"。我们问他:"你去过那里吗?"他摇了摇头。 我们的采访对象许新爱说,他在这座城市拾荒已有两年了,除了城 里人的白眼和呵斥以外,几乎没有和一个城里人有过哪怕一句话的交流。 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是个例,是特殊现象,根本不具有代表性,不 值得去关注。 但是,如果他们混沌地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 就降生在了农村;没有办法选择是否能够读书,就被迫辍学;没有办法 选择是否留在家园,就因为土地的减少,……那么他们所遭遇的所有不 幸,都不是个人的悲哀,而是社会的创痛。 因为你我或许能够逃离这不幸的陷阱,但是我们不能无视问题的存 在。 在这组报道里,我们不厌其详地展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这么去做, 不是想用"优越"的同情去"把玩"一种"贫穷",也不想在刺目的对 比中,告诉所谓幸福的人去珍惜自己的幸福。 如果生存是所有问题的起点,也是终点,那么就让我们直面它。因 为关注是理解的开始,关注也是希望的开始。 凹陷在省会市区东部的高楼之间,这里显然要算一个“盆地”。在 这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低矮简陋的小平房,肮脏的街道和院落,茫 然麻木的面孔。这里的住户都是从遥远故乡的土地流落到城市,靠收捡 城市的垃圾破烂为生的乡下人。 2月21日上午9时,安徽省抚阳县坟台镇43岁的农民冯晋英好不容易 来到了石家庄市区尖岭村这处临建房区。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丈夫的姑 姑以及村里的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是受了乡亲的鼓动来这里捡破烂的。 4个人租下了一间姓孙的当地人的简易房。 冯晋英所落脚的“垃圾村”由来已久。这个“村子”在两三年前还 是尖岭村村民的菜地,面积有三四十亩的样子。因为两年前附近有一个 大垃圾场,就慢慢聚集了许多以安徽人、河南人为主的捡垃圾者,尖岭 村的村民就把菜地改建了近100间简易平房出租。1999年夏天后垃圾场 被清理走了,但这里自然形成的以捡垃圾、收废品者为主的“村落”却 已经形成了规模。这些人以亲戚或家庭为单位住在一个房间内,以每间 住4人计算,垃圾村的总人口大概有400人左右。 这里的住房是十分拥挤的。每间房内至少要住4个人,甚至更多。 以屈红现为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住着老小总共7口人:屈红现及 其妻子贾桂英、贾桂英弟贾振英及其妻子和孩子、贾桂英婶子尹秀兰及 其儿子。屋里除了一大一小两张铺外,就再没有回身的地方。两对夫妻 和一个小孩横住在大铺上,50多岁的尹秀兰和20岁左右的儿子睡在另外 一张铺上。尹秀兰说,没办法,住的人越多,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房租 就越少,再说,现在"垃圾村"里几乎已经住满了人,空房极少了。在这 样的居住条件下,最基本的夫妻生活都难以保证,"村"里人对这方面的 询问都不愿多说。 "村民"们的饮食状况都很相似:除了馒头、面条、猪油是买来的, 蔬菜无一例外都是捡的,甚至有的人连捡来的肉也吃。冯晋英在菜市场 上捡来了差不多有1公斤肥猪肉,可以肯定肉早已变质,即便是炒熟后 猪肉仍然明显地发乌。屈红现同院的邻居在一家属院捡到几块冰冻的熟 猪肉,这将是他们一家近一段时间的美食。在这里,村民们一切捡来的 东西包括日常用药都敢吃。这样的饮食状况隐含着极大的威胁。据屈红 海介绍说,去年夏天他们临院的一个乡亲就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中毒死 了。 "村民"们的居住环境也十分恶劣:捡来的和收来的垃圾就堆在屋 外的院子里,包括脏乎乎的塑料薄膜、废纸、破衣服、烂鞋、风干变质 的馒头油条、潮湿长毛的豆制品。"村民"们自己的生活垃圾就倒在院 外道边,也没有人来管。"村"里到处都是酸兮兮、馊乎乎的味道。院 里和屋里经常可以看到到处乱窜的老鼠。"村"里没有专门的下水道, 大家的生活污水就随手泼在院外的小道上。遇上雨雪天气情况就更糟, 院里和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处下脚。每个院里的"村民"共用一个厕 所,大都是挖个坑两边再砌上石砖挡一下。厕所有的建在院内,有的建 在院外,下雨天时粪便四溢。 这就是"垃圾村",恶劣的环境却是400人赖以生存的"天堂"。(本报记者王坤 蔡晓辉)
|
![]()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