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姚红秋已在检察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6个春秋。16年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和执着,在三尺公诉台上书写了平凡而又无愧的人生篇章。1997年、2000年姚红秋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公诉人”,1999年被授予“泰安市十佳青年卫士”、“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2000年11月,姚红秋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荣膺“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85年,怀着对共和国检察官的景仰,带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朝气蓬勃的姚红秋技压群雄,如愿以偿考入了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入院伊始,姚红秋对法律、对检察工作还只懂一些皮毛,在那些资深检察官面前,她决定找准差距起好步。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了。高中毕业的姚红秋自学通过了法理学、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检察业务概论等十多门法律检察专业课程的考试,写下了多达15万字的读书笔记,获得了法律大专、法律本科文凭,从一个法律知识的门外汉成为检察工作的门里清。她踌躇满志,枕戈以待。
一丝不苟护法威
1993年,姚红秋被调入审查起诉处工作,成为一名向往已久的公诉人。但同时,姚红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她深深知道,审查起诉工作关系到生杀予夺,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刚到起诉处不久,姚红秋就受领导指派,承办许某故意杀人案。姚红秋心里揣着一块石头,埋头阅卷审查。经过反复梳理,姚红秋认定此案的焦点是被告人的年龄。诉讼卷宗中关于被告人年龄的证据不一致,户口簿、身份证上登记的年满18周岁,而被告人许某供词和许某所在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是17周岁。虽然仅一岁之差,却关系到被告人的生死。姚红秋的心“咯噔”一下给吊了起来。
姚红秋带着案卷下乡了。走村串户,短短十天内,姚红秋足迹遍布被告人许某住地的山山水水。她详细询问了与许某同时期出生的年轻人,走访了与许某母亲同一时期结婚的人,调取了许某母亲结婚时的礼单。姚红秋一丝不苟,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先后询问证人40多人次,补查新的证据材料30多份。在公诉席上,姚红秋在指控被告人许某犯有故意杀人罪的同时,以翔实、充分的证据,毋庸置疑地证实被告人许某作案时年仅17岁,被法庭采信。
刚正不阿拒交易
公正执法、伸张正义是姚红秋的理想和不懈追求,面对形形色色的办案阻力和干扰,她始终做到惟法、惟实,不惟情、不惟利、不惟权、不惟上。从事公诉工作9年来,经她办理的案子多达上百件,件件都得到了公正的处理,不但被害人及其亲属满意,被告人、辩护人也心服口服。只有姚红秋心里最清楚,成功的背后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
1999年6月,姚红秋又接手了一件特殊的故意杀人案。此案被告人徐某是本地一名高干子弟。姚红秋与同事们反复研究案情后,一致认为此案的焦点是:被告人徐某的自首是否成立?正当社会上议论纷纷,新闻媒体密切关注的同时,挑灯夜战、闭门看卷的姚红秋却迎来了一位备有重礼的不速之客。姚红秋一言不发,静观其表演。来人自以为得计,竟开导起姚红秋来:“您是主诉检察官,自首成立不成立还不是您拿意见,抬抬手放孩子一马,大恩大德必当厚报。”姚红秋斩钉截铁地说:“你看错人了,想让我拿法律与名利做交易,没门。”来人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话却捎了回来:“别把事做绝了!想想你的家人和孩子吧。”在院领导在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姚红秋顶住压力,排除干扰,依法认定被告人自首不能成立,最终徐某被判处极刑。
几分柔情几分爱
回想起这件事,姚红秋的脸上漾起女性特有的柔情,她动情地说:“说实话,许以高官厚禄,我会一笑置之;但涉及亲人的安危,我却曾有所犹豫。”
姚红秋爱丈夫、疼儿子,对检察事业的钟情和执着,却让她对自己的亲人近乎刻薄和不近人情。儿子都长到9岁了,姚红秋已记不清多少次答应节假日带他去逛公园、出城郊游放风筝,一次次的诺言落空,一次次的中途变卦,在儿子眼里,妈妈似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陪伴儿子的,经常是爸爸。
姚红秋感到自己欠丈夫和孩子实在太多太多,可当她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国徽时,她却感到无比自豪:“我是一名称职的共和国检察官,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面对荣誉和鲜花,姚红秋总是那么谦虚,她在演讲词中这样写道:“八年的公诉生涯,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是党和人民却把太多的荣誉给了我。”成绩属于过去,荣誉永远是新的起点。去年1月,姚红秋又顺利通过了山东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班的入学考试,开始了向更高层次学历进军的新一轮攀登。(本报通讯员 胡爱精 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