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彭小军报道:就传媒相继报道“酱油致癌”问题,有关专家昨天接受采访指出,广东企业生产的酱油,“氯丙醇”超标问题并不突出,质量总体稳定,市民不必过分惊慌。
据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检测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周达民介绍,酱油的生产根据不同工艺可分为多个种类,国家目前只颁布了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酱油 (即俗称的“化学酱油”)三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在这几种产品标准中,只有“化学酱油”对氯丙醇的含量作了具体限制,规定每公斤这类酱油的“氯丙醇”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这是欧盟组织执行的相同技术指标的50倍。周达民认为,在同一产品的指标上,欧盟的标准要求远远高于中国国内标准,这除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差异之外,也不排除有市场壁垒的因素。但即便是按照欧盟的标准,广东生产的酱油总体上“氯丙醇”超标并不突出。
据介绍,“氯丙醇”是植物蛋白在水解过程中与氨基酸降解物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医学证明其有致癌作用。在酱油的多个种类上,“化学酱油”较易产生“氯丙醇”。而酿造类酱油的“氯丙醇”含量普遍较低,如在工艺上加以控制,这种有害物质完全可以进一步降低,达到欧盟的标准要求。
在广东,酱油生产企业虽然多达500多家,但产量占市场大头的几家企业,如“海天”、“致美斋”、“美味鲜”、“美味园”、“珠江桥”等都是采用酿造工艺生产酱油,“氯丙醇”的含量本来就较低,个别企业还具备了检测“氯丙醇”的能力。事实上,广东几家大型酱油生产企业的产品直至今年都没有停止对欧盟国家的出口,“氯丙醇”含量等质量指标已得到认可。
专家称,从产品产量上也可看出,以几大酱油生产企业为龙头的酿造类酱油成为广产酱油的主流;而较易产生“氯丙醇”的“化学酱油”多是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份额毕竟不大,因此广东酱油的总体质量水平并不低。
酱油风波
最近传媒报道,1999年10月,欧盟抽查中国出口的部分酱油,发现其中“氯丙醇”严重超标。欧盟决定今年5月派员来华,检查酱油的“氯丙醇”含量,检查结果将决定中国酱油能否继续出口。
据称,占中国酱油出口大头的广式酱油,不少是添加了草菇或海产品提取液制成的,按有关标准属“配制酱油”之列,因而不可避免地与“氯丙醇”挂上钩,难以跨过欧盟这道“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