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31日电 (记者唐卫彬、李鹏翔)“六一”节前,武汉江岸区召开“少年英雄闵斌事迹报告会”,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光荣献身的11岁少年闵斌被授予“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然而,此事也引发了社会的沉重思考:闵斌的救人行为该不该在青少年中提倡?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后湖乡石桥村的鱼塘边传出阵阵“救命”声,两名小学生不慎落 入水中,生命危在旦夕。正在附近的曙光小学六(1)班少先队员闵斌听到呼救声,疾奔过去,来不及脱去凉鞋,就拿起一块泡沫板,一个猛子扎进鱼塘。他奋力将两名落水儿童先后推向岸边,自己却终因体力不支,滑向水底……
连日来,少年英雄的壮举在江城武汉广为传诵,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人们纷纷拨打各种新闻热线,或在网上发表评论,赞扬闵斌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精神,认为少年尚有此境界,对照不少人对社会的日渐冷漠,自应“受到灵魂触动”。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前往小英雄家中慰问,闵斌生前所在的曙光小学还发出号召,动员全校师生向闵斌学习。
然而,小闵斌的牺牲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层思考。人们不由得感到惋惜,如果闵斌能叫上附近的大人,或者在他救人时在场的几名少年能及时向大人求救,闵斌或许会幸免于难,悲剧或许不会发生。闵斌的父亲闵杏元无比悲痛地感叹:“我们平时很少教育孩子怎样处理紧急情况,所以闵斌的姐姐当时在现场才会不知所措。”闵斌的班主任黄康荣说,闵斌的这种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但行为中不乏少年的幼稚和盲动,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的同时,应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10多年前少年英雄赖宁牺牲后,曾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问题的一次大讨论,新的世纪这一问题应该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在大力肯定和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同时,要注意避免青少年简单的行为模仿。武汉市少工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机智应付,而不是盲目行动。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育,确保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完)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