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山水小桂林”,这一句话早已被人们认同,但另一句“旧州绣球大天下”不知道为过不为过?
4月3日晚上,全国“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的部分代表下榻在靖西宾馆。上海市代表克祖蒙大姐问记者:“靖西是绣球之乡,我这次来开会,别人捎的,自己要的,300元钱冲着绣球来。但在街上转一圈,没见有绣球卖。”“您别急,明天我们到旧州,那里才是真正的 绣球之乡。”记者安慰这位上海大姐。
4日中午,代表团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进旧州,只见街道两旁的铺面一间接一间。铺店里,各式各样的绣球挂在架子上,摆在柜台上,琳琅满目,代表们纷纷围上去挑选购买。西藏代表团的六七个同志围在一个铺店,挑选得眼花缭乱。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向巴嘎登一下买了6打。他说,藏族的哈达和壮族的绣球是同样珍贵的礼物,我要给每个同事带一个。20分钟后,西藏代表每人提了一袋绣球,满意离去。黑龙江代表苗文辉则一路走一路选购,绣球个头越买越大,数量越买越多,最后手提一包,背上一包,花了500多元。他笑哈哈地说:“今天我成了绣球贩子。”
记者观察到,170个代表,有80%的人买绣球,平均每人花150元,代表们在旧州买绣球大概花费两万元。“会议搭台,绣球唱戏”,靖西人很懂得唱绣球戏。近年来,靖西人把绣球多次推介到北京。旧州绣球在’94亚太地区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和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作为指定产品。这里绣球逐渐形成产业。现在旧州家家户户从事绣球生产,年产量在12万个以上,年产值在150万元以上。
旧州绣球不仅享誉全国,还抛向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这次代表们到靖西一下车,热情的主人给每个来宾挂一个绣球,很打动人心。可边境其他地方宣传地方产品的意识就不见得很强。4月5日,在德天旅游区,向巴嘎登副主席问记者当地还有什么特产。记者向他介绍了龙州的菜刀和菜板、大新的苦丁茶和桂圆。有些产品出名比靖西的绣球早得多,可惜宣传力度不够,“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家在旅游区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当地的特产。向巴嘎登只好买了一大袋越南产品。代表们在此购的,也都是些“进口产品”。
靖西人“做大”绣球的经验给人们启示:商机常有,赢家少见,谋事在人,捷足先登。(本报记者 李 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