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王惟尊坚持揭露假账被以涉嫌伪证罪拘押。此事2001年4月5日经本报披露后引起强烈反响。近日有307名MBA联名投书呼吁重视中国的商业伦理环境,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公正地解决王惟尊事件。
王惟尊仍在看守所
王惟尊仍在看守所,在北海市检察院第一次以“证据不足”把案子退回北海公安局后,公安局不仅没有放人,而且拒绝王惟尊律师“取保候审”的合法请求,并对王惟尊的妻子称“这要王祥林同意”。
王惟尊已在北海第一看守所的牢房中呆了6个月,并有可能迟迟不能进入司法程序。
307名MBA(工商管理硕士)为此联名投书呼吁,称“……我们了解到王惟尊是中欧管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业界有良好的业绩与口碑,我们无意介入司法,王惟尊是否有罪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事。我们注意到媒体反映的对北海公安局取证偏差的质疑。呼吁有关领导与公安执法部门对王惟尊事件进行公正的调查判断。根据我国刑法伪造原始凭证编制假账是严重刑事犯罪,这不是不告不理的民事案件,当地检察机关有责任提起公诉。我们强烈要求北海公安局正视媒体的质疑。作为职业经理人,诚信是我们的职责,诚信也是市场经济得以维持的基础,如果职业经理人因诚信而受到惩罚,这将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在我们目睹践踏法制的行为屡屡发生时,我们呼吁社会重视营造市场经济得以维持的环境与商业伦理道德,特别是目前西部大开发内地大力建设投资与人才环境下,我们呼吁内地政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把它作为推进经济建设的基础,我们也希望其他职业经理人加入我们的呼吁,希望看到王惟尊事件能在公正的法制环境中得到解决。”
在联名发起的呼吁书中,MBA们认为:“王惟尊事件关系到中国经济环境中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伦理道德,关系到中国职业经理人在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独立人格的尊重。作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我们对这一事件表示深切关注,并强烈认为我们有义务与责任促进对这一事件真实情况的调查,讨论与判断。”
在仔细分析了双方的证据和材料后,他们郑重签名。这是中国MBA第一次以群体形式亮相,也是第一次作为商业伦理维护者意识的觉醒。
作假为什么变成很自然的事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营救王惟尊的行列,更多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与投资者参与了王惟尊事件的讨论。
在网上为此事开设的两个论坛中,已有十万余字帖子的激烈讨论,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王惟尊有这样的结果,是他不自量力向社会作假潜规则挑战,目前谁还会主动挑破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假账呢?”
“为什么作假者认为作假是很正常的事,而揭露假账倒成了不自然的事,羞羞答答的事?”一位MBA则质疑说。有数位职业经理人称遇到过王惟尊的情况,只不过选择了在两个月后悄悄退出公司的方式。他们表示钦佩王惟尊的勇气,这不仅需要职业操守,也要有真正的正义感。
“我们的商业伦理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使假账变成见怪不怪的东西?”MBA们问。
“原因很简单,作假成本很低,打假成本太高。何况作假后无人管,而被骗方检举假账劳民伤财,在地方保护下还很难打赢官司。”
“资本有追逐利润的本能,没有限制他就膨胀。”一位投资人士称:“喷施宝作假是伪造银行原始凭证,骗过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这种作假是第一次听到。如果不严惩,许多公司可能会学样,对投资环境不堪设想。”
而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认为,许多企业也有与类似喷施宝的作假行为。有专家分析此事最终结果会对香港二板与深圳二板的未来上市风气有影响。
MBA陈珊红是申银万国的资深研究员,她认为:“假账的法与非法问题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的法律也很明白,关键是监管不力。像红光事件、猴王事件中虚开信用支票,黎明的假账、亿安科技操纵股价、康达出现的假账证监会都没有明确的态度。假账无人管,整个社会信用基础就烂掉了。”
著名的风险投资企业家,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与总经理章苏阳称,“为什么鉴定出喷施宝的假银行单据的北海工商银行与建行,以及明知喷施宝伪造文件的北海地方政府不起诉王祥林?难道他们认为这些打着银行与政府招牌的假凭证与他们的利益无关吗?”
CIV因特同风险投资基金经理计越则称:“普遍作假与我们的政策法规也有关系,例如注册资本的规定明显不符市场规律,大部分公司选择了作假注册报告,而工商部门无力查处。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开始做别的假业务。好比高速公路规定每小时60公里为超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违规。政策门槛太高(标准不合理),而在门槛上打洞的成本又低(违规成本低),会有众多的人作假,法不责众,造成恶性循环。”也有MBA指出为什么逃税发生在揭发假账的王惟尊身上(尽管王祥林答应的83万年薪是税后工资,这种方案安排是王祥林同意的,但王惟尊明显是参与的),可见作假已深入我们的意识中,已成了泛道德的东西,好比每个人已不以盗版VCD为耻。
“没有黑与白分明的人,在一些自认为小事上的作假行为使我们每个人变成灰色的人。”一位MBA在网上沉痛地反思。“逃税应由税务部门查处。这不妨碍王惟尊是一条揭发假账的好汉。”
李人洁是博创投资高级经理。她认为由于打假成本过高,以往国内对假账是无奈无为,但随着WTO的临近,国际资本体系与中国的对接,假账就成了必然暴露的事,王惟尊事件是中国经济必然经历的新现象。以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因为风险投资的回报正是靠职业经理人去维持,没有职业经理人,众多投资项目的安全性是难以想象的。”
“之所以参加联名呼吁。正是觉得这样的事明天就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保护商业伦理环境不仅是保护王惟尊也是保护我自己。我们必须让作假者明白。作假不仅可耻而且成本巨大。”MBA陈小姐称。
“我们需要的是基础平台”
“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以特殊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者,有的还拍着胸脯说,以后在当地有什么麻烦,有谁欺负你们尽管来找我。其实他们不明白风险投资的考评体系中首先考虑的不是利润而是风险。我们所说的市场风险、行业风险都是可预测范围的风险。而像王惟尊事件这样的投资环境的风险则是不可预测的,是我们难以承受的。”著名的日本软库中华投资基金中国总代表石明春先生说。
“我们在地方上最需要的不是特殊的税收,优惠的地皮租金。这是一时的,可能随官员替换而变化的。我们需要的是基础平台,当地的法制平台。”IDG风险投资基金中国总经理章苏阳说,“为什么我们只敢投资在大城市如杭州、北京、深圳、广州、西安,因为感觉在某些地方虽然对投资者有明文规定,但一有问题,可能连官司都打不赢,没有信用纪录。”
软库中华投资基金中国代表石春明称,“王惟尊等职业经理人揭开了假帐,应当是社会尊重与保护的人土,现在却被逮捕。而造假账的王祥林却逍遥法外。中小城市本来在管理成本上就是不低的,再没有法制环境,如何吸引投资者?王惟尊事件肯定对当地投资有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国外大的风险基金迟迟不肯进入?地方法制的完善与透明是关键。
民营企业的管理换血反应
“真的,我理解王祥林,在农民企业家的头脑中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你不能说他的管理方式就落后。因为管理方式无所谓落后,只看能不能适应自己的生产力。王祥林为了吸引资本而被迫接受MBA,他对王惟尊还是器重的。当王惟尊交出假账后,这对王惟尊意味着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对王祥林却意味着背叛。这在以个人忠诚度为标准的民企中,在以义气为主的传统伦理中是极大的罪恶。王祥林一定要置王惟尊于死地的情感原因在于此。”曾在海南大型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的章苏阳称。
而参与讨论的MBA与从喷施宝退出的部分职业经理人都认为:“职业经理人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有独立人格的。何况在历史上,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不同股东共同管理企业的难题。”
除了假账的法律问题,民企与职业经理人的文化冲突也是关键。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对在创业与原始积累期的经验往往过于自信,而这些经验往往不在规范之列。
在纷纷向本报致函致电的MBA中,反映最多的正是在民营企业中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伪证把MBA关进看守所,在王祥林看来,MBA不过是个苍蝇,可以随意处置,当作交换的人质。”章苏阳先生沉痛地称。“这也是王惟尊事件引起MBA们极大愤慨的情感原因。”
为什么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大多失败?为什么在管理上民营企业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像棵长僵了的树?中国企业有没有职业经理人的空间?
吴敬琏教授针对MBA学生的困惑称:“在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实现前,即不能做到所有层与管理层分离。有人说长虹CEO赵勇退出,倪润峰出山是职业经理人的又一次失利。我则告诉四川省的领导,长虹玩不转不是这个人那个人的问题,根本上要把企业制度建立起来,长虹是个军工企业,长期靠倪润峰个人能力来支撑,治理结构没有形成,换谁都无法实现。企业不能靠个人,何况人是有缺点的。机制不健全,靠一个人去指挥,这个人一万人也挑不出一个。”
章苏阳先生认为:“职业经理人只能在一个职业团队中才能生存,发挥作用。”
据记者了解,王惟尊曾经把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文化交接当作对自己的挑战,并有这样的实力--因为他是中国罕见的在民营企业取得过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这也是他之所以费尽心力在喷施宝引进职业经理团队的原因。
在他任厂长的第一个汽修厂中,由于扭亏有术,当他告别时,工人们锁上大门不让他走。1993年6月他来到已5年没有一点产出的老大难茂名高岭土厂,一年之后他对人事分配制度做了重大改革。1993年产量330吨,1994年这个企业成功带动了当地三十家高岭土厂,并成为国内做高岭土的龙头企业。公司副总高锡添称,直到现在,我们仍沿用王总给我们设计的各种制度,是他给企业打下基础。之后王惟尊在英资企业英红任中方总经理。1997年被太太口服液创始人朱保国看中,任命为负责行政的副总裁与海滨药业老总。在他3年任上最出名的是解决了“太太”商标被昆明企业抢注的问题,救了“太太”一命。离开时他的工资已翻一倍。民营企业家、“太太”董事长朱保国称他是“比较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人品绝无问题,非常职业化”。王惟尊是一位被经常请回中欧管理学院给MBA们作报告的职业经理中的佼佼者。和其他MBA不同的是,他是个非常关注工人生存状态的厂长,一次他看到工人们满膀子热出红点,他气愤地到老板那儿要求一定要解决通风问题,“否则这样的企业我一分钟也不想呆。”
当13个经理人从喷施宝退出后,在自己工作尚无着落时他首先为这12个人找工作。“开朗正直,几乎每个同学都得到过他的真心帮助。”
他喜欢挑战。他在信中说:“王祥林是个民营企业家,是做出来的人,很有魄力,长远打算是上市,跟这样人做有前途。外资到位后。引进人才,完善营销,把家族企业改造成现代股份制企业,这样有挑战性的机会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因此王惟尊事件不仅是王祥林的失败(作为企业家的信用危机),也可以理解成王惟尊改革民营企业的失败。(本报记者崔明磊)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