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专访(记者顾许胜) 最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安徽、辽宁、陕西等地旱情严重,而南方大片地区却是连日大雨,广西、广东、福建等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每小时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暴雨。在天津等城市实行用水管制的同时,广西柳州却已大水漫城。
“南涝北旱”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专程赴北京,走访了联合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共同主席,原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丁一汇研究员。
“目前正在岭南珠江流域一带的季风应该在6月中旬北移长江流域,大约两周后北推到黄河流域以北的华北、东北。换言之,雨带将随着季节的转换而逐步由南向北推移”。丁研究员深入浅出,从“季风”切入“南涝北旱”的话题。他说,季风由南而北循序推移是常规,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季风的强弱以及推进速度则发生了变化。如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就是季风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走。
用丁一汇的话来说,造成华北、东北旱情加强的原因是:还是“季风”惹的祸。由于季风偏爱长江流域,自1999年来,我国北方大片地区降雨量明显减少。
丁研究员说,缓解北方旱情,还得企盼季风来解围。但据有关气象专家的分析,今年季风恋南厌北的情况依然有发生可能,所以南防涝、北抗旱可能还得有所准备。
季风对旱涝至关重要,但季风何以不肯“循规蹈矩”呢对此,丁研究员的解释是:“季风”靠正常大气环流驱动。大气环流取决于海洋水温变化。海水升温为“厄尔尼诺”,海水降温为“拉尼娜”。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全球大气环流会影响季风正常驱动,季风或减速或增速,或停滞。与此相伴的是全球性“南涝北旱”。
“厄尔尼诺”现象上世纪70年代仅出现一次,8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两次;90年代“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改变了以往平均2至7年出现一次的规律。原因何在丁研究员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据科学测定,当今海温普遍升高了0.5摄氏度。使偌大海洋升温0.5摄氏度的因素太多了。人类活动太阳活动一言难尽。
根据近400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记录,全球“气候脆弱区”不外乎是地表干燥、底墒农田条件差,春季大风抽,夏季高温烤。丁研究员说,“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干旱的最强有力的措施。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如人工降雨,涝旱作物的交替耕作,以至于各家各户的“储雨设施”等等都是战胜旱灾的法宝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