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城东镇覃内村由于农民用电量激增,农村电网改造时刚换的100千伏安变压器已经不够用了,打算更换成160千伏安的。城东镇翠英村10多个原来靠柴油机作动力的粮食加工点,现已全部改用电动力。
农村电价降低、用电量的激增,完全归功于电网的改造。用武鸣县太平镇庆乐村村支书黄统杰的话说,“现在电价低,供电质量好,农民都敢用电了,家里的电冰箱、电炒锅、 电饭锅都用上了。”
一
电网改造之前,武鸣县的电网布局不合理,设备损耗大,加上“三乱”问题,致使电价偏高,农民意见很大。
为了减轻农民的电费负担,1999年10月,武鸣县农村电网开始改造,项目总概算为1.528亿元。截至2000年年底,全县共完成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线路1公里、10千伏线路1018公里、400伏线路2000.84公里、更换高能耗变压器486台,新增配电变压器192台,改造农村低压变压器795台,9万多户农户实现一户一表,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089.5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80%。改造后的电网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电压普遍比改造前提高了10至20伏,供电有了保障。用电卡脖子现象得到解决;线路更加美观规范,安全性能提高,基本形成了环网供电开环运行的网架结构。
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武鸣县及时降低电价,让广大农民用上廉价、安全电,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电网改造前,武鸣县有的乡镇的生活用电价格高达每千瓦时2.9元,改造后,电价普遍降到每千瓦时0.49元至0.546元,平均降幅为0.2至0.3元每千瓦时,去年全县农民电费负担减轻了300万元。
农村电网改造,使得农村的用电和电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电价下降,农民消费得起,就会多用电,从而使电网的无功供电、损耗下降,进一步降低电价。到2000年12月底,全县实现供电量2.3330亿千瓦时,售电量1.987亿千瓦时,其中农村用电量3650万千瓦时,比上年度增加450万千瓦时,增长34.61%,完成计划的109.66%。
二
在电网改造完成的地方,电价降低,农村的加工业也很快发展起来。电网改造前,武鸣县甘圩镇每月用电20万千瓦时,电网改造后一下子激增到70万千瓦时,新增的用电大部分用于发展乡镇企业,一年内就新增石材加工、双飞粉制造等乡镇企业8家,一跃成为全县乡镇企业的老大。在城东镇九里村大路屯的一个个体木材加工厂,当地电工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木材加工厂每月用电都在1000千瓦时以上,多的时候达到1700多千瓦时。电网改造前,每千瓦时生产用电都在1.5元以上,现在降到了每千瓦时0.75元,电费成本节约一半。由于成本降低,农民有钱可赚,生产积极性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农村电网改造后,农村家用电器的销售也出现了一个兴旺的局面。先前,武鸣县城家电商店不到10家,现在已经增加到38家。据该县城某个体商店老板介绍,1999年他只销售影碟机30多台,2000年增加到100多台。电价下降,一下子就带动了农村的消费市场。
三
电网改造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按照规定,电网改造,在线路到达农户电表之前由电业公司负责投资,入户之后,则由农户承担。为此,要完成电网改造,每个农户必须投入200元的费用。由于宣传深入,政策家喻户晓,这一笔由农民自己投资的经费,很快到位。全县农民表现出高涨的热情,自愿投工投劳,协助安装。如陆斡镇伏康村群众自愿投工200多个,无偿砍伐竹林120多丛,果树70多棵,搬运电杆48根等等,积极参与电网改造。
为了巩固技术改造的成果,武鸣县按照“网改是基础,体制是保障,同价是目标”的思路,大力推行了农电体制改革,厂网分开,进一步规范农村用电管理,如实行电工统一由电业公司管理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农村电价的反弹。目前,该县城东电管站已经实行过渡电价,即是在国家规定的基本电价每千瓦时0.361元的基础之上适当上浮0.18元。上浮部分包括电工工资、电路损耗等费用。在条件成熟之后,他们将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在用电这一点上,将率先消灭城乡差别。(本报实习生 陈东霞 本报见习记者 吕欣 本报记者 沈桂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