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午间一小时:关注自救与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9日11:31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王 琳:北京第六医院的副院长

  李庆华:中国红十字会负责卫生救护工作人员

  原 杰:主持人

  刘 钦:责任编辑

  (节目开始曲)

  原: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原杰,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谈的话题是和生命有关的,也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城市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庞大,人们在城市里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时刻受到各种灾害、灾难以及疾病的威胁,其中有不少人不懂得急救和自救方面的知识而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或者他人的生命,由此,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都有必要了解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机构,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危难,所以我们今天请来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第六医院的王琳副院长,王院长您好,王院长已经多次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了,应该说跟听众朋友也是老熟人了,还有一位是中国红十字会,负责卫生救护工作的李庆华先生,李先生您好。

  李:你好!

  原:值得说明一点是今天把王院长请来是除了她担任自己的行政职务以外,她还在急诊科工作过多年是吧?

  王:对,而且现在还兼任急诊科的主任。

  原:所以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念。今天我们讨论关于急救和自救方面的知识我们就想到了王院长,希望您今天能够多讲一些有关方面的事例和病例,多给大家提个醒,还有李先生,希望李先生在我们节目里也能给听众朋友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确实从全社会来讲,据我所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人还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们节目编辑刘钦在做这期项目之前,上街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说你在路上突然发现有人晕倒,你是不是知道应该怎么去急救。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正确回答该怎么办的。有的人甚至连120这个急救号码都不知道,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段采访录音。

  录音:

  刘钦:如果您在路上发现有人倒下了,您知道该怎么急救吗?

  被访者1:人工呼吸嘛。

  刘:您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吗?

  被访者1:好像先用手压住心脏那个地方,我也不太清楚。

  刘:那您是怎么知道的呢?

  被访者1:我在电视上看过。

  刘:具体要您做的话您有多大把握?

  被访者1:我没做过也不知道。

  刘:也没学过是吧?

  被访者1:对,没学过。

  刘:那您知道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

  被访者1:112嘛。

  刘:112啊?

  被访者1:不是112,反正差不多,你一问也问着了。

  被访者2:是打110吧。

  刘:110,那您知道还可以打什么电话吗?

  被访者2:110、120。

  刘:那如何让您对他救护您知道怎么做吗?

  被访者2:不知道。

  被访者3:赶快打个车送医院。

  刘:那具体情况怎么操作呢?比如怎么抱这个人,上车以后怎么让这个躺下呢?知道吗?

  被访者3:这个就要看他什么病了,如果是心脏病、高血压,这时候就不宜让他坐起来,让他好好躺着。

  刘:你学过救护这方面的知识吗?

  被访者:没学过。

  刘:那您知道救护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

  被访者:忘了。什么号码我觉得也不是……

  (音板: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危急中的自救与救人,请您继续收听。)

  原:王院长,在节目开始,您做为一个从事急救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是不是能给我们讲一些相关的事例?

  王:好,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和一些常识,在我从事的急诊急救工作的几年之中,我发现很多青少年或者儿童,在家中或者工作的时候出现了这种意外的病例吧,因为缺乏急救常识而断送了生命,是非常可惜的,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今年2月2号下午我们急诊科送来一位年轻的,36岁的急诊病人,这个小伙子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据他家人讲最近两年经常胃痛,他就误认为自己是胃病,就买了一些胃药吃,2月2号上午又开始持续性的胃痛,他又以为是胃病,就吃了大把大把的胃药就上班了,可是上班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昏迷,四肢抽,这个时候单位的同事马上把他送到我们医院可是已经晚了。路上又堵车,送到医院已经30多分钟了,我们查体的时候瞳孔已经放大,呼吸停止,心跳没有了,四肢已经发紫,他的家人和陪同的同事都非常不明白,问我们医务人员他到底是什么病,这样死亡的,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动员做了尸解,在此也感谢家属的支持和同事的支持,特别支持这项尸解工作,尸解以后发现这个年轻人死于大面积的急性心肌梗死,有两个问题要说清楚,第一、36岁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在40年或者30年以前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在大家看来心脏病都是老年人得的,可是为什么这个发病率为什么提前了?是因为我们生活的饮食结构和我们生活节奏加快造成的,第二、这个年轻人两年前胃痛的时候就开始做心电图或者有关方面的检查,那么我们考虑两年以前的胃痛恐怕就是心绞痛,2月2号发病的时候恐怕也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前兆。

  原:他自己也没想到我自己胃痛怎么会跟我的心脏有关联。确实有关联吗?

  王:对,他胃痛恐怕就是心脏的缺血造成的疼痛,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到发病当天,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胃痛?因为年轻,他觉得自己这么年轻不可能得心脏病,家属也是这么认为。

  原:可能实际上痛的还不是胃?

  王:不是胃,所以您提的这点非常好。还有一个误区是往往心脏引起的疼痛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可以表现为胃痛、牙痛、头痛或者是肩膀痛或者是上肢痛等等,表现得非常不典型,再加上年轻,他就误认为不是心脏病而是胃病。

  原:心脑血管疾病这两年可以说危害是非常非常大的,我看您面前放的最新的报纸就写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逼近年轻人。

  王:对,这是《北京日报》3月1号的报道。

  原:而且是放在头版。说明的确应该引起大家伙的注意。

  (音板:遇到中风病人应该怎么办呢?请他人拨打急救电话120的同时,使病人平卧,在双肩下垫上低枕头或者折叠的手巾,使病人头部后仰,同时取出病人口中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不要晃动病人,保持病人头部平稳。《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危急中的自救与救人,请您继续收听。)

  王:那您接触的这些急诊当中,哪几种类型的是比较多的?

  王:第一种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是我刚刚提到的,往往这些人和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者是虽然有这些病,平常不注意,没有检查出来。

  原:这是本身就有这些病。

  王:他可能不知道。

  原:然后急性发作。

  王:对,这一部分人一般是青壮年,40岁左右的比较多,像这部分人我们提倡每年应该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包括心电图、血糖、血脂等等。第二大类是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现在年龄也提前了,在以前是60岁以后的人发病,可是在2000年10月3号的时候我们接诊过这样的病人,是48岁的男性,因为以往有高血压病,没有正规的吃药,也比较胖,早晨起来觉得头痛,但是也去上班了,九点钟的时候头痛加重,在跟同事谈工作的时候一头就栽在地上了,可是送到我们医院的时候却用了一个夏利车,没有用正规的救护车,那么我们打开夏利门的时候发现这个病人是躺在后排座上,是脖子弯着的,我要告诉大家,为什么我强调这个姿势,因为脖子弯着的时候呼吸道没有打开,造成了什么结果呢?这个病人拉到我们急诊室的时候呼吸已经没有了,是被大量的痰和消化道的分泌物反过来堵塞在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如果这个人是救护车送来,平躺在车上,脖子是直直的,而且稍微后仰一些,那么呼吸道就能够打开,同时头歪向一侧,分泌物可以排出来,如果要那样做了,我考虑送到我们急诊室的时候可能还有生存的希望,这是第二大类,脑血管疾病,第三大类就是小孩,他的异物堵塞了气道造成死亡,因为孩子吃东西不注意,他的吞咽反射不是非常灵敏的,造成食物误入气道,造成孩子死亡我也见过很多例,是非常可惜的。

  原:另外是不是还有些外伤,包括一些事故,交通事故等等呢?

  王:那就太多了。

  原:看来涉及的面还是非常广的,如果要有一些相关的知识是不是就能够更好的保护有急症的人的生存,我想问问李先生,急救方面一般都是找医院的,是吧?很少会想到中国红十字会,但实际上红十字会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像王院长,他们救护的已经是医院以内的了,但是现在在入院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不是也是特别宝贵?

  李:我们开展的救护培训和救护普及他的特点就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性的,就是动员大家都要去了解一些最常见的,多发的疾病,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时的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死亡率,这是我们很重要的目的。

  原:这也是红十字会在和平时期所从事的重要工作之一了。

  (音板:送病人去医院,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出租车,但是有些病人不宜打“的”去医院,一是脊柱创伤病人,脊柱伤病的致残率很高,对于脊柱受伤者的正确搬运是处理病人的关键,乘坐空间狭小的出租车,对病人的伤势恢复不利,甚至可能造成终身残疾,遇到此类伤病者应该遵守快速、正确、轻柔的原则,用急救车送往医院。二是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病人的处理方法是尽量减少出血,待病情相对稳定后才可转送医院。《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危急中的自救与救人,请您继续收听。)

  王:刚才李先生讲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出现意外伤害或者急病,发现他突然倒在地上或者昏迷不醒的时候,发现他的人往往不是大夫和护士,是路人,家庭的亲属或者同事,那么我们叫第一目击者,对于全民进行第一目击者的培训是我国的一件大事,记得在几年以前,我觉得北京或者别的省市,一些居民或者普通工作人员对于第一目击者的抢救尝试,它的知晓率是非常低的,让我高兴的是这几年的寒暑期,中小学生有绿色夏令营,他是到北京市急救站进行培训,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培训,做一些简单的培训工作,比如抢救的知识的训练,非常好,而且有很多的大人,比如大的工作单位,像我们医院要求大夫护士都得会,还要求一些工作人员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因为你在行走途中或者在家里看到一个人倒在地上的时候不能束手无策,应该救护别人,包括自己有些常识都是对自己的自我保护,我昨天看《健康报》有篇文章,题目是《公安干警,您掌握医疗救护技能了吗?》,我觉得非常的好,因为我作为医疗急诊的大夫来说……

  原:特别有感触是吧?

  王:对,因为有很多被送到医疗急诊室的病人不是家人也不是同事,是民警,有几种,一种是户籍警,他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家中有老人昏迷的时候他送来,还有交警,他主要送的是交通意外伤害事件的伤害者,第三是110的报警系统,这些民警做了大量的院前的转院工作,那么还不够,光转院还不行,在你发现这些人的时候,公安干警应该掌握一定的救护常识,那就更好了,相得益彰,他能够迅速到现场,再加上他会现场救护,做到我们医务人员所做不到的工作,能提高人的生存率是非常好的途径。

  原:我觉得不光是王院长这样的医护工作者,希望社会上像警察、司机能够有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作为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觉得除去您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以外,像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应该掌握这样的知识。

  李:我插句话,我想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一个问题,很多老百姓特别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和掌握,有这么个情况,那是几年前,刚过大年初二,我和我姐夫在街上走,有两个车也是属于违章行驶的,把我姐夫撞到一边儿去了,当时撞得很厉害,他是搞公安的,也有自我保护意识,他往外翻的时候也进行一些头部的保护,我们几个亲戚全跑过去了,好多人都说赶紧送医院,我说先别动,毕竟我是学医的,我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说千万不要动,我就赶紧问他头伤着了没有,第一我是怕他的颈椎损伤,损伤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大脑,再一个就是我让他动动腿,他说不行,这个腿不能动了,因为旁边就是医院,我就让他们赶紧推了一辆平板车,推来后人也着急,就拉着那条腿使劲往上放,我说不能动,千万不能动,我就把他的双手叉在后背,平平的把他移到担架上,这样他不至于造成腰椎、骨盆各方面,你搞不清楚他当时折了没有,造成二次损伤,当时我比较冷静。

  原:这属于职业习惯。

  李: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他伤得比较厉害嘛,骨盆有四处骨折,肋骨有三处,还有前椎骨折,这一次基本是比较安全的,没有造成二次损伤,我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老百姓确实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假如我当时不在现场,或者其他人就这样生拉硬扯,当然那种心情我们能够理解,但是没有正确的冷静的去处理这种情况,给受伤者会造成更大的痛苦,但是他现在恢复得挺不错的。

  原:咱们刚才谈到现在举的例子都一直在说作为社会人群,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用,非常必要的。

  (音板)

  原:到医院急救之前是不是有一个最佳抢救时间呢?

  王:有,根据各种不同病种,我们都有不同的黄金时间窗,比如说心跳,刚才我讲到的骤死,6分钟之内,这叫黄金时间窗,那么急性心肌梗死……

  原: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打电话是来不及了。

  王: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让第一目击者,就是每个人都要会这套抢救措施,你在抢救的同时别人在帮助呼叫120,那么我们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在医务人员到现场这段时间确实要路人或者朋友或者亲人来掌握这套知识。

  原:那么什么样的病人还可以打个电话,叫个急救车之类的事情,通知一下亲友来帮助一下。

  王:第二大类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溶栓嘛,什么叫溶栓呢?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栓子堵住了供应心脏血管。

  原:把塞血管的那块东西化开了。

  王:对,非常形象,溶栓的黄金时间窗是几个小时呢?是6个小时,也就是从胸痛到溶栓之间只有6个小时,如果超过6个小时溶栓的效果就不好了。

  原:也就是现在咱们的药物能够做到6个小时以内的比较有较的把它化开。

  王:这样血管通了以后让一些心肌细胞不再坏死,也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这段时间如果你发现家里的亲属突然胸口痛,大汗,考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话一定不要惊慌,让他平躺在床上,家里有氧气给他吸上氧,要安静,如果有消栓甘油给他含上,同时打电话,我觉得这段时间还是来得及的。

  原:那电话应该怎么个打法呢?现在好像这方面的电话很多,最常用的有120,好像北京最近又开了999。

  李:对。

  原:有的人说打110也管用。

  李:999是我们红十字会开的一条线,999的意思就是救护、救灾、救助,这三个含义,不单纯是发生意外,伤害,发生疾病可以打这个电话,现在这个电话设在北京市急诊抢救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抢救中心,这个电话是原邮电部和我们红十字会总会批准现在在北京试点,其实现在外地也在申请开通999这个专线,如果发生灾害的话也可以打这个电话,因为我们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抢救中心专门有这么一条通信系统,从日本引进的,而且一旦灾害发生了有一个很大的指挥中心,全是比较先进的设备。

  原:功能都是哪些呢?

  李:比如说配的车很多,可以随时呼叫,但是现在正在调试当中,还没有正式开通,但是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这个系统了。

  原:这是北京市,但是从全国看来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打120。

  李:对,120、110,有的地方120和110是联动,打哪个电话都可以。

  原:所以刚才说打110我想到王院长提到的警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的,其实好像还不光是警察,像您刚才提到的司机、保安,现在很多都搞社区,都搞小区,小区里都有很多保安,我记得这些保安都比较注重学武打,是防盗用的,但是如果救助病人这方面的训练还是比较少,如果能把这些人群也都组织起来,除了每天训练队列,训练防身的防盗的本领以外再有点儿救护的本领,如果这个小区里发生点儿紧急的情况恐怕就能近便得多,就会让人感到更安全。我们的安全可能不光是怕贼怕盗,还有来自各方面的疾病、灾害、灾难等等这些方面。

  (音板:拨打急救电话是抢救危急病人的重要一环,急救中心的统一电话是“120”,当您拨通电话后,应该清楚说明意外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类型,伤员的人数及目前的情况,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惊慌,因为紧急服务控制室可以凭电话线追踪您的正确位置,但是在控制室人员没有挂断电话之前,你不要先放下话筒。《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危急中的自救与救人,请您继续收听。)

  原:我想问一下李先生,咱们国家在社会救护方面的现状能不能给听众朋友谈一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李:是这样的,我们红十字会系统搞了一个首先是要普及,我们普及实际很大程度上最初开始都是一些高危作业的行业部门,煤炭、电力、石油、壁纸,在这些方面先开始做,为什么我们要做?刚才已经讲了几点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工业部门有一个行业规则,也要求在上岗之前有相应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原:也是事故高发的单位吧?

  李:对,比如煤炭系统,井下作业,如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点,另外我们很多省市都在公路延线,依托农村的三级医疗网,建立了一种红十字急救网络系统,现在咱们国家公路是发展得比较快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特别是高速公路上,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如果就近去联系一些急救站,及时处理伤者、病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江苏省就在这方面搞得非常不错的,就建立了公路延线的急救站。

  原:大概多远能建立这么一个站呢?

  李:大概五公里到十公里,就设一个牌子,依托就近的卫生医院。

  原;实际还是一所医院,依托一所医院。

  李:对,但是挂的是红十字会的牌子,我们红会对这些人员培训,要掌握一些很常见的和几种处理的方法,同时也对我们机动车的驾驶人员当中开展一些救护培训,实际上发挥他们第一目标者的作用。

  原:驾驶员。

  李:对,因为他们在事故发生以后,即便公路延线有救护点也不是很快就能到达的,那么如果你当时处理不当的话,对他将来痊后、恢复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原:那以后这种培训能不能成为驾驶员必备知识?就是你学驾驶的时候还必须考一个急救本。这种可能有吗?

  王:有,在日本就是这样的,在取得驾执之前,先考你的现场救护技术,这个合格以后才给你驾照,在日本已经开始了。

  原:我想今后能这样就好了。在你学驾驶本的同时,在练车场边上再专门开一个救护区,你每天还有机会再去学学这方面的知识,等你100小时的驾驶技术都学完了,同时你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急救方面的知识。

  李:这个有,昆明市就是专门在计程车管理中心有一个专门的教室,就是司机同志来验证,来领证之前首先要进行培训,就在他的大楼里面。

  原:恐怕这些人学,一般都是学交通事故,外伤的处理办法,在家庭当中发现的其他一些情况,这种紧急情况……

  李:他这里面培训也包括王院长刚才讲到的心肺复苏的这种基本技能,也要讲这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有其他常见的疾病的处理,和意外事故的处理。

  (音板:食物中毒怎么办?首先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医务人员到来的同时,用人工刺激的方法引起中毒者的呕吐,另外对可疑的食物应该妥善处理,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危急中的自救与救人,请您继续收听。)

  原:刚才看了北京第六医院副院长王琳院长拿了他们的小卡片,名片,就很好,同时我也想是不是只有你们一家这么做了?

  王:对。

  原:如果每个医院都做就非常好,但同时又会带来一个问题,每个医院都有一长串的电话号码,每个医院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志会让社会上觉得很乱,有没有可能从我们社会总体来协调一下,我们现在说的所谓叫社会救助体系,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少?

  王:我觉得存在一个问题,像李先生他们的红十字会是民间的机构,像我们卫生系统是国家卫生部总管,包括医院的急诊科,包括各个城市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我们是治疗系统,他们是防卫系统,我觉得这二者可以统一起来做几件事。

  原:我听说王院长原来作为北京市政协还做过提案。

  王:第一个就是应该统一起来,进行全员的培训,包括中小学生还有人员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工矿企业,军队、学校等等,第二个就是应该把这些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车辆、物品等等,应该是统一的规划一下,我们讲救助站的设置在一个城市中它的放射半径越短越好,因为什么?应该合理的配置这些站。

  原:比如说刚才李先生谈到的延线的五至十公里设置的,这个半径是算长的还是……

  王:这个算是可以的,因为他延线的五公里十公里比较稀,不像咱们北京市,咱们北京要是能够五公里到十公里辐射,居民区相当大了,第三个我们建议特殊人员特殊培训,比如美国,美国在五年前就进行警察的培训,现在百分之九十多的警察都会一些简单的救护,另外还要做些事我认为,最近报纸经常登一个名词叫经济舱综合症,经济舱就是民航的这种比较廉价的机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是什么呢?是急性的肺堵塞,肺血管出现大的堵塞了,为什么在经济舱比较容易出现呢?实际在长期的坐火车,坐硬座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人在固定了位置以后容易血流缓慢,形成栓子,再一活动栓子随着血液容易到肺,堵塞到肺部,形成大面积堵塞容易造成死亡,所以这个病的名称提醒你注意,现在的生活方式,现在的交通工具和现在的抢救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美国在机场和比较重大的公共场所都设立了一种仪器,叫心肺复苏器,就是为仓死的病人进行抢救的,据他们统计,最近几年设立的心肺复苏器,也让大家都学会心肺复苏这种技术以后抢救了193例猝死的病人,这个数目是非常大的。可能在听众朋友听来193例算什么呀,实际上这些人,193条生命就会完了,而且往往这些人都是青壮年,所以我们国家应该效仿先进的国家这些抢救的管理系统和救护的全民普及,包括仪器设备合理的发放,不应该单单发放在医疗救护机构,应该在公共场所设立一些必要的设施,所以像红十字会和卫生机构的行政部门确实应该联手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大事。

  原:我觉得您这个范围一下子扩大了,由普通的人群应该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扩大到从政府的角度,从全社会的角度应该做一些切实的,必要的工作。

  (音板)

  李:从我个人理解,我想我们今后的救护体系的状况,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救护体系还是要以卫生部门为主,红十字会作为社会救护体系的补充和延伸要更多的发挥作用,然后再由多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全社会大众的参与的综合体系,我想卫生部门应该更多的注重一些临床的救护,跟踪世界先进的发展水平,加进临床救护的建设,特别是专业性方面的建设,红十字会应该更多的加强对大众救护知识的普及,组织大众开展现场的救护,发挥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建设,开展一些现场的救护,特别是当有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事故的现场往往是有很多的伤者患者,如果单靠卫生部门一家去救护的话,我想救护力量还是不够的,我想在事故发生的现场更多的现场第一目击者应该是老百姓、同事和他的家人,所以我们红会更应该在这方面加强一些力量,对老百姓,对大众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普及,使他们真正掌握一些急救的、自救的、互救的技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减少患者和伤者的死亡率和肢残率,关键是缩短伤者和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或者医院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挽救伤者和患者的生命,主要是这方面。

  原:我还想问李先生,在搞普及的工作当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李:我个人认为,第一点,现在实际上大众对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知识我觉得还是理解不够,尤其他没有真正体验到当他获得这些知识以后,真正使用获益后那方面的感受,我个人认为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其实更需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保障我们健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点就是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加强,特别是我们开展的这些工作涉及到很多行业,在行业部门开展,在企业部门开展,我希望这些行业,这些企业多多支持我们红十字会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本身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生产力,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不受到伤害和保障他们生命安全的话,我想他们会为我们的企业,为我们的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贡献。

  (音板)

  王: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不让人在生活当中出现意外,可以省一大笔开支,第二步,如果出现意外,得到了很好的救护,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他的救护时间,又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那么政府把钱投到这儿,是非常好的节约全国卫生资源的开支的很好途径,要加上这一句。

  原:我觉得王院长的思路非常好,我想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这些领导们脑子也都会算账的,你这么一说他们心里肯定也非常明白,既然如此,做好这项工作真是善莫大焉。

  王:一个女性,36岁的病人,她哮喘,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哮喘发作了,但是她也没有积极到医院来查,来治,在她发作,生命垂危的时候,到了某个医院住院抢救,如果在这之前,只是每个月花一两百块钱就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鉴于她失去了救治的时间,包括平常自我保健的时间,造成这个结果,住到这个医院,她花了20多万,最后花了20多万的结果是什么呢?出院已后长期不能工作,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笔损失,对国家这20多万是不堪重负的担子,所以健康保健,提高救护知识,确实是对于提高生命质量非常好的开支。

  原:我觉得这笔账可以细细算一下,但是生命是无价的,由于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或者朋友的生命应该说是非常可惜的,感谢二位给我们听众朋友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课,另外讲了很多相关方面的知识,谈了很多相关的一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起这个问题来,希望听众朋友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它实际上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刚才王院长说得好,应该善待生活,如果你想要生活得更有质量,让自己,让自己的亲人活得更好,家庭更幸福,你真是要拿出点时间来学学这方面的知识,这比你请他们吃吃饭,和他们去玩一玩恐怕更有实效,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政府部门也确实应该付起责任来,要想建立起大家所期望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这个急救保障体系,我觉得还真需要从政府这个角度,全社会都来关注他,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形成非常好的体系,来做为他的保障,感谢二位的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也感谢听众朋友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谢谢二位。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美籍华人柯约瑟将作客《海外来风》(2001/03/08/ 14:14)
3月10日午间一小时预告:雨晴将讲述她的人生故事(2001/03/08/ 14:12)
还孩子一片蓝天:从罪犯子女成长谈未成年人保护(2001/03/08/ 14:10)
成长的烦恼:《午间一小时》探讨追星族问题(2001/03/08/ 13:56)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
三八节特别专题:做一个味道十足的女人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