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两种癌症,每天骑车10小时,300多个日夜,行程3万公里,足迹遍及4000个城镇,不为别的,只盼———
中国骨髓库快快建起来
今天上午10时,来北京图书大厦购书的人无不对正在这里签名售书的一位军人肃然起 敬。这位军人叫隋继国,他的新书名叫《挑战死亡》。身为解放军某部少校的隋继国不幸身患双癌(脑癌、血癌),但却从未消沉,虽身患绝症,但人们从他那张略显沧桑的脸庞看到的却只有乐观的笑容。而当人们知道他自费单骑走神州、为尽快建成中国骨髓库奔走呼号的不凡经历时,更为之深深折服。
明天,隋继国将踏上新的征程———步行赴香港宣传骨髓捐献,计划于7月1日到达目的地。
志愿捐献骨髓者全国不足两万人
一提起血癌———白血病,人们就明白,它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就意味着给这个生命宣判了死刑。目前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每年新增病人4万左右,占3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据中国红十字总会血液事业处处长张晓阳介绍,骨髓移植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白血病(血癌)最有效的办法。我国目前为病人治疗时用的骨髓大部分取自自体或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而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配型概率只有四百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自愿捐献骨髓在欧美等地开展得很普遍。美国有405万人的资料,当病人需要时,医院到骨髓库中去检索,相关数据吻合志愿者则去捐献。很多健康的捐献者把拯救病人的生命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甚至于一些捐献者还自己花路费和住院费用。由于我国骨髓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白血病患者因找不到可供移植的骨髓只能坐等死神的降临。而且由于宣传得不够,有近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登录捐献骨髓的志愿者还不到2万。这种现状令双癌军人隋继国焦虑。他以自己对于完善生命保障机制的理解与行动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白血红心走中华
隋继国的人生之路经历了多次考验。他17岁穿上国防绿,走进军队这座大熔炉;19岁考入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数年来的军旅生涯及老山前线战火硝烟的洗礼把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子锻炼成为一个英姿飒爽的少校军官,三次荣立三等功。他的前程似锦。可是,1995年隋继国昏倒在讲台上,经诊断,他患上了脑癌。经过近8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为他摘除了顽疾。1998年他的腿上又意外地出现了紫癜,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死神又一次向他伸出了黑手。一连串的不幸几乎把他击倒。这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重新点燃了他生命的火焰,使他又扬起了生命之旅的风帆。女儿在作文《我的爸爸》中写道:“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他的脑子动过手术,现在听说又得了什么白雪(血)病,可从来没见他哭过喊疼,整天乐呵呵的……我有一个好爸爸。”
看到女儿的夸奖,隋继国惭愧了。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证明生命的价值。于是在跑步、骑车,训练体能的同时,他收集了许多有关白血病及骨髓移植的资料,萌发了单骑巡游全国,义务宣传骨髓捐献的想法。临行前老母亲在他军装后面绣上了一个红心,爱人默默地为他收拾好行囊。当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候,隋继国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端端正正地向送行的人们行了一个军礼,蹬上了自行车,开始了“白血红心”行动。他深信自己的这次特殊的旅行能够唤起世人对骨髓捐献的重视及对生命的珍爱。
白血何时不再是绝症
在全国各地,隋继国走进病房,探望病友。看到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病友们,看到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的天真烂漫的神情,隋继国知道他们对生的渴望,他有一种使命感与焦灼感。他在高校演讲宣传,武汉地质大学和海军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听完他的演讲,当场就要填表,愿意捐献骨髓。隋继国向群众发放自己编写的材料,消除人们对于捐献骨髓的误解,号召人们献出爱心,为白血病病人造福。2000年3月,他来到杭州。浙江省红十字会的同志告诉他,台湾中国骨髓捐献中心、台湾免疫基因实验室李政道博士要专程送来捐献的骨髓。李博士了解隋继国的情况后对他的行动大加赞赏,并主动提出愿为他寻找可以配型的骨髓。万人难求的好事转眼间就落在隋继国身上。要知道,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他的4个哥哥都成了志愿者,可他们的骨髓配型却与他不符。但是,这样的好事被隋继国婉言谢绝了。他说,等到中国第一骨髓库建立起来,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后,再考虑个人的生命问题。“我憧憬着白血病能像感冒等常见病一样简单易治。我更期盼着10万人以上的骨髓库早日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相信,我能活到那一天!”
每天骑车十小时一日行走百公里
300多个日出日落,隋继国晓行夜宿,以顽强的意志过鲁皖、迈苏沪、下浙闽、走川渝、入云贵、抵两广、达海南、上辽黑吉、连踏湘鄂赣、横穿陕豫晋冀,单骑壮行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足迹遍及4000多个城镇,行程达3万公里,宣传受众上亿人次。
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忍受着开颅手术后的不适,忍受着被人误解、受人嘲讽的失落,每天骑车10小时、行走80至120公里,途中险情屡屡出现。一次在弯曲险峻的山路中,他一天跌倒4次,最后一次摔倒时他的背部被撞,整个人滚出好远。待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才知道自己被一辆拐弯的面包车蹭着了。司机吓得脸色煞白,可隋继国处乱不惊。“不看到建成具有10万人的骨髓库,我死不瞑目。我的归宿决不在病床上。”隋继国决不向病魔妥协。
挑战死亡著新书
双癌少校、从铁军中走出来的钢铁战士隋继国在挑战死亡的旅程中,无论是刮风下雨、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忠实地记录着行程,为女儿留下两本日记。他的堪称“生命绝唱”的日记———《挑战死亡》现由当代世界出版社推出。这些原汁原味的日记以朴实的文笔记录了他“癌之旅、爱之旅”的坎坷经历,剖析了他对生命意义执著探索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挑战死亡、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医生曾告诉隋继国,他最多只有4年的缓解期,目前时间已过了两年半。对此他没有一点慌乱,他说:“得了绝症不能绝望。走向生命尽头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等待死亡。人活着就要活出一个志气,活出一种精神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更宝贵的是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快乐的事。”
据悉,中国红十字总会正在积极筹建具有10万人以上的全国性骨髓库,力争下半年正式启动。同时还要建立与国际接轨、数据准确性高的实验室;要建立10个捐献者服务中心,征募志愿者。
著名作家张抗抗向读者推介隋继国的《挑战死亡》一书时说:“有健康的中华骨髓,才会有坚强的民族精神。”作家莫言认为:“以自己的行动,唤起人们的良知和爱心,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一种高贵精神的体现。”
隋继国生命历程中所剩的时间有限,但他仍以超常的勇气挖掘自身的潜力,让短暂的时光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价值,焕发出最后的光彩,这何尝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本报记者沈文愉、摄影于广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