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几乎所有的灾难一样,石家庄系列爆炸案令人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此前3月6日,江西万载芳林小学教学楼拦腰炸断,面目全非的42个遇难者中,37个是刚刚领到新学期课本的三、四年级小学生。
15日下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朱镕基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重提万载芳林小学爆炸案,坦承“国务院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15日晚上,记者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晚会主题是“生命与安全”。
第二天,16日凌晨,石家庄发生特大系列爆炸案。一座城市之中,一个小时之内,四栋楼房接连爆炸。新华社迅速作出了报道。报道公布,108人死亡,38人受伤。
对这些无辜的生命,我们表示深切地哀悼;对如此残忍的凶手,我们表示强烈的谴责!
现在,凶手是谁,凶手究竟是个人还是团伙,凶手又是如何丧心病狂地作案,等等,在石家庄的大街小巷,在漫无边界的互联网上,众说纷纭。警方正在悬赏缉捕3-16石家庄爆炸案重大嫌疑人靳如超,最终结论,有待于公安部门的进一步侦破。与此同时,这起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爆炸行为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从新华社已经报道出来的情况来看,有一点确凿无疑:爆炸动机明显是报复社会,制造恐慌。
从爆炸时间、地点、对象、手段的选择,到爆炸后果的预设,来进行分析,不排除歹徒掺杂了个人恩怨,更不排除作案者对这个社会的强烈敌视以及对黎民百姓生命的极端漠视,才会如此丧心病狂。否则,他不会处心积虑非法弄取大量的炸药,不会去炸民房,不会去殃及那些日日面临生存困难的下岗工人,更不会在一座城市里炸掉四处民房并且几乎同时引爆。
这是一场与此前众多灾难截然不同的灾难。
它不是大火,不是翻车,不是沉船,不是桥梁坍塌,不是厂房爆炸,也不是矿井出现意外。它是一场有预谋的杀戮。
20日晚上,爆炸后第四天,还有三三两两的市民站在断壁残垣之外,远远地看着发呆。他们有的尚未从去年四起系列爆炸案的惊吓中醒来,现在又要承受更深的惊吓。
去年9月11日至27日,石家庄市的红楼加油站、人民影院、12路公共汽车和北国商城就已经连续发生了4次蓄意爆炸案,数十名市民被炸伤,一时人心惶惶,当地传媒当时未作任何报道。此案不久即告破,案犯李永会系河北行唐县人,当地公安部门获得公安部表彰,当地报纸也刊出了长篇报道。
当然,和半年前的爆炸案相比,3-16爆炸更为恐怖。
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直截了当地说:“以前炸的几个地方是公共场所,我们还可以呆在家里,现在炸的是居民楼,你呆在家里,躺在自己的床上,也不一定安全。”
可以设想,案犯从萌发恶念,直至3月16日凌晨引爆炸药前,他在做着所有引爆准备时,对身边的一切怀有一种怎样的仇恨。
因此,3-16石家庄大爆炸向当下社会提出了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会出现这样的恐怖分子?当这种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行动来挑战我们的社会以及公众的安全感时,我们怎么办?
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前进中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视的勇气、解决的智慧。本报记者 李玉霄述评(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