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幸存者证实:学生当时的确没有在做鞭炮 事件发生之后,焦点很自然地集中在爆炸原因上,经过众多媒体的报道,人们最关注的一点是:究竟是不是因为学生往鞭炮里插引信,才使惨案发生的?因为有几家媒体曾经对此言之凿凿。 记者在万载县人民医院采访了幸存的孩子。 身处爆炸中心的三年级学生罗林根头发被烧成卷曲状,脸上涂了棕色的烫伤膏。她在病床上说: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啊,邓老师正领着我们在念课文《蝙蝠与雷达》,念到第二遍时,忽然一下子就爆炸了,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过来,就看到把我挖出来的叔叔。 另一个病房住着伤势较轻、只是脑部软组织挫伤的四年级一班的温玉莲,她也肯定地说:当时我们在上课,没有做鞭炮。 芳林村邻村的一位家中经常承接鞭炮加工活计的郭姓村民向记者解释道:往鞭炮中插引信,这里几乎家家的孩子都会做。每年也总有出意外的。不过,这样的意外,往往不会真的有生命危险,只是灼伤面庞之类。尚不明真相的他说:芳林村小学坏了规矩,怎能把硝往学校背呢?怎么也得把硝装筒(爆竹)之后再让孩子插引信呀!那样会安全得多。 看来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当时学校里并没有在做鞭炮。早先一些媒体的报道失实了。 调查组的破案速度是神速的,惨案发生刚刚两天,结论很快出来了:这是一起单纯的刑事案件。 已经熬了两天两夜没怎么合眼的政府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此次惨案只是单纯的刑事案件,但该校以前确实存在鞭炮作业。 然而,这口气真的能彻底松下来吗? 烧伤女孩罗林根肯定地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学校里做过鞭炮。 另一个受了轻伤的、与温玉莲同班如今又同病房的四年级女孩高云也说,她从二年级起,学校每年都有让学生做鞭炮的"作业"。"今年还没有做,因为我们刚刚开学呀。" 家长也说:往年是做过的呀。每人要做40饼(一饼为1000响),做不完还要罚款哩,欠一饼要罚4元钱。 所以,尽管此次事件是偶然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但并不能成为掉以轻心的理由。相关责任人仍然有反省的必要:为什么芳林村小学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没有及早发现并及早制止?芳林村小学的孩子们处于危险之中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如果不出这件"惨案",是否今年仍会给学生安排危险的"课堂作业"? 让人安慰的是,不少乡亲说,他们村里的小学,从来没有让孩子在课堂上做鞭炮的事情。这至少证实,类似的"课堂作业"在当时学校也并不是普遍现象。 但这仍然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理由——因为我们再也经不起任何"偶然",当花朵一般的生命盛开的时候,我们不该让任何"偶然"的危险逼近他们、摧毁他们。 所幸,江西省已经由此开始了校园安全大检查。至少,我们有理由相信,罗林根、高云们不会再承担曾经承担过的课堂作业了。 生活在危险之中的孩子们,真的能彻底远离危险吗? 惨案震惊全国。惊痛的人们,觉得这件有悖常理的事情,太令人发指。许多人的矛头对准了校方和当地政府。 校方绝对是有责任的,连年让孩子在学校做花炮,说失职还是轻的。坐视这种现象存在,当地政府恐怕也难辞其咎。 但是,有些谴责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的确有几分隔膜。基层干部们心中也有一肚子的委屈。 去年,江西发生"3-11"萍乡爆炸;今年又是"3-6"万载爆炸。都在全国"两会"期间,一位江西有关部门的领导说:我们都抬不起头来啊! 就是在潭埠,去年也曾有两人死于爆炸事故。大大小小的类似事故,每年都在江西此起彼伏。应该说,"教训"够多的了,难道就不能彻底遏制爆炸事故?难道江西省的干部就不想平平安安?好心人不由会想:难道就不能停止烟花爆竹生产?怎么外国人不做的危险活计,我们就非得没完没了地做下去呢? 幸存者高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年的鞭炮加工活计可以给他家带来1000元左右的收入。高云即使不在学校里做鞭炮,在家里她也得干。他说:"不做怎么办?家里五口人三亩多地,村里缺水,老是旱,种水稻也就能有五六百元收入。养猪也赚不上什么钱。就指望做鞭炮挣点活钱了。" 做鞭炮的技术含量低,几乎不需要什么生产设备,家家户户都能干。季节性不算很强,不仅春节前,平时销路也不错,不管是城里农村,婚丧嫁娶少不了鞭炮助兴。发达地区的鞭炮企业大多停产了,他们的生意更好做了。万载已经有一百余年生产烟花爆竹的历史,如今十家农户里有八家会做这活计。 这里的农民,之所以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贫因,很大程度上就仰仗着这小小的鞭炮。 万载去年的财政收入是1.2亿元,而鞭炮生产的税收就占了约四成。"如果所有鞭炮企业停产,万载的财政就彻底垮了。"万载的一个干部这样说。 就不能转产别的吗? 谁能告诉万载人,有什么能像鞭炮这样能赚钱、又不需要多少技术和成本的活计?罗林根的妈妈连小学都没毕业。罗林根的同学张国云的姐姐,只比她大两岁,已经在村里一家鞭炮厂工作了,爆炸当时她正在离学校一里远的厂里干活。当地人的受教育状况可想而知。 如果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如果农民负担仍然沉重,如果连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尚且十分艰难,万载的孩子们真能远离危险吗? 指责是容易的,但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现状,仅仅是指责还远远不够。人民网特派记者李泓冰吴焰(人民网万载3月10日电)
|
![]()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