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馆今天就要爆破拆除了。带着连日来追踪采访的兴奋,也带着些许伤感,我们昨日敲开了当年承担体育馆设计任务的原广州市设计院第二设计室负责人杨思忠的家门。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打开了这位特别的老人的话匣……
现年90岁的杨老先生清楚地记得,设计体育馆时,他正当盛年,多少个不眠之夜在办公室和工地度过了,多少次为了设计上的精益求精而反复求证,多少回为了一个数据而与同 事们争个面红耳赤……到如今,心情平静的他笑说,为了历史的进步,历经45年风风雨雨的体育馆也像他一样要“退休”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的进步。
回想当年,杨老先生笑得灿烂而又率真。他说,由于当时专项的体育建筑很少,能承担广州体育馆的设计任务,同事们都感到很高兴,同时也深感这是党和政府的充分信任。他们当时抽调了近30人组成一个设计组。为了搞好设计,他们还到过北京等其它城市考察。设计方案经过多次研究才最后定稿,后来还不时根据施工的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加以研究并进行完善。
杨老先生说,当时在设计体育馆时,着重在实用性、取材便利以及造价上进行考虑,整个体育馆的结构,也是根据当时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确定的。他说,体育馆的顶部跨度很大,其结构问题当时是有过争议的,最后采用一次性浇铸成型的办法,也是因为当时没有大型吊装机械,不能用预制件进行吊装,只能用一次性浇铸这种“最原始”办法。他不无自豪地说,也就是这种“原始”的办法,造出来的建筑质量才好,如今要拆还不好拆呢!因为原材料紧缺,当时的桩柱都是用合人抱粗的大杉木,一根一根地打下去的。
杨老先生说,广州体育馆建成后,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国内很多同行都曾来参观学习。作为杨老他们精心设计的一件作品,广州体育馆现在要拆除了,杨老对此看得十分坦然。他说,以前体育馆的作用很大,除了体育事项,还有一些大型的活动都在那儿举行。但现在体育馆的体育功能已逐渐失去了,而且更多更好的体育设施又建起来了,体育馆实际上就成了废物。体育馆所处地块也由原来的一片荒凉,发展成了现在街长楼高的闹市,这就是历史。(本报记者 姚伟新 黄影霞)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