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256763_051905.jpg) 这是爆破刚结束时本报记者航拍的照片。
广州体育馆冲天一爆,虽说尘埃落定,但市民仍然热谈不休。今晨,记者专门采访了各有关部门及人士,为这些热点一一“解密”。
起爆为何推迟?
“第一爆”原定的“终身”时刻是昨天的12时08分,但昨日体育馆在闷响后倒下的时 间是12时09分,为何迟了一分钟?
爆破工程指挥部称,推迟一分钟缘于电视台需现场直播,为让全国人民不错过这历史瞬间的精彩镜头,总指挥要得到电视直播人员“准备好了”的镜头切换信号,才会发出一锤定音的号令。昨天,总指挥接到“准备好了”的信号已是12时08分30秒,加上爆破作业现场人员接到总指挥起爆命令后方可让导爆管充电,充电时间需30秒才能起爆(如提前充电则会让导爆管过了30秒仍不起爆而自动失效),这样就使爆破时间变成了12时09分。
直升机为何“缩水”?
按计划,直升机洒水应在总指挥发出起爆破令后8秒内开始洒水,比爆破要早22秒。但昨天市民看到,爆破发生后烟尘弥漫时,直升机才姗姗来迟飞到体育馆上空洒水,且水量明显不足计划中的4吨水,为何?
原来,这与天气有关。由于昨天阴雨连绵,爆破前虽稍见阳光,但空中能见度较差,加之对爆破会否有效控制飞石心中无数,出于安全考虑,直升机才等到爆破后方飞来应命。至于只装两吨水的原因,也是安全因素使然。对此,指挥部解释说,担任这次空中洒水任务的某部直升机纯属“义务援助”,并非专业人员,且实施该技术目前就连国内的同行也没作过,所以其表现无可厚非。
烟尘为何失控?
“第一爆”原计划是实施国内首创的“爆破无烟尘”技术,为此,实施方案中有两大亮点:体育馆四周构建一套喷雾系统,用8.25厘米的水管,以12公斤的压力加压,在馆外形成一道30米宽的水幕盖住烟尘;再就是用直升机在200米空中洒下4吨森林灭火水将四处飞散的烟尘“压”回盖住。但昨天爆破,仍见浓烟滚滚。
对此,爆破公司坦承未能达到预想目标。因缺乏经验,在布置水幕时没考虑到馆体一倒会波及喷雾系统。而昨天问题恰在于此:墙体倒塌时,连带使一半的喷雾设施也倒了下去,使水幕除尘大打折扣,加上飞机灭尘也未能如愿,故实施该新技术的尝试未能完全奏效。
地铁会受影响?
爆破现场距离最近(仅8米)、最重要的设施便是正在施工的地铁二号线工地。事前,主持爆破的宏大公司承诺,地铁将毫发无损。做到了吗?
昨天,据地铁公司方面传来的讯息表明,到目前从检查的情况看,对地铁越秀公园站主体工程和地铁工地宿舍没有造成损害。昨天爆破后40多分钟,施工人员已确认安全后返回工地。
地下水管破裂?
爆破前人们担心的是体育馆地带的密集管道,其中水管是20世纪50年代的旧混凝土管。事前,爆破公司也表示,不会让这些水管破裂的。但昨天,现场观众看到,爆破后地面有水喷出,怀疑是否水管破裂了?
经查证,爆破后地面有水冒出,“源头”正是受墙体倒塌波及的喷雾系统水管,而非地下老水管。有关部门也没接到这类事故报告。
废墟隐藏炸药?
爆破后有人担心还存在未爆的雷管和炸药包。对这个疑问,爆破总指挥郑炳旭说“绝对不可能”。他从技术角度作了说明。
这次爆破整个起爆网路是按“十大保险、八大回路”的格局安装的,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其中一个闭合回路起爆,就会如“多米诺骨牌”般连锁使另外回路一起爆炸,才能保证整座体育馆完全倒塌。昨天爆破后经查,八大回路全部爆破,在这种情况下,炸药雷管是没有“幸存者”的,否则,体育馆也不可能完全变为一堆废墟。所以,清理现场是有安全保障的。(文/本报记者杜文杰 吴江 张海波 图/本报记者蔡俊荣 魏辉 叶健强 蔡惠中 吴万生 侯恕望)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