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翠柏、绿竹,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一行大字:“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
李大钊烈士墓位于北京香山脚下万安公墓里。五月灿烂的阳光静静地照在墓前那座烈士的汉白玉雕像上,长衫披身,目光深邃,70多年过去了,但李大钊的名字仍在世间流传。清风徐来,墓前松柏上系着的几朵白色小纸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从一位农家子弟到中国最早的觉醒者,进而再到勇于捐躯的烈士,是什么给了这位先行者以如此的智慧和力量?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找到了李大钊烈士的长子,现已93岁高龄的李葆华老人,请他回顾那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早年曾留学日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他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著名论文,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春,他在北京寓所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并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在李大钊工作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原北大红楼)办公室内成立。中共“一大”后,李大钊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次与冯玉祥的军队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李大钊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当时的《晨报》留下了这位共产主义者从容赴难的遗照,也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他“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李葆华老人告诉我们,“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革命运动开始转入低潮,当时人们都劝李大钊离开北京,党中央也安排他到武汉,但一向重实践不尚空谈革命的李大钊认为,北方的很多工作都离不开他,且认为暂住苏联大使馆比较安全。谁知军阀竟置国际法于不顾,冲进大使馆进行蓄谋已久的大搜捕,并残忍地杀害了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志士。
李葆华向我们表示,父亲是为建立新中国、为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牺牲的,他死得伟大。老人说,每年清明去给父亲扫墓时,看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给父亲扫墓,家人都会觉得很安慰、很光荣,这也更坚定了全家人永远紧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请李葆华老人给我们的读者题字,老人欣然写下“希望年轻同志们努力工作,振兴中华”几个字。他向我们解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家已经从当年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希望在年青人的努力下,很快赶上。
这番话表达了烈士家属的良好愿望,这应该也是李大钊烈士未了的心愿吧,我们想。(本报记者毛哲)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